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刻畫人物的方法通常有兩類:一類是正面直接刻畫,包括刻畫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另一類是側(cè)面間接刻畫,包括烘托、對比等。本期《青年文摘》的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運用十分豐富,表達效果突出,值得同學們在寫作中借鑒。
肖像描寫即描繪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態(tài)、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tài)、風度、習慣性特點等,是運用十分廣泛的刻畫人物的方法。比如,《紅樓夢》刻畫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币欢涡は衩鑼?,讓林黛玉如在眼前。本期文章《連坐54 輛公交車,我從上海飆到了北京》的肖像描寫也值得學習:“這一路我遇到了很多司機,他們一般幾個人一起,吃的菜比較多,眼神略顯疲憊,皮膚很黑,搭個毛巾,褲腳帶有污漬?!?h3>二、語言描寫
契訶夫在《裝在套子里的人》里反復描寫別里科夫的口頭禪:“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可是這怎么行”“這太可怕了”。
這些語言描寫,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封閉保守、害怕變革的別里科夫形象。本期《最后的溫暖》作者不厭其煩地羅列了爸爸的許多“絮叨”,恰是這些“絮叨”,直觀而具體地呈現(xiàn)了爸爸對家人深切的愛。
同樣是在《最后的溫暖》一文中,父親把家里的線路仔仔細細檢修了一遍;換紗窗,安裝防盜欄桿,平日不順手的家什、壞了的東西,一一修補齊全;一樣一樣教媽用電器,并且把換煤氣、電力維修、管道維護等常用的地址謄寫到一個新本子上,讓媽媽一個一個去確認。爸爸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完成了一系列動作。這些動作,生動地體現(xiàn)了爸爸給家人的“溫暖”。
現(xiàn)代散文名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是通過對父親動作的描寫來體現(xiàn)愛的:“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些動作描寫,充分展現(xiàn)了父親作為一個胖子給我買橘子的艱難,從而突出父親的關(guān)愛和關(guān)心。
在本期文章《每個夏天,都是與體毛的一場斗爭》中,作者寫道:“我因此感到自卑,憎惡自己身上恣意生長的毛發(fā),覺得它們就像令人厭棄卻除也除不掉的雜草?!币欢魏喍痰膬?nèi)心獨白,作者將自己的自卑感表達出來。還有更經(jīng)典的,比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寫:“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地議論我,又怕我看見?!冶銖念^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币詢?nèi)心獨白的方式深刻揭示了狂人的病態(tài)精神世界。
除了直接描寫,烘托在人物刻畫中也非常有用,比如,文章《天人合一開發(fā)萬物》為寫宋應星的歷史成就,就寫了其作品《天工開物》的“際遇”,它在歐洲被翻譯成12 國語言,歐洲學者稱,這本書“直接推動了歐洲農(nóng)業(yè)革命”。在日本,也火得一塌糊涂……文章還用了其他人物的感受、評價等來烘托人物。比如,地質(zhì)學家丁文江的評價:“宋氏獨自辟門徑,一反明儒陋習,就人民日用飲食器具而究其源,其活力之偉,結(jié)構(gòu)之大,觀察之富,有明一代,一人而已?!?h3>六、對比
對比有橫向的對比,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和藺相如對國家和個人恩怨的態(tài)度對比;也有縱向的對比,比如魯迅先生《故鄉(xiāng)》中,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對比。本期《許淵沖:生命不息,翻譯不止》中,為寫許淵沖老先生的翻譯高妙就采用了對比手法——同一句法文,趙瑞蕻譯成“我喜歡樹蔭”,許淵沖譯成“大樹底下好乘涼”;趙瑞蕻譯成“她死了”,許淵沖譯成“魂歸離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