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鑫,王利平,蘭秋菊,王 倩,莊 潔,齊 婷(河北省承德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肺部疾病及心臟疾病所致呼吸困難是新生兒住院治療的常見原因。近年來,肺部超聲因無輻射、安全便捷,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多種肺部疾病的診斷與監(jiān)測,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長期氧依賴、呼吸機撤離等[1]。心臟疾病可依靠心臟超聲進行篩查和診斷。動脈導管未閉造成肺循環(huán)血量增加,最終導致肺動脈高壓,加重呼吸困難。本研究旨在應用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肺部超聲檢查呼吸困難患兒心肺,探討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高壓對肺臟超聲聲像的影響,監(jiān)測其演進過程,為新生兒呼吸困難疾病診治提供超聲影像依據(jù)。
以2016年5月—2018年12月承德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收治的呼吸困難新生兒4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女嬰18例,男嬰24例,日齡1~20 d,平均日齡(3.25±1.42)d,出生體質量680~4 010 g,平均體質量為(2059.3±846.7)g。足月兒12例,早產(chǎn)兒30例。納入病例排除卵圓孔未閉之外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所有患兒均進行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肺部超聲檢查。檢查前均征得患兒家長同意。
采用GE LOGIQe床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心臟超聲相控陣探頭(型號6S),頻率設置為5 MHz~7 MHz,小凸陣探頭(型號8C),頻率為10 MHz。
心臟超聲檢查:新生兒安靜狀態(tài)下,取平臥位,于劍突下、胸骨旁、心尖部、胸骨上窩等常規(guī)部位探查,排除除卵圓孔未閉以外的心臟結構性病變,測量左、右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數(shù)、主動脈、肺動脈內徑及血流速度、二尖瓣血流速度、觀察有無動脈導管未閉、三尖瓣反流、通過三尖瓣反流壓差估測肺動脈收縮壓。
肺部超聲檢查及評分:以腋前線、腋后線為界將肺臟分為前、側、后三個區(qū)域,即兩側肺臟被分為6個區(qū)域,以兩側乳頭連線為界,將兩側肺臟分成上下兩部分,雙側肺臟被分為12個區(qū)域[2]。以小凸陣(8C)探頭聲束垂直于肋骨逐個區(qū)域掃查,觀察胸膜線有無異常、有無肺滑動征、肺臟A線、B線范圍及程度、實變范圍及支氣管充氣征、肺搏動征、有無胸腔積液及氣胸等表現(xiàn)。肺部評分標準為[3]:0分:肺滑動征伴A線(見圖1)或少于2個單獨的B線;1分:3條以上B線,且B線之間有間距,無融合;2分:B線融合,伴或不伴胸膜下小片實變(見圖2);3分:存在范圍較廣的實變區(qū)。每個區(qū)域以最嚴重的表現(xiàn)評分,評分的總和為36分。
圖1 顯示A線 圖2 顯示B線,向下箭頭示胸膜下小實變區(qū)
42例新生兒中,呼吸窘迫綜合征27例(64%),胎糞吸入綜合征5例(11%),新生兒肺炎4例(9%),暫時性呼吸增快癥3例(7%),氣胸2例(4%),肺出血1例(2%)。
42例呼吸困難新生兒中,超聲心動圖表現(xiàn)為:有動脈導管未閉30例,4例表現(xiàn)為持續(xù)存在的粗大動脈導管未閉,無動脈導管未閉12例,肺動脈高壓23例(54%)。42例呼吸困難新生兒肺部超聲表現(xiàn)為:A線消失39例(92%);肺實變37例(88%),胸膜線異常36例(85%);胸腔積液2例(4%);肺泡-間質綜合征例30(71%);肺滑消失2例(4%),同一側肺臟可有不同超聲表現(xiàn)。肺部超聲評分為0~34分,其中0~12分7例,13~24分32例,25~34分3例。
動脈導管未閉組30例(71%),肺超聲評分(10.25±3.74)分;無動脈導管未閉組12例(29%),肺超聲評分(6.43±3.26)分,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9,P<0.05)。超聲評分23例肺動脈高壓患兒,隨著治療進展肺動脈收縮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肺部評分由最高32分降至16分;4例胎齡小于28周的極低體重兒肺動脈收縮壓未明顯下降,肺臟評分由34分降至28分,持續(xù)使用呼吸機。
新生兒呼吸困難的常見原因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等,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所致呼吸困難最常見[4]。排除肺部疾病既往需通過X線或CT診斷,而呼吸困難新生兒尤其早產(chǎn)兒不適合搬運,因此臨床迫切需要一種簡便、無創(chuàng)、準確的檢查方法來了解肺臟情況,以便及早診治。劉敬等[5-8]對新生兒肺部疾病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暫時性呼吸增快癥、新生兒肺不張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并認為超聲非常適合在新生兒病房開展。超聲心動圖是評價心臟結構及功能、血流動力學變化的重要方法,可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難,了解患兒有無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心功能減低、新生兒持續(xù)肺動脈高壓,新生兒動脈導管關閉情況、三尖瓣反流等,間接評估肺動脈收縮壓。
心肺系統(tǒng)是互相關聯(lián)的,心肺超聲聯(lián)合應用,可以同時了解心臟及肺臟情況,保障了疾病診斷的準確性[9-10],尤其在重癥疾病的病因判斷中,心肺聯(lián)合超聲相較于單一應用心臟或肺臟超聲具有更精準的評估作用[11]。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閉可因為心臟主動脈向肺動脈分流量加大,肺循環(huán)充血明顯,水分向血管外間質滲出增多,肺的順應性下降,導致呼吸困難。分流量大的動脈導管尤其是粗大導管因全周期持續(xù)左向右分流更易導致肺血流量增加,肺間質水腫,超聲可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B線增多。而呼吸困難導致缺氧、酸中毒,加重了肺小動脈痙攣,肺循環(huán)阻力升高,肺動脈壓力升高,與肺動脈壓力增高相關的B線也相應增多。本研究中動脈導管未閉組肺超聲評分明顯高于無動脈導管未閉組,與李燕等[12]對早產(chǎn)兒肺超聲評分結果一致,也反映了動脈導管未閉時肺水腫加重的情況。本研究中肺動脈壓力增高患兒的肺臟評分高于肺動脈壓力正常者,肺動脈壓力增高者肺動脈壓力下降后肺臟評分也隨之降低,反映了B線增多與肺動脈壓力增高有關。
不同疾病呼吸困難患兒的肺部超聲有相同或交叉出現(xiàn)的聲像表現(xiàn),需結合患兒的病史、檢驗等對病因做出診斷,故缺乏特異性,但肺臟超聲可以快速鑒別呼吸困難是心源性還是肺源性[13]。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肺臟超聲可對呼吸困難患兒進行動態(tài)的心臟、肺臟監(jiān)測,觀察動脈導管粗細,評估導管閉合趨勢,指導臨床用藥或評估動脈導管手術的時機。盡管存在不足之處,如對肺部超聲評分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新生兒快速的病情變化及三尖瓣反流對肺動脈收縮壓評估的誤差等,但心肺聯(lián)合超聲的優(yōu)勢仍不容忽視,是新生兒病房監(jiān)測呼吸困難患兒心肺病變的首選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