肖建軍
(廣東省深圳市觀瀾中學 廣東深圳 518110)
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就曾強調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設計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春期階段是個體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更是學生思想品質不斷提升的重要時刻。在這個關鍵時期節(jié)點上注重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關注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給予學生更有效的指引,防止其與父母產生隔閡、防止其在青春期中迷茫,更可以防止其因不良行為的影響而誤入歧途。因此,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學生家長,都應該對家庭環(huán)境的重要性給予高度重視,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
青春期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發(fā)生變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的重要時期。受青春期各種因素的制約,這一時期的學生敏感、脆弱,容易被誤導,更容易對自己對親近的人產生誤會。與此同時,他們又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以至于當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挫折時,容易為尋找心靈的慰藉而誤入歧途。這些心理上和行為上發(fā)生的變化,會逐漸在其行為品質上有所表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自私、冷漠、暴力、狂傲,甚至還會因此對他人造成傷害、對社會造成傷害。在分析青春期學生不良行為品質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不良行為品質的出現(xiàn),雖然與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歸根結底,與學生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成長環(huán)境有著更緊密的聯(lián)系。一般而言,留守家庭中成長的兒童在青春期階段呈現(xiàn)出來的自我保護意識更強,但同時也明顯表現(xiàn)出自卑傾向,他們在性格上更為偏激,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差,同時情緒控制的能力較弱。
生長在溺愛環(huán)境中的學生在行為品質上也會存在兩種不同表現(xiàn),一種是自我中心意識較強,無法容忍他人在任何方面強于自我,好勝心強,一旦失敗就會懊惱無比,甚至一蹶不振;還有一種表現(xiàn)就是過于乖巧,討好型人格傾向較為影響,只能接受別人的夸獎與稱贊,無法接受他人的否定,一次又一次通過自我“犧牲”去換取他人的肯定,無法獨立面對挫折和失敗。而從小在父母陪伴較少的家庭中長大的青春期學生,在行為品質方面則容易呈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一是處于青春期時與父母之間的代溝現(xiàn)象更為明顯,對于父母的觀點,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持反對態(tài)度,更排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二是容易出現(xiàn)早戀行為,沉迷于早戀無法自拔,更不會將精力放在學習上,以至于學習成績出現(xiàn)滑坡;三是容易出現(xiàn)離家出走行為,甚至因此與父母家人形同陌路,將家視為“牢籠”和“地獄”[1]。
上述青春期極端行為品質的出現(xiàn),雖是個例,但依然值得廣大學生家長和老師重視和警醒,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關系著孩子的未來、孩子的前途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危害著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而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使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安全感與自信心。結合以往教育教學經驗,我們認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能夠對青春期學生產生以下積極影響:
一是有助于青春期學生以積極樂觀心態(tài)面對未知迷茫。青春期階段,面對心理與心理的快速變化,產生青春期迷茫與困惑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xiàn)象,而那些成長在良好環(huán)境中的學生能夠勇敢將自己的“小秘密”分享給家中最值得信任的人、最值得依賴的人,在這樣的氛圍引導下,學生能更快地找到走出青春期的鑰匙,以樂觀勇敢的態(tài)度面對未知和挫折。
二是有助于青春期學生形成與人為善的人際關系。有著良好家庭環(huán)境的學生,能夠形成自信的品質,而自信的態(tài)度是能夠形成正能量的,這種自信的態(tài)度也會讓其更樂于與他人交往,更愿意在與人交際中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反過來也會幫助其更好地適應處于青春期的自己,更好地適應自己的成長變化。
三是有助于青春期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青少年,更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對各種誘惑時,自制力方面表現(xiàn)得會更加優(yōu)秀,這與一直以來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自身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相對而言,在良好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我約束能力也更優(yōu)秀[2]。
既然針對家庭環(huán)境對初高中生良好行為品質的影響如此重要,家長應該從哪些角度為子女營造良好家庭環(huán)境呢?或者針對以往家庭環(huán)境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廣大家長應該積極從哪些角度做出改變呢?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fā),一起構建適合青春期學生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
