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昱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的國家,茶文化的發(fā)展由來已久,隨著飲茶形式的不斷變化,茶具的造型也發(fā)生了許多的演變,最為直接的就是從提梁的設計轉變成為了端把,也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笆篱g茶具稱為首”的紫砂壺,成為了端把的主流,不斷滿足我們?nèi)找尕S富的需求,同時宜興的紫砂藝人們也在歷史的經(jīng)典之中不斷地汲取養(yǎng)分,明清時期的紫砂壺造型就成為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紫砂藝人們,在經(jīng)過系統(tǒng)藝術知識的熏陶之后,又回到了紫砂的起點宜興丁蜀,開始臨摹古壺的風骨和技藝的傳承,從而達到一種技與道的升華。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文遠壺》的造型設計來源于清代以“文遠”為名號的老壺,朱泥的材質使其更加的具有一種悠遠雋永的素雅恬靜和歷史滄桑之感,讓我們對朱泥小品壺的認識又加深了許多。此壺壺身挺拔端莊,線條流暢,從壺頸部和腹部的過渡來看,簡約而不張揚,但是非常的實用。壺底平整,實用大氣。壺嘴纖長,彎流出水,干凈利索,與之左右相呼應的是挺括的耳把,端握非常的稱手。壺蓋壓合壺口,吻合嚴密,渾然一體,沒有絲毫的突兀之感,上面點綴的壺鈕則是宛如一顆明珠一般,在頂端熠熠生輝。眾所周知,紫砂光素器的制作非常的傳統(tǒng),但是許多的工藝技巧也正是在這樣的簡約之中暴露出來,沒有多余的裝飾可以掩蓋,所以非??简灲橙说募妓囁疁屎驮煨驮O計的綜合把握能力,特別是傳統(tǒng)的器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能夠完美地臨摹展示出來,也是一種技藝的體現(xiàn)。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文遠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者通過對明清老壺的整理和收集,設計制作出這樣的一把小巧可愛但是極具藝術審美的朱泥壺,具有明顯的光素器風格,特別適合高香類茶葉的沖泡使用,在福建、廣東、臺灣等地具有很高的流傳度,也受到了眾多茶友、壺友的親睞和喜愛,從中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審美。
在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之中,紫砂壺獨特的手工成型方式,讓紫砂藝人們有了更多充分發(fā)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條件,于是許多比較繁復、花哨的新造型也越來越多地充斥著市場之上,其實懂紫砂壺的人都明白,簡約才是傳統(tǒng)之根本,在此基礎之上的創(chuàng)作才能夠引起圈內(nèi)行家的注意和關注。簡約,并不是簡單的堆砌和隨意的拼接,而是在設計的時候,更加強調(diào)紫砂本來的實用性,強調(diào)結構和形式方面的融合和統(tǒng)一,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和專業(yè)的水準,才能夠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推陳出新,用反復推敲、認真思考和高度凝結的設計語言展示紫砂藝術的光素之美。大道至簡,大巧不工,文思泉涌,行則致遠。紫砂藝術可謂是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將形態(tài)空間最為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禪茶一味、韻味悠長的藝術氛圍,表現(xiàn)出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和崇高的空間氣質,在這一過程之中,紫砂良好的肌理和可塑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就是不添加任何的其他元素,紫砂本來的質感就可以支撐整件作品的風骨。這件紫砂藝術作品《文遠壺》恰恰就是采用了朱泥的材質,把油潤、細膩和色彩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器型可人、技藝精湛,加上在長時間的茶水澆淋沖泡之后,色彩的變化更加的明顯,令人愛不釋手,這也是紫砂帶給我們養(yǎng)壺成就的樂趣之所在,是一種時間的積累和歲月的沉淀,非常符合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審美。
結語:我們在最開始選用紫砂壺的時候,總是從外觀的繁復程度和裝飾的華麗來下手,其實真正行家的紫砂壺,總是素心素面,給人一種波瀾不驚但是永遠不會玩膩的感覺,每天使用,總是會有新的體會和感受,能夠更加明白紫砂匠人背后的匠心獨運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