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露
(皖西學院體育學院 安徽六安 237012)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人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當今許多學者的研究視角逐漸由較為具體的身體研究指向了較為抽象的心理研究。在網絡媒體甚至書本,經??梢姟扒樯獭币辉~,情商即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是指個體認識和評價、表達和體驗、調節(jié)和控制自我情緒、他人情緒和環(huán)境情緒的能力[1-4]。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面對或遭遇挫折、打擊或逆境等情況時的心理的緩沖和應對能力,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安東尼提出[5,6]。社會適應(social adjustment)是指個體對于社會中的一系列刺激,能夠做出適應性改變的過程[7-20]。社會適應能力水平的高低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終身發(fā)展。高校學生是國家高水平人才的儲備與來源,因此,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水平,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及促進社會的進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國內關于心理學上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關于情緒智力、心理彈性以及社會適應之間關系及影響機制的研究寥寥無幾。目前,國內對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課程設置、學術論文等方面,如隗金水等人[21]的《體育學研究生培養(yǎng)的相關問題研究》;高玉英等人[22]的《影響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因素的調查研究》。關于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的心理方面研究少之又少,而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大多面臨著就業(yè)、步入社會的現狀,由于其專業(yè)具有相對特殊性、學習年限較久等多種原因,他們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為此,該研究試圖探討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以及社會適應三者之間的影響機制,為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水平,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該研究對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與社會適應作出以下假設,并提出如圖1 的假設模型:(1)情緒智力可以預測社會適應;(2)情緒智力可以預測心理彈性;(3)心理彈性可以預測社會適應;(4)心理彈性對情緒智力和社會適應關系具有中介作用。
圖1 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的結構模型
由體育院校研究生分別在廣州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以及南京體育學院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群體中隨機發(fā)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56份。其中,男生樣本54人,女生樣本102人;研一學生39人,研二學生48人,研三學生69人。
1.2.1 情緒智力量表
采用《情緒智力量表》,包含情緒感知、自我情緒調控、調控他人情緒、情緒表達4 個分量表。該研究中,量表的α 系數為0.94,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x2/df=1.93,NFI=0.97,IFI=0.99,CFI=0.99。
1.2.2 心理彈性量表
采用《心理彈性量表》中文版[23]。包含堅韌性、力量性和樂觀性3個維度。該研究中,3個維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顯示可以抽取一個公因子,累計解釋率為75.93%,量表的α系數為0.89。
1.2.3 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
采用《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信效度較好。在該研究中,該量表的重測系數為0.78。
該文采用SPSS 17.0 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并使用AMOS 17.0 軟件對假設模型進行檢驗分析。
由于研究數據都采用自我報告法,可能會產生共同方法偏差[24-26],該研究采用的測量工具均為成熟問卷,信效度較好,且采用匿名方法進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Harman 單因素檢驗,將情緒智力、心理彈性和社會適應3 個變量的所有項目做因子分析,得出第一個因子變量解釋率為23.17%,小于40%,因此,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由表1 可見,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三個變量之間顯著相關。其中,從情緒智力的4個維度與心理彈性的3個維度以及社會適應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知,除了自我情緒調控與堅韌性、樂觀性及社會適應的相關關系不顯著,其余變量之間均呈顯著相關。另外,由分析結果可知,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性別、年級與其他各變量維度之間均無顯著相關。
表1 情緒智力、心理彈性和社會適應的相關分析
為了解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情緒智力對社會適應的影響作用,該研究建立了情緒智力直接作用于社會適應的結構模型M1。其中,情緒智力的情緒感知、自我情緒調控、調控他人情緒、運用情緒4 個維度為外因觀測變量,社會適應為內因潛變量,是模型中的因變量,將社會適應量表的20個項目隨機打包成社會適應潛變量的2 個觀測變量。因在前面相關分析中,性別與年級變量與其他變量無顯著相關,因此,在該模型M1中,不將年級、性別變量納入為控制變量。
通過AMOS 17.0軟件對M1進行檢驗,得到擬合指標良好,x2/df=3.55,NFI=0.90,IFI=0.93,CFI=0.92。由圖2 可見,情緒感知對社會適應的路徑系數顯著(r=0.99,P<0.001),自我情緒調控對社會適應的路徑系數顯著(r=-0.58,P<0.05),情緒表達對社會適應的路徑系數顯著(r=0.40,P<0.05),而調控他人情緒對社會適應的路徑系數不顯著。