父母脾氣暴躁,甚至有家暴行為,會在子女幼小心靈上產生難以消除的影響,同樣如果父母二人感情不和、性格不合,遇到小事也能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就會在子女的內心形成這樣的心理暗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而如果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和,甚至出現(xiàn)互相欺騙行為,甚至時常將“離婚”掛在嘴邊,就會讓處于青春期的子女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時刻擔心父母會離自己而去,整天疑神疑鬼、觀察父母的行為,多思多慮,更會對父母產生信任危機。相反,如果父母營造的家庭環(huán)境是父慈子孝、恩愛有加的,就可以與青春期子女構建和諧且信任的關系,整個家庭也會變得更加和睦。為此,我們建議當出現(xiàn)家庭矛盾時,父母在子女面前能夠以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矛盾、解決矛盾,更可以邀請子女參與其中,給予子女家庭生活中更多的話語權,讓子女共同以理性的態(tài)度進行判斷,充分尊重子女的家庭地位,讓其在參與中逐漸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勵其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面對家庭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矛盾”“小糾紛”“小插曲”,并在這其中感受到父母之間濃濃的愛。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還要幫助子女養(yǎng)成定期看望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生活習慣,將看望隔代親人視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定期與隔代親人共度時光中,父母要將他們對父母的敬愛之意傳遞給子女,以言傳身教的形式對子女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我們相信在這樣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會對學生的行為品質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親情陪伴是任何其他情感都無法代替的,對于青春期學生的行為品質養(yǎng)成來說更是如此。父母的陪伴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安全感,更可以讓其在同伴面前“不自卑”。因此,在幫助子女養(yǎng)成良好行為品質時,我們建議學生家長主動接受子女的邀請,更可以自己去創(chuàng)設親子機會,和孩子一起去參與公益事業(yè),一起去傳播正能量,讓孩子在正能量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學生家長可以主動與所在社區(qū)聯(lián)系,報名參加志愿者活動,在閑暇之余攜帶子女一起身著志愿者服飾,參與社區(qū)集體活動,在社區(qū)工作缺少人手時,貢獻積極力量。例如,在動員全民接種疫苗的工作中,學生家長可以和子女一起完成宣傳手冊的發(fā)放工作,向周邊群眾普及疫苗接種的常識等。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之際,父母還可以和子女一起帶著包好的餃子、粽子去看望養(yǎng)老院的老人以及福利院的孤兒,將自己的愛心奉獻出來。通過這種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去照顧需要照顧的人,不僅能幫助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子女找到奮斗的方向,還可以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通過這種一起付出、一起努力,子女會和父母產生更多的共同話題,在圍繞這些志愿工作交談中,也可以很好地拉近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而這種正能量的傳遞對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引導也是能發(fā)揮積極作用[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從子女的行為可以看出家長的修養(yǎng),從子女的性格可以看出家長的智慧,因此在構建良好家庭環(huán)境中,學生家長還應該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學會自律與自省,為子女樹立良好榜樣。試想,如果每天父母下班回來都是一身酒氣,倒頭就睡,對子女今天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處于青春期的子女在自身惰性的影響下,自然就“鉆空子”學會偷懶,或者對自己今天出現(xiàn)的不恰當行為“避而不談”,而如果父母下班后主動走進子女,每天堅持留有一個與子女談心交流的時間,很多不良行為品質的苗頭就會在此時被父母發(fā)現(xiàn),并在萌芽狀態(tài)得以遏制。試想,如果每天傍晚,父母在家不是捧著手機度過,而是靜靜拿起一本書耐心地讀著,以歲月靜好的方式陪伴在子女身邊,子女就不會產生“為什么我有寫不完的作業(yè),你卻可以隨意刷著抖音”的抱怨。也就是說,如果在生活中,父母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家庭生活中樹立起“不發(fā)脾氣”“認真讀書”的良好形象,子女也會在這樣的氛圍中以“勤奮”來勉勵自己。再如,如果父母能夠與鄰為善,妥善處理鄰里之間的糾紛,那么子女在人際關系中就可以樹立“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意識,如果父母過于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子女也會不勝其擾,在與同伴相處中不夠豁達,甚至因此失去友誼。因此,父母就好比一面鏡子,父母的自省意識、修養(yǎng)水平對子女行為品質的影響極其重要[4]。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還與家風家訓密切相關,家書家訓,是良好家風的有形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在新時期的家庭環(huán)境建設中,學生家長也應該注重發(fā)揮“家風家訓”的作用,注重發(fā)揮“文化傳承”的作用。例如,在端午節(jié)到來之際,舉家一起探討屈原的愛國精神,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全家一起以直播的形式觀看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一起去觀看英姿颯爽的儀仗隊,一起去感受“祖國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朝氣等,在陪伴中感受家風家訓的熏陶,在觀看中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如果身邊有老黨員、老紅軍,家長更是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慰問他們,一起去聽一聽老黨員的故事、老紅軍的故事,再接受一次革命的洗禮,再堅定一下文化傳承的決心。
如何與青春期子女融洽相處,如何通過家庭環(huán)境的改變?yōu)樽优己眯袨槠焚|的提升發(fā)揮積極作用,這是擺在每個學生家長面前的課題。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議能對廣大學生家長有所啟示,共同為學生行為品質的形成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