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鶯
摘要: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聽、說、讀、寫,輔助以演繹、展示、競賽等教學方式,通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自己動手動腦感悟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偉大精神和優(yōu)良品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竭力避免了語文課成為學生心中枯燥、乏味、單一的形象。適時、適度、適量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愿意上語文課、盼著語文活動課,并在一次次品質培養(yǎng)活動中,達到提高語文道德綜合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活動課教學
引言:小學語文活動課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深刻探索學生學習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深度、廣度的目的。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活動課重要性、特點和課堂形式出發(fā),提出合理開展語文活動課策略,并綜合課程性質提出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活動課的重要性及特點
1.重要之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學學生學習存在注意持續(xù)性低、認識世界較直觀性的特點,同時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根據(jù)學生學習普遍規(guī)律和特性,更好地推進教學課程的開展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實踐活動的融入是小學語文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看、聽、讀、說、寫,輔助以演繹、展示、競賽等教學方式,通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自己動手動腦感悟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偉大精神和優(yōu)良品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竭力避免了語文課成為學生心中枯燥、乏味、單一的形象。適時、適度、適量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愿意上語文課、盼著語文活動課,并在一次次品質培養(yǎng)活動中,達到提高語文道德綜合能力的目的。
2.特征體現(xiàn)——充滿活動性和趣味性
美國科學教育家蘭本達曾說過:“學習是在學習者自身內部發(fā)生的過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動力—也就越能積極地和這一過程合作?!币虼诵W生在語文活動過程中,只有當他真正地積極地參與學習者自身內部所發(fā)生的過程,他才有學習的動力。而語文活動課正是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調動自身積極性參與語文學習,而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趣味性,獲得不斷的學習動力,進而形成“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趣味—積極性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1]。
二、語文活動課的注意點
在開展活動課時要注意適時、適量、適度開展的原則,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開展活動課,秉持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真正意義上發(fā)揮學生主觀意識,給予學生充分自由、暢所欲言的課堂。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不能抱有活動課不需要認真?zhèn)湔n之類的不良想法。同時注意活動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綜合修養(yǎng),這要求教師不能依賴課本完成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而要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
三、語文活動課的開展形式
1.以看、聽、讀、說、寫為主
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看、聽、讀、說、寫有著不可撼動的教學主體地位,而在語文活動課實踐中,這五大法則應被重視,并作為最基本的活動課開展形式,一方面不斷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重視寫作和講述活動,合理開展實踐寫作、情感寫作或內容講述,也能更好地發(fā)揮這五大法則的用處[1]。
2.以行動為主
以行動為主的活動形式,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以豐富、生動且充分的氛圍營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行動欲,以便于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包括課文的演繹、主題內容的講演、節(jié)日活動的開展、認識世界的實踐教育等等。以行動為主的活動課形式多樣,以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生主觀意識為突出特點,在一次次生動新奇、充實豐富、有趣且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四、語文活動課開展策略
1.合理進行前期組織策劃
在語文活動課的開展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引領、引導職責,即大部分活動需要教師進行前期組織策劃。
進行活動策劃要著重關注以下三點:首先,要確?;顒拥南嚓P性,即活動的開展緊貼教學課程或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其次,注重活動貼近性,即活動的內容最好是學生所關心、需要的,或與國家大事、方針政策進行聯(lián)系結合;同時,可以適度增加競爭性內容,開展小組PK等教學模式,以新興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培養(yǎng)高綜合素質人才的教學目的。
2.注重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培養(yǎng)
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培養(yǎng)目標,小學時期更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充分培養(yǎng)和展示的階段,在活動課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重點關注學生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中,提出在學習《觀潮》、《走月亮》時,通過文章中的文字展開聯(lián)想,而“看到了錢塘江潮由遠及近”“聽到了潺潺的溪流聲”。教師可以舉例三年級課文《秋天的雨》一文中,描寫雨的氣味的句子“梨香香的……”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并分享他們聞到的味道。
3.充分開發(fā)教學資源
實踐活動與生活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走出教科書框架,將書本中提到的想法、意見等,真正運用至語文活動課教學中。例如三年級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中提出閱讀時進行摘抄的方法??梢蕴崆巴ㄖ獙W生在日常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摘抄,表明句子出處并在旁邊寫寫感受。摘抄的句子積累一定數(shù)量時,在班級內組織美句分享會,請同學們分享摘抄的句子,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分析,如描述的場景、意象,作者的心境、感情等。
4.進行合理評價并指導
通過活動形式開展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力的同時產(chǎn)生了多樣的學習成果。與作業(yè)不同,每位同學身上的差異性導致實踐活動匯報成果大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分析學生實踐活動匯報成果,有針對化的進行點評指正,在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高光的同時,合理指出提高之處,在一次次活動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各方面綜合能力和素質[2]。
五、結束語
語文活動課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的興趣課堂,合理的實踐活動開展能做到讓學生思維、語言、行動都動起來,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成果。在課程開展時,同時也要注意開展原則和評價機制等,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喻德祥.角色定位:教師在小學語文活動課中的作用初探[J].科教文匯,2020(10S):1.
[2]郭立翠.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朗讀教學方法初探[J].語文課內外,2018,000(0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