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瀅
伴隨著新課改的提出與不斷深入,各小學越來越重視在教學中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部曾多次指出要重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文本細讀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作者的真實情感和意圖,更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們進行文本閱讀,避免以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解讀學生的閱讀感受,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學習主體地位,給他們充分的閱讀空間,以仔細閱讀的方式,通過閱讀推動交流、寫作能力的提升,進而推動他們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雖然語文新課標中要求:語文教學應當以學科特點以及學生們的健康發(fā)展作為依據(jù),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予以關注。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都習慣將文章的主旨,使用的修辭手法、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等都一一告訴學生,這便使得孩子們?nèi)鄙僮灾鏖喿x的機會,導致以下情況的發(fā)生:
(一)學生機械閱讀
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帶著自己布置的問題來開展閱讀。這種帶著明確“目的”的閱讀方式,雖然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好處,但是,與此同時,也會使學生們對閱讀產(chǎn)生枯燥、厭倦的情緒。讓學生們產(chǎn)生一種:閱讀就是為了找主旨、找修辭手法的想法,往往忽略了對課文本身意境的領會。
(二)缺乏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年齡較小,他們往往對那些生動有趣的書更加感興趣,而對于閱讀這種需要靜下心來領會的事物較為抵觸。這便要求老師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教學方式有所創(chuàng)新,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通過文本細讀,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表達能力,使閱讀在課堂上更加高效。
二、文本細讀有效方法
(一)做好激趣導入,加強師生互動
由于教學對象年齡的問題,他們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需要應用相應的文本細讀教學策略,首先,我們需要對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加以培養(yǎng),將文章以一種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方式來呈現(xiàn),例如:教學《鳥的天堂》時,可以制作相關的課件并配上相應的圖片,使學生們迫切想要一覽“鳥的天堂”的壯觀景象。其次,教師應當學會傾聽,通過溝通來了解學生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其次,應當引導學生們學會傾聽。在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文章設置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學生進行思考之后,交流雙方的看法,通過彼此間的互動,既加深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而且也能提升學生的溝通、思考能力。例如:教學《少年閏土》時,老師首先需要對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進行一個講解,讓學生大致了解事件所發(fā)生的背景,然后讓學生們進行分段細讀,特別是對文章中最經(jīng)典的抓猹畫面的描述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了解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并鼓勵學生們談論自己的看法,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對有爭議的地方,師生展開共同討論分析,在交流、討論中擦出智慧火花。
(二)培養(yǎng)好的閱讀習慣,組織小組合作閱讀
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之前,教師應當積極組織一些學生們參與度較高的活動,例如:閱讀比賽、知識競猜等。組織班級中閱讀比賽的開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比賽,通過比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學習的熱情,提升他們的閱讀思考能力。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各小組之間學生的總體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應當相近,這樣可以確保各個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相差不大。其次,要能夠保證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比賽之中,而不是僅僅是湊一個人數(shù),老師在比賽的過程中起到一個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提供適當?shù)闹笇В寣W生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更改。通過比賽,學生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既拓展了自己的閱讀思維,又在小組討論中積累了豐富的交流經(jīng)驗和表達技巧,還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章內(nèi)容。小組合作的形式不僅僅可用于比賽過程,在日常課堂,老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閱讀,并且自己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例如:在對《鐵杵成針》一文進行教學時,老師要確保各個小組就文章進行交流溝通,并引導學生們領會文章背后深層次的含義。老師可以在教學前搜集相關信息,借助參考資料、文章作者背景等資料,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結(jié)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們構建一個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進來。這樣,學生們的閱讀學習過程才是完整的,在這之后,教師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們可以真正理解故事中“堅持不懈”“功夫不負有心人”的道理,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身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分層教學,落實文本細讀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整體把握文章是進行文本細讀的前提。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經(jīng)過仔細挑選的,各段落的內(nèi)容都與文章主旨息息相關,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中,大多數(shù)教師會對課文進行模塊劃分,然后讓學生按照模塊來進行閱讀,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文本細讀并不是要求過分細致的解讀,而是需要從整體入手,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再對每個段落展開細讀,分析其與文章中心思想之間的關聯(lián)。例如在講解《日月潭》一文時,老師可以先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如:本文首先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其次就名字的由來以及各個時候的美景進行了描述,抒發(fā)了作者的熱愛之情。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朗讀,結(jié)合圖像,深入地感受其景色之美,這樣,學生更容易抓住文章主線,能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為了使每位同學都可以促進學生獨立閱讀、深入思考,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綜合能力,開展分層教學的模式,根據(jù)實際情況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也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閱讀興趣,向他們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開拓他們的視野并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學《小真的長頭發(fā)》一文時,老師可以讓那些語文綜合素養(yǎng)較高且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通過觀看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課件,進行文本細讀;對那些語文綜合素養(yǎng)較強,但是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組織他們進行小組學習,讓他們對文章進行細讀,使他們進一步掌握閱讀技巧,老師還應當在合適的時候給予點撥和指導,讓學生們學會抓住文章中心和重點;對于那些語文綜合素養(yǎng)較弱且自制力不佳的同學,老師可以帶領其一起閱讀,用最適合的方法對其加以引導,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了解,針對學生不同的閱讀興趣愛好開展個性化推薦。
結(jié)束語
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文本閱讀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提升文本細讀能力的同時,教師應當注重文本細讀教學模式的運用,在學生進行文本細讀的時候加以指導,告訴學生在文本細讀的時候應當注意哪些點,閱讀之后應當了解哪些重要信息。這樣,學生們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進而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在教學中,老師還應當注重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培養(yǎng)閱讀的關鍵因素,另外,還應當注重提升學生們的閱讀量,增加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更有利于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