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兒歌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深受低年級小學生的喜愛,許多兒歌還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引導學生將單獨的漢字放置在兒歌中進行理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識字學習的效果。為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兒歌的識字教學作用,挖掘更多實用的兒歌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識字教學氛圍,引發(fā)學生對漢字的想象,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牢固掌握漢字知識,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固的基礎。
一、豐富兒歌識字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開展兒歌化的識字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注重兒歌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確保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調(diào)動,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互動。為此,教師就要豐富兒歌教學的形式,利用游戲、謎語、順口溜等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互動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在這種師生互動的愉悅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大腦思維更加活躍,對漢字的記憶也更加牢固。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漢字“日”時,教師可以引入與太陽相關的謎語,在上課前,教師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來玩猜謎游戲,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的謎面哦!一個老公公,長著圓面孔,如果不見他,就會下雨又刮風?!蓖瑢W們聽完老師的謎面,能夠很快猜出謎底是太陽。教師在聽完學生們的回答后,繼續(xù)詢問:“同學們知道太陽還有一種叫法是什么嗎?”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引導學生掌握“日”字。同樣的,在接下來教學漢字“月”時,教師也可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這種猜謎類型的兒歌教學方式,除了具有兒歌的趣味性以外,還能引導學生主動猜想,增強師生互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拓展。
二、挑選合適兒歌教學資源,增強識字教學效果
兒歌具有獨特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能夠讓學生在反復吟誦的過程中牢牢記住兒歌內(nèi)容。教師開展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需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喜好選擇兒歌,確保兒歌內(nèi)容能夠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對兒歌進行朗誦。通過選取適合低年級段學生的兒歌內(nèi)容,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兒歌化教學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
例如,在圍繞《場景歌》展開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拍手兒歌的方式來進行,將各種場景詞語以拍手歌的方式串聯(lián)起來,幫助學生形成串聯(lián)記憶,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記憶生字生詞,并通過一個詞語串聯(lián)記憶相關詞語,增強兒歌識字教學的效果。比如,海鷗、沙灘、軍艦、帆船就可以編成“一只海鷗空中飛、一片沙灘腳下踩、一艘軍艦真神氣、一艘帆船駛向前”等兒歌內(nèi)容,再將這些內(nèi)容按照拍手歌的方式,請同桌之間邊拍手,邊將兒歌內(nèi)容吟唱出來。這種趣味的兒歌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順利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生字生詞內(nèi)容,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量詞的正確使用方式,能夠將不同的量詞與相應的物體對應起來。學生在兒歌互動的過程中,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也得到更好的擴展,能夠在腦海中想象出更多具體的畫面,再遇到相應的漢字和詞語時,也能準確將抽象的漢字與具體的畫面一一對應起來,增強學生對漢字的應用能力。
三、情境教學融入兒歌內(nèi)容,拓展學生大腦思維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情境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渲染氣氛、提問互動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具體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展開思考和探究,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教師開展兒歌化識字教學,也可以積極將兒歌融入教學情境之中,以兒歌的方式設置教學情境,營造更加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讓后續(xù)的識字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以《動物兒歌》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教師先神秘地對學生們說,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肆恍】腿?,同學們猜一猜都有誰。緊接著,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為學生展示蜻蜓、蝴蝶、螞蟻等六種課文中提到的動物的輪廓圖片,每出示一幅圖片,配以相應的兒歌歌詞,比如出現(xiàn)蜻蜓輪廓時,出現(xiàn)兒歌“我愛空中展翅飛”,出現(xiàn)蝴蝶輪廓時,出現(xiàn)兒歌“我愛花間捉迷藏”,諸如此類,依次展示完六種動物后,教師請同學們結合兒歌的內(nèi)容說一說,這六種動物分別是誰。同學們在聲音和圖片營造的生動場景中,學習和思考積極性高漲,從而能夠順利猜出所有的動物。教師隨后開啟課本內(nèi)容教學,有情境內(nèi)容做鋪墊,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得心應手,順利掌握重要知識點。
四、開展重復性兒歌識字教學,鞏固學生知識記憶
小學生具有接受能力強、長效記憶能力較差的學習特點,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很多知識,學生能夠迅速理解和吸收,但是時間長了學生就容易遺忘。還有一些教師過于追求兒歌的趣味性,忽視了漢字教學的實際目的,課堂上的學習氣氛看似十分熱烈,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fā),在進行兒歌教學時,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不斷重復,通過重復性教學增強學生記憶,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漢字知識。
同樣以《動物兒歌》為例,我們可以這樣進行兒歌化教學,在教授“蜻蜓”這一詞語時,課文中的兒歌“蜻蜓空中展翅飛”,教師就可以進行巧妙的改編,設置成問答的兒歌形式,比如,教師問“什么空中展翅飛?”學生答“蜻蜓空中展翅飛”,教師問“蜻蜓何處展翅飛?”學生答“蜻蜓空中展翅飛”,教師問“蜻蜓空中做什么?”學生答“蜻蜓空中展翅飛”。通過這種將課文內(nèi)容改編成問答兒歌的教學形式,無形中讓學生重復了三遍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反復回答的過程中,強化了自身的記憶,對課文內(nèi)容和生字生詞也掌握得更加牢固。隨后,教師鼓勵學生們仿照這種問答方式,將課文中的后面五種動物,也改編成問答兒歌,同桌之間相互問答。學生們在這種趣味的問答互動中,反復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背誦,不斷強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記憶,能夠提升學習效果。此時,教師也能夠更加順利地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之,相較于傳統(tǒng)直白的灌輸式教學法,采用兒歌化的方式來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遵循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漢字學習興趣,將抽象的漢字教學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兒歌場景,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記憶,與此同時,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想象思維,也能在兒歌化的教學氛圍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拓展。為此,教師要積極運用兒歌的方式開展識字教學活動,促進低年級識字教學效果的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