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文
摘 要:高職專業(yè)課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稒C械制造工藝》課程是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專業(yè)必修課程,其隱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主旨是“紅色匠心”,強調“愛黨愛國”和“工匠精神”。本文系統(tǒng)性地闡述了教學團隊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思路及舉措,并以案例的形式加以概括。
關鍵詞:機械制造 課程思政 愛黨愛國 工匠精神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u Yuwen
Abstract: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a core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s impli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 is "red ingenuity", emphasizing "love the party and patriotism" and "craftsman spiri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idea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team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and summarizes them in the form of cases.
Key words: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love toward the party and patriotism,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备咝8鏖T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專業(yè)教師既要講好專業(yè)知識,達到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在各類課程知識體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各類課程肩負起育人職責[1]。具體到理工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注重專業(yè)知識教育,更加注重思想德育教育,要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2]。高職理工類專業(yè)課程都具有客觀性、職業(yè)性和實用性等特點,高職理工類專業(yè)課程的課程思政更應注重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思政元素為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規(guī)范[3]。
《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是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專業(yè)必修課程。通過這門課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機械加工和裝配工藝方案設計的基本理論,具備編制較為復雜零件加工工藝方案的能力,更要堅持“立德樹人”,使得學生具備一顆“紅色匠心”。
2 “課程思政”改革實施思路
《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思政改革研究與探索需要系統(tǒng)化地進行,首先是調研《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思政現(xiàn)狀,了解學習先進經驗。其中,筆者較為認同閆振杰[4]提出的“建設制造強國、經濟大國,沒有優(yōu)質的職業(yè)教育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群體,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中國制造和工匠精神正是機械制造工藝及實訓課程的核心要素”。經過調研之后,確定本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培養(yǎng)目標,進而在深入分析《機械制造工藝》課程內容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關系的基礎上,梳理與挖掘該課程中所隱含的思政元素,并將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合理分解并有機融入到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之中。在此基礎上,重塑《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思政實施舉措,突出在“愛黨愛國”基礎上的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規(guī)范。
3 《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徑
經過分析與研討,確定了《機械制造工藝》的思政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較強愛黨愛國情懷;熱愛制造業(yè)崗位,具有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作風和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具有不斷進取,求實創(chuàng)新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具有一顆“紅色匠心”的技術技能人才。表1所示為課程團隊梳理出的部分課程思政元素,如在講解機械制造工藝的基本概念時,引出我國制造業(yè)現(xiàn)狀,引導學生明確我國制造業(y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知道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愛黨愛國,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
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徑是緊扣課程內容特點,做到自然融入、潤物細無聲,如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即將“束縛也是一種保護”這個“花”通過課程的學習“嫁接”到專業(yè)課程的知識點“定位是限制工件應該被限制的自由度”這個“木”上,達到雙贏的效果。
4 《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工件的定位實質就是要限制工件應該被限制的自由度。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如老師給出一個案例,某工件因為某個方向能自由活動,加工時出現(xiàn)了大問題。讓學生分析其原因,從而觸發(fā)學生的意識,合理的束縛是保護,即工件不約束,就會成為次品;人不加約束,就很容易犯錯誤。作為一名學生,不能自由散漫、目無紀律;作為一名工人,更要遵守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嚴謹踏實。
另外,也可以理論教學中穿插片段性講解,在引入“定位”這個知識點時,先講個生活中的案例,如很多人開車、坐車不喜歡系安全帶,覺得系上安全帶束縛了自己,感覺難受。殊不知,這小小的束縛能在危急關頭挽救寶貴的生命。由此可見,束縛不是單純的阻礙,有時也是一種保護生命的力量。工件的加工中也要加以束縛,即定位。
5 結語
高職專業(yè)課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在開展專業(yè)課程教學時,自然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既能幫助學生認識到專業(yè)課知識點產生背景、應用領域等,提高了教學質量,又能促進“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
高職《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所隱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核心是“紅色匠心”。其他工科類課程實際上也包含這方面的內容,只是側重點或者融入手段不同。因此,本文研究方法對其他工科類課程的課程思政改革具有較好的借鑒作用。
基金項目:陜西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學校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課題(SGKCSZ2020-226)-《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思政改革研究與探索。
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科研計劃項目(2020YKYB-030)-基于三維數(shù)字化制造的機加工藝設計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志元,田鵬穎.高校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9,(02):67-70.
[2] 胡雪,夏博,郭梅,等.基于“新工科”建設的《機械制造基礎(一)》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7(49):90-93.
[3] 王謙.高職理工類專業(yè)課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課程為例[J].職業(yè)技術.2019,18(07):65-68.
[4] 閆振杰.基于“機械制造工藝及實訓”的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