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辛棄疾登臨詞中的聲音意境描寫

        2021-12-14 09:34:28李桉瑞珊
        呂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箋注編年稼軒

        李桉瑞珊

        (廣西大學(xué),廣西 南寧 530004)

        一、辛棄疾的登臨詞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钡菢菓{欄是宋朝文人的一種社會風(fēng)尚,也是他們寄情言愁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文人墨客登危樓、臨古臺、凌絕頂,登高遠望,俯仰于天地之間,觀山高水長、斜陽煙柳,聽絲竹管弦、鶯啼雁喝,聞紫煙暖香、紅粉清酒,感夜涼如水、殘陽如血。眼前之景與過往之際交相重疊,少年熱忱與現(xiàn)實凄涼相互碰撞,兩地相思與山海之隔層層重重,無數(shù)深埋于心、緘之于口的情感頃刻間紛至沓來,或凄哀婉轉(zhuǎn),或沉郁悲壯,于是他們縱情高歌,潑墨揮毫,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創(chuàng)造了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以登臨為題旨的詩詞。

        膾炙人口的登臨詞作一直以來都不勝枚舉,特別是在文人墨客崇尚登臨的宋朝。如:柳永的“不堪更倚危闌, 腸斷已銷魂”(《訴衷情 · 林鐘商》);張升的“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離亭燕》);朱敦儒的“九日江亭閑望, 蠻樹繞,瘴云浮。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沙塞子》);晏殊的“更憑朱檻憶芳容, 腸斷一枝紅”(《少年游》)等都以其或細膩或豪邁的筆調(diào)描摹登臨所見之景,抒發(fā)心中的無限情思。

        而在登臨文學(xué)這條璀璨星河中,辛棄疾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星辰。在辛棄疾大約629首詞作中,登臨詞便有55首之多,約占全部詞作的9%①,其中不乏許多人人稱道至今的名篇佳句,足見登臨詞在他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而辛棄疾的登臨詞之所以能夠在這一眾登臨佳作中脫穎而出,便是因為他擅于融聲入詞,為詞作營造別具一格的聲音意境,從而進一步烘托與表達他心中的斷腸情愁。

        二、辛棄疾登臨詞中的聲象分析

        詞體是一種音樂文學(xué)。這不僅在于它的填制要講究韻律、格調(diào),并且要借助歌女的歌聲與伴奏的樂聲來傳唱,還在于詞作中聲象的頻繁使用。詩詞正如一個視頻短片,是敘事性、畫面性、音響性三維一體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詩詞都會顯得過于平面而少靈性[1]。而辛棄疾的登臨詞便不僅具有敘事性、畫面性,還具有鮮明的音樂性,他在其登臨詞作中大量地運用了各種聲音意象,為其寫景抒情烘托了極富感染力的聲音意境,從而使得其景其情更加“聲”入人心。

        筆者現(xiàn)以201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鄧廣銘箋注的《稼軒詞編年箋注》為主要參照底本,對于上述提到的55首登臨詞中的聲音意象進行了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作。為方便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聲象時都統(tǒng)一去掉了修飾名詞的定語,如“風(fēng)”有(西/秋)風(fēng),(急)風(fēng)、(東/春)風(fēng)、(江)風(fēng)等,在統(tǒng)計時則統(tǒng)統(tǒng)去掉了括號內(nèi)的修飾詞,而都當(dāng)做“風(fēng)”來計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其他的聲象也是如此。又因為在詩詞中“蜚廉”是風(fēng)的代稱,所以也將其歸入“風(fēng)”聲象中;又如“笛”有“橫管”“霜竹”等別稱,所以這些也都歸作“笛聲”的聲象進行統(tǒng)計,其他的聲象亦然。然后,再按照聲象出現(xiàn)次數(shù)的多少對聲象進行從高到低的排序,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辛棄疾登臨詞中總共有23個主要聲象,而這23個聲象出現(xiàn)的總次數(shù)為86次。其中“風(fēng)”聲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為29次,“雨”聲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為11次,“笛”聲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為6次,此三個聲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占聲象出現(xiàn)總數(shù)的53.5%,因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故而本文選取“風(fēng)聲”“雨聲”“笛聲”這3個聲象,以這3個聲象為中心,分析辛棄疾登臨詞中的聲音意境,繼而探討聲音意境對于其登臨詞情感表達的作用。

