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波,卞振華(通訊作者)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yī)院藥學部 江蘇 無錫 214071)
葆腎1 號方為我院腎內(nèi)科臨床實踐經(jīng)驗方,在繼承前輩江蘇省名中醫(yī)徐南甲、藍華生主任在“脾虛”、“濕熱傷腎”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腎絡不固”是早中期慢性腎炎的基本病理機制,以益腎固絡法治療慢性腎炎,葆腎方是以益腎固絡法治療早中期慢性腎炎的基本方[1],具有益腎和絡、扶正祛邪、脾腎兼顧之功?;诒痉皆诙嗄甑呐R床使用中具有較好的療效,未見不良反應,擬研發(fā)為院內(nèi)制劑。本試驗以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綠原酸的轉(zhuǎn)移率和浸膏得率作為綜合評價指標,采用響應面法優(yōu)選葆腎1 號的提取工藝,為該制劑的研發(fā)奠定基礎。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 公司),DAD 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美國Agilent 公司);BSA224SCW 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 公司)。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和綠原酸對照品(批號:111920-201606,110753-201817),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乙腈為色譜純(美國Fisher Scientific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所用飲片均購自蘇州天靈中藥飲片有限公司。
2.1.1色譜條件 色譜柱:XBridge C18(250 mm×4.6 mm,5 μm);柱溫:30 ℃;流動相:0.2%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脫:0 ~10 min,92%A;10 ~12 min,92%A →89%A;12 ~50 min,89%A;50 ~65 min,89%→80%A;流速:1.0 mL·min-1;進樣量:10 μL。采用波長切換法:0 ~26 min,326 nm,測定綠原酸;26 ~65 min,254 nm,測定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3]。
2.1.2 溶液的制備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稱取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定容,配制成相應的對照品溶液濃度為32 μg·mL-1、53 μg·mL-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吸取1.5 mL 葆腎1 號樣品,置于5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超聲(300 W,40 kHz)10 min,靜置放冷后加甲醇至刻度,混勻,過0.45 μm 微孔濾膜,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陰性樣品溶液的制備:分別稱取缺黃芪、缺石韋的全方飲片,照上述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陰性樣品溶液。
2.2.1 Box-Behnken 響應面法試驗設計[4]
按處方量稱取全方飲片,共72.5 g,分別取17 份。運用Box-Behnken 設計模型,選取三個因素三個水平試驗:A(煎煮時間:1、1.5、2 h)、B(煎煮次數(shù):1、2、3 次)、C(加水量:8、10、12 倍)。按照設計方案,全方飲片浸泡30 min,煎煮后趁熱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200 mL。
2.2.2 浸膏得率測定 將樣品分別吸取25 mL 樣品至已恒重的蒸發(fā)皿中,水浴加熱至干,105 ℃干燥5 h,冷卻30 min 后稱重,105 ℃再干燥2 h,冷卻后稱重,直至恒重。
2.2.3 樣品成分含量及轉(zhuǎn)移率測定 分別精密吸取濃縮后的樣品溶液1.5 mL,照“2.1.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照“2.1.1”項下的色譜條件,記錄峰面積,計算樣品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和綠原酸含量,并計算響應面試驗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和綠原酸的轉(zhuǎn)移率。
所得數(shù)據(jù)用Design-Expert8.0.6 軟件進行的統(tǒng)計分析,P<0.05 表示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為將所有指標綜合為一個能反映總體效果的值,試驗中引入多指標權(quán)重來考察提取工藝[5],兼顧君臣藥的主要貢獻度、有效成分的可測性以及中藥多成分發(fā)揮藥效的特點,賦予各指標不同權(quán)重,賦予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轉(zhuǎn)移率、綠原酸轉(zhuǎn)移率、浸膏得率分別為50%、30%、20%權(quán)重,見表1。
表1 試驗方案與結(jié)果
上述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用Design-Expert8.0.6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以綜合評分為響應值Y 分別對各因素X(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擬合,回歸方程Y = 83.50 ~0.20A+12.53B+3.01C-1.42AB-0.18AC-2.20BC+0.21A2-12.52B2+0.74C2。R2= 0.8730,adjR2= 0.7097。方差分析可知,模型的F= 5.35,P= 0.0190 <0.05,表明實驗所采用的二次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失擬項P= 0.4377 >0.05,說明模型選擇合適,因此可用該回歸方程作為試驗真實點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由P值可知,因素B 提取次數(shù)的P= 0.0009 <0.01,說明提取次數(shù)對提取率有極顯著影響,提取時間(P= 0.9332)和加水量(P= 0.2295)對提取率無顯著影響(P>0.05)。以綜合評分結(jié)果最大值為目標,進一步進行模型預測,根據(jù)綜合評分,其中最高為90.5932,其最優(yōu)提取條件為:加水量12 倍,煎煮次數(shù)3 次(2.47),每次1 h。結(jié)合實際生產(chǎn),節(jié)能減排,確定最佳提取工藝為加水量12 倍,煎煮次數(shù)2 次,每次1 h。
按最佳工藝制備樣品,照上述方法測定,浸膏得率和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綠原酸轉(zhuǎn)移率均較高,驗證結(jié)果為該提取工藝可行和穩(wěn)定,見表2。
表2 提取工藝驗證試驗結(jié)果(n = 3)
本實驗選擇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綠原酸的轉(zhuǎn)移率和浸膏得率作為提取工藝的評價指標,基于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為本方黃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且檢測方法成熟、分離度好、專屬性強,賦予其50%權(quán)重;綠原酸作為石韋的主要活性成分,賦予30%權(quán)重;充分考慮到本方作為復方中藥制劑供臨床使用,其藥效物質(zhì)基礎為多成分共同作用,體現(xiàn)方劑其他配伍藥材的評估,將浸膏得率賦予20%權(quán)重。利用綜合評分多指標權(quán)重結(jié)合響應面法進行工藝優(yōu)選,保證了提取工藝研究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通過響應面法的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初步確定葆腎1 號的提取工藝條件,同時考慮到生產(chǎn)實際成本、能源消耗以及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確定最佳提取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