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 鄧 華
(作者單位: 寧夏銀川市育才中學)
2021 年的高考已經(jīng)落下帷幕,歷史試題作為文綜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亮點,最突出的就是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問題和熱點問題,強化學生通過熱點問題回顧歷史發(fā)展進程的能力,從而明確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性,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以史為鑒,照亮未來的學科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隨著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實踐的不斷推進,如何進一步落實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2021 年的全國卷試題緊密圍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筆者圍繞2021 年的歷史全國卷試題變化,探討試卷中考查的核心素養(yǎng),以期對新一年的高考備考有所裨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中指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在掌握必備知識的同時,可以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指導思想;學會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時空之下進行思考,認識現(xiàn)實社會;通過多種類型的史料,以實證精神對待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并客觀評判,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對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夠進行簡單的運用。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導致學生基本史學學習能力的欠缺;歷史學習視野拓展不夠,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無法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分析思考問題的興趣;解題注重技巧講解,不能真正深入落實學科素養(yǎng)所要求的相關能力培養(yǎng)。因此,學科核心素養(yǎng)深入落實方面依舊是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
2021 年全國卷歷史試題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增加了文言文史料的內容占比。對于學生而言,獲取史料進行辨析的難度加大,而要以史料為依據(jù),對史實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就必須建立在對史料正確的辨析解讀上。因此,學生對史料的分析、歸納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1.(2021·全國乙卷·47)
材料一馮道(882—954 年),“少純厚,好學能文”。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時,皆居高官顯爵,自號“長樂老”。其自詡:“在孝于家,在忠于國??跓o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謀,是天之祐。六合之內有幸者,百歲之后有歸所”。
——據(jù)《長樂老自敘》等
材料二史臣曰:(馮)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風;(馮)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體。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為忠乎!
——《舊五代史》
材料三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節(jié)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義之節(jié),獨出于武夫戰(zhàn)平,豈于儒者果無其人哉?
——《新五代史》
(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三對馮道的評價。(9 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影響人物評價的因素。(6 分)
從第47 題可以看出,2021 年人物試題的考查改變了以往一則材料的情況,凸顯了不同史料內容對同一歷史人物的評價,從設問以及作答方面來看比較傳統(tǒng),解題關鍵是進一步強化學生獲取文言文材料中的評價信息。學生在對史料進行辨析、歸納的基礎上,如何以史料為依據(jù),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得出正確的歷史解釋成為關鍵的第二步。此外,試題中的不同史料描述中包含了陳述者的主觀認識,也是一種歷史解釋,學生要通過對以上歷史的解釋,才能不斷接近歷史真實。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的素養(yǎng)時,必須強化學生史料的辨析方法和正確的思維角度。
綜合2021 年的全國卷歷史試題來看,唯物史觀的方法引領和思維引導在試題中依舊得到了比較好地落實,例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透過歷史紛雜的現(xiàn)象認識歷史的本質等,同時,通過圍繞中國古代和近代歷史發(fā)展等相關情境,讓學生切身感受中國的燦爛文明和近代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社會的歷史巨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以及將自身融入祖國發(fā)展的時代責任感。
例2.(2021·全國乙卷·29)1934 年,毛澤東提出:“我們是革命戰(zhàn)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在這里,工作方法的問題,就嚴重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當時毛澤東強調改進工作方法意在 ( )
A.發(fā)動群眾參加革命戰(zhàn)爭
B.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廣泛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D.動員社會各界進行抗戰(zhàn)
結合此題可以看出,國共矛盾不斷激化,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進一步思考如何發(fā)動群眾參加革命的問題,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依據(jù)中國革命的變化,不斷調整策略和方法,推動中國革命不斷發(fā)展,體現(xiàn)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史觀的辯證原理。同時,學生從中也體會出中國共產黨時刻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己任,審時度勢,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真切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實現(xiàn)以題育人。
結合2021 年全國卷歷史試題可以看出,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建立在拓寬歷史視野和發(fā)展學科思維兩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歷史學科的發(fā)展角度構建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總體認識。一方面,教師應當注重從整個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進程中,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拓展史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通過豐富學生的史學理論來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不應停留在簡單史學理論常識方面,而應注重將學科素養(yǎng)中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具體方法的運用貫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靈活運用,形成穩(wěn)定的思維習慣,讓核心素養(yǎng)轉化為史學學習能力。
2021 年全國卷歷史試題直面熱點,體現(xiàn)了歷史學科與時代的緊密結合,充分彰顯出歷史學科的借鑒功能。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熱點問題復習相關史實,真正理解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性,當下與過去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今天的時代繁榮離不開漫長歷史的不懈奮斗,學生通過試題情境真切感受,穿越時空了解過去,辨析史料全面分析,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質,不斷接近歷史真實,體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將自身融入時代洪流,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從而使學生在面對現(xiàn)實問題時,可以調動核心素養(yǎng),推動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點的教授以及體系的構建,忽視了基本學習能力的要求,面對新情境下的史料或觀點,學生無法全面客觀的進行解釋。因此,教師教學時應該結合知識點,搜集大量的史料進行閱讀和分析訓練,以適應分析、歸納、比較、闡釋和評價等考查要求,改變單純知識點講授的被動局面,真正實現(xiàn)基本能力與素養(yǎng)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2021 年高考試題在核心素養(yǎng)深入落實方面的探索,為今后的教學和復習備考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教師要在“面廣”和“深融”方面進行探索,又要注重對現(xiàn)實熱點問題的教學挖掘與應用,還要不失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深度落實,真正發(fā)揮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學科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