        辛棄疾登臨詞聲象統(tǒng)計表

        (一)風(fēng)聲

        風(fēng)是古典詩詞中比較常見的聲象之一。風(fēng)又可以分為東風(fēng)、南風(fēng)、西風(fēng)、北風(fēng),分屬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2]。寫東風(fēng)的如李煜:“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寫南風(fēng)的有:“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西洲曲》);寫西風(fēng)的如納蘭容若:“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浣溪沙》);寫北風(fēng)的有岑參的“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白雪歌誦武判官歸京》)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作者寄風(fēng)言情,來表達自身的情思。

        在辛棄疾55首登臨詞中,提到風(fēng)的次數(shù)總共有29次,是所有聲象中涉及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而在這29次的風(fēng)聲象中,又有9次是和雨并用,有6次是西風(fēng)/秋風(fēng)。

        辛棄疾登臨詞中風(fēng)雨并用的句子有“晚風(fēng)吹雨,戰(zhàn)新荷聲亂,明珠蒼璧”(1)(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7.;“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2)(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37.;“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3)(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74.;“怕上層樓,十日九風(fēng)雨”(4)(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09.;“斷腸幾點愁紅,啼痕猶在,多應(yīng)怨夜來風(fēng)雨”(5)(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11.;“好風(fēng)催雨過山來,吹進一簾煩暑”(6)(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75.;“九萬里風(fēng)斯在下,翻覆云頭雨腳”(7)(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517.;“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8)(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06.;“海水連天凝遠望,山風(fēng)吹雨征衫薄”(9)(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43.。在這9個句子中,除卻“好風(fēng)催雨”是和風(fēng)細雨,帶有清爽情調(diào)以外,其他都為風(fēng)號雨嘯,狂躁凄厲的情境。

        而辛棄疾之所以對于狂風(fēng)暴雨著墨較多,是因為這樣的聲音情境更能使他有所感觸。凄厲的風(fēng)呼嘯著,傾盆的雨嘶吼著,雨打風(fēng)吹,哀怨凄鳴,正如他的內(nèi)心,他的際遇一樣,是那樣的悲涼凄愴,狼藉一片。而這凄惶的風(fēng)聲、急亂的雨聲交錯在一起也同樣為詞人的詞境增添了蒼涼哀愴的意境。

        如辛棄疾的《滿江紅》:“嗟往事,空蕭索。懷心恨,又漂泊。但年來何待,許多幽獨。海水連天凝遠望,山風(fēng)吹雨征衫薄。”(10)(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43.詞人的內(nèi)心既嗟嘆著過往的種種不幸,又悵恨著如今的漂泊無依,而這怒號哀鳴的漫天風(fēng)雨恰恰為這無處宣泄的新愁舊怨平添了一種蒼茫悲愴的意境。這凄厲的風(fēng)雨聲既是詞人內(nèi)心百轉(zhuǎn)千回的愁緒的寄托,也是作者積郁已久的悲憤的抒發(fā),歇斯底里的風(fēng)聲和著哀惶的雨聲,更顯得詞人愁上添愁,愁更愁。

        西風(fēng)即秋風(fēng),而“愁”本就是心上秋,因而西風(fēng)在古典詩詞中也常常是凄涼蕭索的代名詞。辛棄疾登臨詞中多次以西風(fēng)作為聲象,同樣是為了以聲動情,為詞作渲染孤清意境。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

        君來正是眠時節(jié),君且歸休。君且歸休。說與西風(fēng)一任秋。

        ——《采桑子》(11)(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83.