圖2 情緒智力各維度與社會適應的結構模型
由M1可知,情緒智力的調控他人情緒維度對社會的路徑系數不顯著,依據溫忠麟對中介效應的說明[27-31],不需建立調控他人情緒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模型,但由于考慮到情緒智力4 個維度之間的測量誤差具有共變關系,因此,在建立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的中介模型M2 中對調控他人情緒指標變量予以保留。M2 以情緒智力的4 個維度為外因觀測變量,心理彈性為內因觀測變量,社會適應為內因潛變量,其中心理彈性作用于社會適應,如圖3。
圖3 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的結構模型
通過AMOS 17.0對M2的檢驗得到x2/df=3.17,NFI=0.91,IFI=0.94,CFI=0.93,擬合效果較好。在模型M2中,情緒感知對心理彈性的路徑系數顯著(r=0.62,P<0.05),自我情緒調控對心理彈性的路徑系數顯著(r=-0.43,P<0.05),心理彈性對社會適應的路徑系數顯著(r=0.33,P<0.05),情緒感知對社會適應的路徑系數顯著(r=0.84,P<0.01),因此,情緒感知對心理彈性和社會適應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心理彈性對社會適應有正向預測作用,自我情緒調控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根據Baron 和Kenny(1986)提出的中介作用判定標準[32,33],說明心理彈性在情緒感知和社會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應量為0.62×0.33=0.20,占總效應量的20.20%;心理彈性在自我情緒調控和社會適應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應量為-0.43×0.33=-0.14,占總效應量的22.58%。
研究結果表明,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以及社會適應與性別、年級均無顯著相關。說明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性別與年級高低對他們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及社會適應沒有影響。低年級喜歡社交的學生可能比高年級喜歡獨處的學生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及社會適應水平要高。之前雖無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相關的心理方面的研究,但是關于大學生群體的該方面研究有不少。如張譯允在“師范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研究”中表明師范類大學生的性別因素對其社會適應能力無顯著影響[34];彭李發(fā)現大學生性別對心理彈性有顯著影響[35]。這些研究觀點與該研究得出的結果有所出入,可能與取樣或研究工具選取有關,并且情緒智力、心理彈性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心理因素具有可塑性和發(fā)展性,對其研究結果解釋應結合實際來探討。
從以上分析結果的數據來看,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之間兩兩相關,具體到各個維度,發(fā)現除了自我情緒調控維度與堅韌性、樂觀性以及社會適應的相關不顯著外,其他維度變量均顯著相關,說明其他的這幾個維度之間互相產生影響。由于相關分析從數量上來進行分析,且對不同變量的測量誤差等視為獨立因素,因此,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變量之間的關系,該研究建立了模型M1、M2。從M1 中可以看出,情緒感知、情緒表達對社會適應具有正向預測作用,且效應量分別為0.99、0.40,說明體育學院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情緒感知、情緒表達的得分越高,則社會適應能力越強;自我情緒調控對社會適應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效應量為-0.58;調控他人情緒維度對社會適應的作用不顯著;情緒智力4 個維度的測量誤差項的共變關系顯著,說明情緒感知、自我情緒調控、調控他人情緒中、情緒表達之間可能具有共變關系。M1的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假設(1)的設想。許多研究結果顯示,情緒智力水平較高的人,情緒較為穩(wěn)定,能夠感知情緒變化,并能及時進行調整,對一些突發(fā)情況能合理控制及有效處理[36-41]。而情緒智力較低的人,一般缺乏對自身及他人情緒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常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缺乏自信與社交能力,社會適應性差,影響自身的發(fā)展與提高。從M2 可見,加上心理彈性變量后,情緒智力的情緒感知和自我情緒調控維度對心理彈性具有預測作用,這支持了假設(2)的猜想,但調控他人情緒、情緒表達維度對心理彈性的作用不顯著,這可能與測量誤差有關,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導致;心理彈性能顯著預測社會適應,支持了假設(3)的猜想,說明心理彈性越大的人在面對一些挫折打擊時,越能保持心理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情緒智力的自我情緒調控、情緒表達維度對社會適應的直接作用由顯著變?yōu)椴伙@著,情緒智力的情緒感知維度對社會適應的效應量由0.99 降為0.84,說明加入心理彈性變量后,模型中的變量關系發(fā)生了改變,心理彈性分別在情緒感知和社會適應、自我情緒調控和社會適應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完全中介作用,這支持了假設(4)的部分猜想,但M2中關于心理彈性分別對調控他人情緒與社會適應、情緒表達與社會適應的中介作用檢驗并沒有滿足假設結果,這可能與模型的構建形式有關,也可能是事實使然。
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情緒智力、心理彈性、社會適應之間兩兩相關,與性別、年級變量無顯著相關。情緒智力的情緒感知、自我情緒調控、情緒表達維度對社會適應預測顯著。情緒智力的情緒感知、自我情緒調控對心理彈性預測顯著。心理彈性對社會適應預測顯著。心理彈性在情緒感知和社會適應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自我情緒調控和社會適應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體育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這類高水平人才的綜合素質,促進其良好地實現身份轉變,融入社會,應重視其情商、心理彈性相關方面的培養(yǎng)和塑造,從而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為其成為社會發(fā)展中強有力的一員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