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wèi)東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課程,信息技術教學應當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搭建支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不斷進階,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所謂“支架”,是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結構性框架”。搭建支架,能引導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從“學會”走向“會學”,引導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逐漸走上終身學習之路。
一、搭建“生活支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理解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信息技術與生活結合起來,已經成為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資源、素材等,搭建生活支架,啟發(fā)、引導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生活化理解,讓學生感受、體驗到信息技術與生活密切的、內在的關聯。
比如教學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收發(fā)電子郵件”這部分內容,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電子郵件的作用、功能,引導學生理解電子郵件相關的地址、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方法等。為此,筆者在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搭建了生活化的信息技術學習支架,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比如生活中我們寫信封需要寫哪些方面的內容?(引出電子郵件的組成)我們寫的信件的地址包含哪些內容?(引出電子郵件收發(fā)的地址組成)我們寄信時地址需要寫哪些內容?(引出添加附件)寫好信將信件郵寄之前,我們需要將信封怎么樣?(密封,引出電子郵箱申請的加密)我們寫信需要遵守什么?(引出同意申請電子郵箱時的協定)等等。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支架,讓學生在信件與電子郵箱之間展開互動聯想,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理解水平和應用水平。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從生活中汲取相關的資源、素材等,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習。當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能將相關的信息技術學習內容與生活相對接,就能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將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
二、搭建“思維支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探究
信息技術學習應當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回歸兒童本性、本真的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聯系學生的生活,更要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探究力的提升??梢赃@樣說,信息技術的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學生思維的參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通常是外在的操作活動與內在的思維活動協同并進的過程。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應當啟迪學生信息技術思維,催生學生的信息技術想象。比如教學蘇科版三年級“顏色填充”這部分內容,在學生完成了用顏料盒選色和自定義顏色填充顏色的學習之后,筆者給學生設置了一個任務,即“將蝴蝶的左半邊涂上和右半邊相同的顏色”。許多學生看到了這樣一個任務,都認為非常簡單。為此,筆者讓學生自主操作。學生在多次嘗試之后,仍然沒有將蝴蝶的左邊涂上和右邊完全相同的顏色。當學生處于心求通而不得的“憤悱”心理狀態(tài)之際,筆者啟發(fā)學生:如果有獲取一個和已知顏色完全相同的顏色,我們難道只有自定義顏色這一種方法?如此,激活學生的信息技術思維,啟發(fā)學生用吸管工具選取顏色,再填充。教師的一個反問催生了學生靈動思維,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菜單欄中選擇工具,然后選擇顏色、填充顏色等。
“問題”是學生信息技術思維的“發(fā)動機”,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相應的動力,有了方向。作為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彰顯學生的思維力度,增強學生信息技術思維的效度,強化學生信息技術思維的力度。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地去思考、創(chuàng)新,去建構屬于自己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
三、搭建建構支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
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價值不在于簡單地模仿,而在于不斷地創(chuàng)新。學生不是去機械地模仿別人的操作、重復別人的操作,而在于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應用與探究相結合,將溫故與知新相結合。通過搭建學生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的建構支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創(chuàng)新。
比如教學蘇科版四年級“插入超鏈接”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超鏈接的內涵、作用。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學習超鏈接,引導學生學習“建立超鏈接”“插入動作按鈕”的步驟。在教學中,筆者這樣啟發(fā)學生:設置超鏈接按鈕,需要關注什么?如何實現自由跳轉?在此基礎上,筆者設置了這樣的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建構:找到鏈接地址;找到鏈接目標;探究內部超鏈接和外部超鏈接。通過這樣的建構支架,助推學生超鏈接的自主建構,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不一定是線性的,有時是非線性的。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問題提出、過程調控、結論呈現等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交流、研討等。通過搭建支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探究力、實踐力,讓學生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發(fā)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
搭建建構支架,就是要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形成過程。學生的這種經歷、探究,就是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作為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點,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建構為目的。在支架搭建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不斷進階,進而讓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