        辛棄疾的這首登臨詞,全篇只用了一個自然聲象,就是“西風(fēng)”。危樓靜靜,獨倚云端。樓臺之上,空曠寂寥,唯有詞人和浩浩的西風(fēng)以及那被吹散在風(fēng)里說不盡的愁情。詞人上闋言愁,下闕寫風(fēng),愁風(fēng)相對,以風(fēng)稱愁。在嗚咽的西風(fēng)聲中,獨倚危樓的詞人愈發(fā)孤寂,而詞人心中那道不盡、書不完的重重哀愁也變得更加漫漫無垠、奔涌不盡,和著蕭索的西風(fēng)散落在字里行間,紙上心頭。

        (二)雨聲

        雨聲雖然只是自然界中一個純客觀的聲象,但經(jīng)過歷代文人墨客之手,它早已被賦予了多元豐富的象征喻指。雨本身就有季節(jié)、疏密、大小、緩急等區(qū)別,加之古往今來的眾多詩人、詞人的不同審美體驗與思想情感的淘洗點染,雨聲又蘊含著喜悅清新、凄涼愁苦、淡雅寧靜等不同的情感傾向。以雨聲抒發(fā)心中的欣喜之意的詩句有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引雨聲入詩,表現(xiàn)悲凄傷感的如晚唐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問君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不以雨喜,不以雨悲,只是單純地靜聽雨聲,描摹雨境的句子如韋莊的“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菩薩蠻》)。

        而在辛棄疾55首登臨詞中雨聲象總共出現(xiàn)了11次,除上文提到的7個風(fēng)雨并用的句子外,剩下的4個帶有雨聲象的句子有:“云濕紗窗,雨濕紗窗”(12)(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78.;“翻樹啼鴉聲為徹,雨聲驚落葉”(13)(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86.;“云雨珠簾畫棟,笙歌霧鬢風(fēng)鬟”(14)(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441.;“秦望山頭,亂云急雨,倒立江湖”(15)(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592.。而這其中除了“云雨珠簾畫棟”,其余雨聲象全都飽含著感傷哀愴之意。

        雨聲的凄惶悲寂里蘊含著詞人的無限愁情。雨聲本無情,奈何人情多。同樣的雨在不同的人聽來會有不同的情致,而辛棄疾登臨詞中的雨聲卻總是那樣的凄厲、那樣的哀怨,仿佛這戚戚雨聲是作者心里的呼號與抽泣,一滴一滴,都是心中淚。如辛棄疾的《漢宮春》會稽蓬萊閣觀雨(16)(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592.:

        秦望山頭,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fēng)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辛棄疾佇立山頭,追思懷古,看亂云飛渡,聽墨雨急飛,嘈嘈雜雜,滿目瘡痍。而這凌亂急促的瓢潑雨聲,則正是詞人內(nèi)心煩雜情思的寄寓。他既渴望著效法范蠡建功立業(yè),報國雪恥,一抒年少意氣,又為時事所傷,感人世匆匆,韶華不再,壯志難酬,不如及時行樂。兩種完全矛盾的想法使得詞人內(nèi)心焦灼煩亂,悵然悲慨,卻又欲說還休,無語凝噎,只好將胸中煩悶盡數(shù)傾斜在這漫天大雨里。凄凄瀝瀝,是數(shù)不盡的人間情愁。

        (三)笛聲

        笛,是一種竹制吹奏樂器,屬于古代八音之一——竹[3]。它既是吟詞唱曲的伴奏樂器,是詞作聲情之美的有效傳遞媒介,同時也是在文化積淀中逐漸形成的凝結(jié)著鮮明情感導(dǎo)向的文化標(biāo)志,是傳情達意、烘托意境的重要意象。笛聲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具有多元性的文化內(nèi)涵與審美導(dǎo)向,主要表現(xiàn)為清雅、凄涼與悲愴三個方面。

