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輝,李玉清,曹福嶺,戴瑞
新密市中醫(yī)院心病三科,河南新密 452370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疾病,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調(diào)查指出,80%以上中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高血壓情況,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發(fā)病率在不斷增高[1-2]。調(diào)查顯示,在我國高血壓人群中,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患者約占75%,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相較于高血壓患者發(fā)生相關(guān)心血管并發(fā)癥幾率更高[3]。因此,控制Hcy及血壓水平為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主要策略。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為常用治療藥物,能有效控制血壓,降低Hcy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但由于該病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單一藥物效果欠佳,需結(jié)合其他藥物提高療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為臨床常用降壓藥物,對于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研究選取醫(yī)院150例年齡>60歲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的治療效果,研究如下。
選取新密市中醫(yī)院150例年齡>60歲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2019年1月—2020年1月)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75)和對照組(n=75),其中觀察組女33例,男42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0.26±3.21)歲,高血壓病程2~12年,平均高血壓病程(7.15±2.02)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9~26.8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75±1.36)kg/m2。對照組女35例,男40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0.16±3.18)歲,高血壓病程2~11年,平均高血壓病程(7.06±1.92)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8~26.9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59±1.41)kg/m2。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及高血壓病程)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均符合《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4]診斷標準。經(jīng)實驗室檢查、基因檢測確診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cy水平均≥10μmol/L,年齡均≥60歲,均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腎、肝和心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伴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
1.3.1 對照組采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深圳奧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723)治療,每次10 mg,每天1次,口服。
1.3.2 觀察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6)聯(lián)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同對照組,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次2.5 mg,每天1次,口服。兩組均連續(xù)用藥8周。
舒張壓較治療前降低≥10 mm Hg(1 mm Hg=0.133 kPa),降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降低≥20 mm Hg,Hcy水平較治療前降低>50%為顯效。舒張壓較治療前降低<10 mm Hg,但降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降低10~19 mm Hg,或收縮壓較治療前降低≥30 mm Hg,Hcy水平較治療前降低25%~50%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
(1)療效。(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收縮壓水平及Hcy水平。均于上午8:00~10:00時實施測量,測量前使患者靜息15 min左右,采用標準校正后的臺式水銀血壓測量計連續(xù)測量右上臂血壓3次,取3次測量舒張壓、收縮壓平均值。取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轉(zhuǎn)速3 000 r/min,時間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循環(huán)液相法檢測血清Hcy水平,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nèi)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人內(nèi)皮素-1(ET-1)],NO以硝酸還原酶法檢查,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ET-1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查,試劑盒購自上海樊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4)比較兩組眩暈、頭痛、惡心和咳嗽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舒張壓、收縮壓、Hcy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Hcy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收縮壓、Hcy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收縮壓、Hcy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75)對照組(n=75)tP舒張壓(mm Hg)治療前101.34±6.12 102.77±5.97 1.449 0.150治療后83.29±4.38 90.54±4.67 9.807<0.001收縮壓(mm Hg)治療前170.47±8.96 172.68±9.08 1.500 0.136治療后131.18±7.24 140.95±8.08 7.799<0.001 Hcy(μmol/L)治療前18.45±4.95 18.03±5.11 0.511 0.610治療后9.89±3.25 11.23±3.17 2.556 0.012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NO水平高于對照組,ET-1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nèi)皮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nèi)皮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組別觀察組(n=75)對照組(n=75)tP NO(pg/mL)治療前41.52±8.01 42.76±7.89 0.955 0.341治療后61.46±9.82a 54.15±8.84a 4.791<0.001 ET-1(μmol/L)治療前92.74±12.46 91.59±11.29 0.592 0.555治療后67.95±6.82a 85.34±9.08a 13.262<0.00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特點為同時存在高血壓及高Hcy,長此以往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微血管病變和皮層下腦白質(zhì)低灌注等病變,同時還可造成血管收縮、血管順應性降低,增加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
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由依那普利及葉酸兩種成分組成,其中依那普利為血管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可降低血管緊張素Ⅱ及醛固酮分泌,提高血漿腎素活性,擴張外周血管,使血管阻力降低,從而起到降壓效果。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可對鈣離子通道產(chǎn)生影響,進而抑制鈣離子流入平滑肌細胞內(nèi),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張力,以達到平衡持續(xù)的降壓效果[6]。研究結(jié)果可見年齡>60歲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血壓及Hcy水平。
研究顯示,血壓升高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使血管應力、剪切力增高,對血管內(nèi)皮產(chǎn)生損傷,使血管內(nèi)皮功能降低;當內(nèi)皮細胞出現(xiàn)缺氧缺血時,可使NO水平下降,ET-1水平上升,故通過監(jiān)測ET-1、NO水平變化可評估血管內(nèi)皮功能[7]。研究結(jié)果可見年齡>60歲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可有效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苯磺酸氨氯地平通過降低血壓及Hcy水平,減輕內(nèi)皮損傷,進而提高血管內(nèi)皮功能。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方案不會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年齡>60歲高血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血壓及Hcy水平,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