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帶弟 羅笑卿 賴文瑤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東莞 52311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齡期女性中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高雄激素血癥及排卵功能障礙,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1],對其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諧均造成了一定影響?,F(xiàn)階段,PCOS尚無有效的根治方式,針對存在生育需求的患者,多以促排卵藥作為主要的應對方式,通過性激素的有效調(diào)節(jié),達到誘導排卵的目的[2]。但據(jù)相關(guān)研究表明,高雄激素血癥與胰島素抵抗均是導致PCOS患者不孕的重要因素[3],臨床需在性激素調(diào)節(jié)的基礎(chǔ)上,降低機體的胰島素抵抗狀況,方可達到更為理想的促排卵效果。對此,臨床提出,可將二甲雙胍這一降糖藥物應用于PCOS患者的治療方案中,通過血糖指標的有效調(diào)節(jié),維持性激素水平的控制效果,以此促進患者排卵率的提升[4]?,F(xiàn)本文選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PCOS患者,對二甲雙胍在該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究與總結(jié),可供臨床參考。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PCOS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治療方案為依據(jù)進行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均采用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進行治療(n=33),患者年齡在24~38歲,平均(27.54±5.62)歲,不孕年限1~7年,平均(2.37±0.34)年;觀察組則在其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n=33),患者年齡在24~38歲,平均(27.58±5.60)歲,不孕年限1~7年,平均(2.41±0.35)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均經(jīng)統(tǒng)計學對比,其結(jié)果均無顯著差異(P>0.05),且本次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PCOS相關(guān)診斷標準;②有生育需求;③伴侶各項生殖檢測均無異常;④患者及家屬均充分知曉本次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非PCOS導致的不孕女性;②近期服用過激素類藥物的患者;③存在精神或智力障礙的患者;④對本次藥物過敏的患者;⑤合并其他內(nèi)分泌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n=33):采用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國藥準字J20140114;Schering GmbH & Co.Produktions KG;2 mg醋酸環(huán)丙孕酮+0.035 mg炔雌醇/片)進行治療,于月經(jīng)來潮第5 d開始服用,每日1片,連續(xù)服用21 d。
觀察組(n=33):在以上基礎(chǔ)上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11021518;北京京豐制藥集團有限公司;0.5 g/片)進行口服,0.5 g/次,每日2次,隨餐服用,連續(xù)口服。
1.3.1 性激素水平 對比患者在治療3個周期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黃體酮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睪酮(testosterone,T),分別于治療前一個月的月經(jīng)第2天與治療結(jié)束后首次月經(jīng)的第2天進行靜脈血檢測,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對T、LH水平進行測定。
1.3.2 血糖指標 對比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及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xiàn)INS)指標,同時計算其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HOMA-IR=(FPG FINS)/22.5。
1.3.3 促排卵效果 對比兩組在治療后的排卵情況。
所有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文中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卡方檢驗對比,P<0.05表示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性激素水平(LH、T)并無差異(P>0.05),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均有下降(P<0.05),其中,觀察組在治療后的LH、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性激素水平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糖指標(FPG、FINS、HOMA-IR)對比并無差異(P>0.05),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的FPG、FINS、HOMA-IR水平均出現(xiàn)下降(P<0.05),且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血糖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排卵率為18例54.5%,高于對照組的10例30.3%(P<0.05)。
PCOS是女性群體中較為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可引起排卵功能障礙的出現(xiàn),是導致育齡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5]。通常情況下,女性的卵泡發(fā)育是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diào)控下進行,在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雄激素以及雌激素等激素的作用下,經(jīng)募集、選擇、成熟等過程后,方可排出[6]。但受到高雄激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等因素的影響,女性卵巢受體在合成雄激素的過程中可出現(xiàn)一定的負面作用,從而引起黃體生成素的升高,同時造成性激素與球蛋白結(jié)合的抑制,導致雄激素過多等狀況的發(fā)生,進而造成卵泡正常發(fā)育受阻,引起小卵泡過多、無優(yōu)勢卵泡、無排卵等發(fā)育異常狀況的形成,已成為導致女性無排卵性不孕的關(guān)鍵原因[7-8]。因此,在PCOS患者的治療方案中,臨床多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作為其主要應對原則[9]。
二甲雙胍是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可有效提高胰島素的靈敏性,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抵抗作用,以此降低患者的體質(zhì)量指數(shù)及FINS水平,并通過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降低,促進體內(nèi)FBG水平的改善[10-11]。同時,二甲雙胍還可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促使體內(nèi)糖類代謝的平衡,由此抑制胰島素敏感性及肝糖原的增加,有利于高雄激素血癥等狀況的改善,對體內(nèi)內(nèi)分泌紊亂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也具有積極的阻斷作用[12-13]。綜上可見,二甲雙胍可通過高雄激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等誘因的改善,發(fā)揮一定的促排卵效果,在PCOS導致的不孕女性中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14]。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治療后的LH、T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二甲雙胍的應用可有效增強其激素調(diào)節(jié)作用,對性激素水平的控制具有更為顯著的臨床優(yōu)勢。這是由于,二甲雙胍在PCOS患者的治療方案中,具有較強的降糖作用。同時,觀察組在治療后的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此結(jié)果也充分說明,將二甲雙胍應用于PCOS患者的治療方案中,可顯著增強其降糖療效,對POCS患者的發(fā)病因素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而對照組中單一的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治療,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但對其血糖及胰島素抵抗并無顯著的改善作用,由此可導致性激素水平的再次增高,從而引起病情的反復與加重[1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排卵率為5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0.3%,此結(jié)果也驗證了二甲雙胍在PCOS治療中的促排卵效果。
綜上所述,將二甲雙胍應用于PCOS患者的治療方案中,可顯著改善其性激素水平及血糖代謝情況,同時促進排卵率的提升,在PCOS導致的不孕癥治療中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