        以笛聲來營造清雅氛圍的代表如秦觀的《納涼》:“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以笛聲來渲染凄涼意境的詞作有周邦彥的“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蘭陵王·柳》);引笛聲入詞增添悲愴情緒的如北宋范仲淹的《漁家傲》:“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而辛棄疾登臨詞中所涉及的笛聲則基本都在于烘托凄涼意境。在辛棄疾55首登臨詞中笛聲總共出現(xiàn)了6次,分別在《念奴嬌》(17)(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0.《滿江紅》(18)(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4.《瑞鶴仙》(19)(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375.《雨中花慢》(20)(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526.《菩薩蠻》(21)(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26.《踏莎行》(22)(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37.六首詞作中。

        笛聲獨特的樂音使其能夠熨帖自如地烘托凄涼意境。笛音音域廣,可以駕馭不同程度的音高,而就其低音來說,笛聲音色清冷幽咽卻不松沉,音調(diào)蕭瑟凄涼但仍婉轉(zhuǎn),其音行云流水,凄清冷冽,極適宜渲染凄涼哀怨的聲音意境。“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平生換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23)(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4.是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的名句。中秋之夜,月圓之夜,團圓之夜,這本是一個萬家燈火、美滿熱鬧的夜晚。但玉笛聲聲,卻是催人斷腸。凄冷尖俏的笛音于夜晚中驟然響起,仿佛一下子便吹裂了蒼茫天地,直達云庭霄漢,也一下子吹進了詞人內(nèi)心那最隱秘的痛處,最纖弱的神經(jīng)。客居異鄉(xiāng),仕途不暢,空有報國之志,卻無施才之處,羈旅之傷與家國之恨交織在一起,化為詞人心頭難解的愁結(jié)。

        而笛聲的循環(huán)往復(fù)、縈繞流連其實并非偶然,甚至并非真實,而是作者有意為之。辛棄疾引聲入詞,正是為了借這凄涼幽怨的笛聲進一步烘托詩詞的意境,使讀者仿佛“聲”臨其境,從而更加深入地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無法排解、欲說還休的斷腸情思。如辛棄疾的這首《念奴嬌》: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⒕猃報春翁幨??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fēng)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fēng)怒,朝來波浪翻屋。(24)(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0.

        詞人立在高高的樓臺之上,懷古追今。極目望去,斜陽映照著柳枝,歸來的鳥兒在水邊翻飛,隴上的清風(fēng)吹拂著片片喬木,一只只帆船也漸漸西去,而這一幕幕、一重重圖景都縈繞在陣陣的寒笛聲下。寒笛是誰吹弄的,無人知曉,亦或本無人吹奏,只是作者心中寒涼,卻又無處傾訴,無人理解,只能在詞作中故布寒笛之音以沉寂并突顯自己內(nèi)心的凄涼傷悲。

        三、辛棄疾登臨詞的聲音意境對其情感表達的作用

        通過上文對風(fēng)聲、雨聲、笛聲等聲象的分析,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辛棄疾登臨詞中凄惶悲愴的聲音意境。無論是凄厲呼號的風(fēng)聲,淅淅瀝瀝的雨聲,還是幽咽婉轉(zhuǎn)的笛聲,都為詞作在原來單一的畫面上平添了聲調(diào),使得聲色結(jié)合,視聽相依,從而營造出了一種更立體、更富于動態(tài)與情致的意境。那么這種聲音意境對于詞人的情感表達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聲音意境里寄托著作者的情感

