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武術是我國傳統(tǒng)的武學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現(xiàn)代運動理論的發(fā)展,武術逐漸也成為了一種專項運動和表演藝術,一些專門的武術學校和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專門設置了武術專業(yè)或武術課程。在武術教學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發(fā)展過程中,體能訓練是其中最為關鍵和基礎的部分,在學生運動力量和運動技能的增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肯定,探討了武術教學中優(yōu)化體能訓練的基本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能訓練;武術教學;重要性
一、引言
所謂體能,就是人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運動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反應速度等等,是專業(yè)運動員提高機體素質(zhì)和運動水平所必須考慮的基礎條件。體能的發(fā)展受到先天因素與后天訓練的影響,武術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模塊,就是基于現(xiàn)代科學理論和人體技能學等專業(yè)知識來制定針對性的體能訓練方案,以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改善其身體機能狀況的目的,進而為運動技能的提升和武術套路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體能訓練在武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武術套路的學習對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以及協(xié)調(diào)性等基本的體能素質(zhì)有著較高的要求,進行體能訓練是武術套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體能一般可以分為健康體能和競技體能兩方面,前者是人體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則是進行競技運動項目所必須強化的訓練,而武術的學習顯然對學生競技體能的要求更高,所以進行專業(yè)化、科學化的體能專項訓練對于武術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奠定身體機能基礎之外,體能訓練也直接影響著學生武術技能動作質(zhì)量,能夠為武術技能的提升提供機體依托,使學生能夠更充分地展現(xiàn)武術的力量與美感。
三、武術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基本對策
(一)強化力量訓練,提高力量強度
力量訓練可謂是競技體育運動中體能訓練的基本方面,直接影響學生運動動作的爆發(fā)性與持久性,特別是在武術這類對體能消耗很大的運動項目中。所以教師在日常要抓好力量訓練這一基本方面,確保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與力量強度能夠支撐武術套路學習所學的力量強度,這也是衡量學生武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進行力量專項訓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平板支撐訓練,除了常規(guī)的俯臥姿勢——用前臂和腳趾支撐體重達到核心力量訓練的目的之外,還可以通過抬高一邊的手臂或腿來鍛煉手臂的力量。以武術訓練中的后空翻和側(cè)空翻轉(zhuǎn)體這兩個較難的技術動作動作為例,平板支撐訓練能夠有效增加學生手臂的肌肉強度,使手臂肌肉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爆發(fā)出很強的力量,以支撐學生完成這兩個技術動作。當然,力量爆發(fā)只是起到支撐性的作用,后空翻和側(cè)空翻轉(zhuǎn)體動作的完成還需要技能運動速度、協(xié)調(diào)性等的配合,在實際訓練中,教師要注意將力量訓練穿插到其他體能訓練或技術動作訓練的過程中。比如可以配合負重蹲跳鍛煉學生的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進行仰臥起坐訓練來鍛煉腹部肌肉力量等,以及“推小車”訓練,即讓一個學生趴在地上,另一個學生從后面幫助抬起兩條腿,然后趴在地上的學生兩臂支撐身體向前做爬行動作。這類訓練既包括對身體局部肌肉群的力量訓練,也包括對整個機體的力量訓練,因為武術本身是全身性的運動項目,教師在制定訓練方案時要注重兼顧平衡、科學規(guī)劃,以提高力量訓練的質(zhì)量。
(二)加強速度訓練,增強速度能力
武術動作強調(diào)進攻的威力,除了力量之外,速度也是武術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關系到學生的動作速度能力和反應速度。因為武術本身講究的是攻擊、切磋、見招拆招,要能夠根據(jù)對方的動作迅速做出反應,拆解對方的招數(shù),然后迅速做出應對,出招攻擊對方,所以反應能力在武術學習中是非常關鍵的。教師要通過定向訓練,使學生在了解武術動作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反應能力的提升來增強自身的武術實力[2]。在日常教學中,最基礎的速度訓練是教師喊口號,要求學生迅速做出相應動作,也可以讓學生兩兩組隊訓練,一攻一守,要根據(jù)對方的出招迅速做出應對,這類訓練是專門為了提升反應的速度。而若想增強學生的速度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動作速度,則需要教師融合專門的運動訓練,類似于跳繩,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達到一定的跳繩次數(shù),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難度,比如雙腳每跳一次繞繩兩周、手臂交疊等?;蛘呤?0米往返跑,這是為了訓練學生短距離跑步的速度,武術動作中有不少技術動作需要借助到助跑,比如之前提到的后空翻和側(cè)空翻轉(zhuǎn)體動作等。
(三)注重耐力訓練,增強肌肉耐力
耐力訓練是為了保證肌肉能夠保持長時間的工作,在本身對體能消耗比較大的武術訓練中,增強學生的肌肉耐力是非常必要的。耐力訓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最基礎的扎馬步,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動作,并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但是能夠從身體與心理層面有效鍛煉學生的耐力。除此之外,還有長跑、游泳、上下樓梯等常規(guī)的訓練方式,但是耐力的訓練一般是比較枯燥的,學生也常表現(xiàn)出抗拒情緒,教師可以通過組合訓練、趣味訓練的方式來增加趣味性。例如通過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的結合,既要進行運動強度小、負荷時間長有氧運動訓練,比如長跑和跳繩,也要進行間歇短、負荷時間短的無氧運動訓練,比如間歇跑和變速跑等,增強訓練項目的多樣性和綜合性。
四、結語
體能訓練在整個武術教學課程體系中占據(jù)著基礎性的作用,其他技術動作和戰(zhàn)術的學習,均需要以堅實的體能基礎作為支撐。所以教師在日常訓練中要堅持做到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的結合,完善體能訓練的課程體系,綜合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耐力訓練等基本方面,全面提升學生武術學習的體能素質(zhì)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鑫傲.體能訓練在武術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田徑,2021(08):32-34.
[2]王志杰.體能訓練在武術教學中的重要性[J].田徑,2019(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