        無論是自然的風(fēng)雨鳥鳴之聲,還是人為的管弦號角之音,聲音本身其實并沒有那么復(fù)雜深沉的情感意蘊,但是在與多情的文人墨客相遇的那一刻,它們便被賦予了種種不同的情思,有的甚至成為了一種情感的喻指,如杜鵑(子規(guī))啼聲暗含哀痛之意,斷鴻之聲象征寂寥之情等。辛棄疾登臨詞中的聲象也大多帶有或隱或顯的情感內(nèi)涵,這使得詞作中即便沒有直接的情感抒發(fā),讀者也能從其聲音意境中體察到詞人內(nèi)心澎湃激蕩的萬千情思。如《臨江仙》中的“偶向停云堂上坐,曉猿夜鶴驚猜”(25)(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簡體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611.,辛棄疾以簡潔的筆調(diào)在詞作開頭便為整首詞渲染了一種猿鳴鶴唳的聲音意境,盡管此句未有一字言情,但詞人內(nèi)心那份不可言喻的悲凄之情卻處處滲透在這凄涼悲怨的聲音之中。

        (二)聲音意境有利于推動情感的表達

        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是情感表達的兩種方式,其中,間接抒情既可以是借景抒情,也可以是借聲暢情。辛棄疾巧妙地把自然萬物之聲引入其詞作當(dāng)中,借助這種種聲音來進一步烘托其情之深,其愁之切,使其情感表達更加的流暢自然、含蓄生動。如在辛棄疾的《念奴嬌》中,詞人在上闋用細膩的筆調(diào)精心繪制了一幅登臨所見的黃昏之景,最后以一聲凄愴激越的竹笛聲作結(jié),使日暮將息、殘陽如血的悲壯哀怨之感達到頂峰的同時又意味無窮,從而自然引出下闕對于朝堂黑暗的憤懣無奈與自身壯志難酬的復(fù)雜交錯的情感的抒發(fā)。

        (三)聲音意境的營造使得情感的表達更具感染力

        聽覺在感官領(lǐng)域具有某種優(yōu)先權(quán),它能夠吸引、感染著視覺、意覺、觸覺等其他感官的趨近,并將各種感官印象綜合成互通的一體,進而形成各感官共有的通感情境。因此,如果說詞作中的視覺意象能夠為我們進入詞境而提供駐足的空間,那么聽覺意象則無疑能夠帶領(lǐng)我們擺脫具有空間性質(zhì)的意象與畫面,從而將心靈帶入到一個物我合一、可以自由感悟與傾聽的超脫境界[4],從而使情感的表達更具感染力,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體悟。

        總而言之,辛棄疾的登臨詞擅用大量聲象,塑造別具一格的聲音意境。這些飽含情思的聲音既是詞人內(nèi)心豐厚情感的外化,又為詞人進一步的情感表達提供了推動力與感染力,創(chuàng)造了辛棄疾登臨詞獨特的審美風(fēng)貌。

        猜你喜歡
        箋注編年稼軒
        貴州土司史籍編年系列總序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稼軒詞里擬人多
        中華詩詞(2021年10期)2021-12-31 08:56:30
        稼軒詞錘煉字句與對仗的藝術(shù)
        北方論叢(2021年2期)2021-05-22 01:33:42
        索尼微單TM相機編年冊
        攝影世界(2020年12期)2020-12-06 10:48:57
        《四庫全書總目》五峰集 斐然集箋證
        詩史、索隱與晚明記憶
        文教資料(2019年16期)2019-08-24 05:58:25
        《曝書亭集詞注》箋注內(nèi)容探析
        戲劇之家(2019年16期)2019-07-01 06:37:22
        蘇詞編年百年回顧與反思
        影像編年:色彩美學(xué)、造型風(fēng)格與跨界追求——論導(dǎo)演張藝謀
        電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5:44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在线播放bd|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av | 国语对白免费观看123|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偷窥村妇洗澡毛毛多| 蜜桃一区二区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最新日本一道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成人网视频|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又白又嫩毛又多15p|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免费国产天天看| 日本女优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看| 日韩国产有码精品一区二在线 | 久久久精品久久日韩一区综合 |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久草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日韩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色综合另类小说图片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东北妇女xx做爰视频| 女高中生自慰污免费网站|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欧美|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5388| 精品国模人妻视频网站| 人妻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