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郭文慧 何飛 李長明 郭曉芬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螺旋CT檢查對診斷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診斷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共選取在本院進行檢查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2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X線進行檢查,觀察組患者采用螺旋CT進行檢查,比較兩組患者的診出率和診斷準確率。結果:檢查后,對照組患者中診斷出8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穿孔4例、胃穿孔4例;觀察組患者中診斷出13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穿孔6例、胃穿孔7例,觀察組(92.86%)患者的診出率比對照組(57.14%)患者的診出率高,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確診8例,觀察組患者中確診13例,觀察組(92.86%)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比對照組(57.14%)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高,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螺旋CT進行診斷比使用X線進行診斷的準確率高,能更進一步確定病情,進而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X線;螺旋CT;診斷準確率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是指胃、十二指腸的潰瘍向深部發(fā)展,穿透了胃或十二指腸的腸壁,而引起的穿孔[1,2]。在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大約有20%~30%的患者會出現(xiàn)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情況。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類型和潰瘍的部位、潰瘍的發(fā)展進程以及周圍的組織器官有關,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3],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穿孔的主要病因有胃內(nèi)壓力增加、精神過度緊張、失眠勞累、吸煙、飲酒以及藥物作用等。在發(fā)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之前,患者的上腹疼痛會加重,而發(fā)生穿孔之后,患者會立即感覺到上腹劇烈疼痛,而這種疼痛還可以放散至肩部和背部[4]。與此同時,發(fā)生穿孔之后,在劇烈疼痛下還會有惡心、嘔吐等伴隨癥狀。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發(fā)病快,且有著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對于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要及時[5]。而臨床上與該疾病相似的臨床癥狀還有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等,因此,常用的X線診斷方法極易出現(xiàn)誤診的情況。而要確保診斷的準確率,以便及時有效地對患者進行治療,就需要更加先進的診斷方法。本文主要研究螺旋CT對診斷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具體內(nèi)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共選取在本院進行診治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28例作為研究對象, 排除心、腎功能嚴重衰竭者、精神嚴重異常者,所有患者應愿意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2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4例,女性8例,男性6例,年齡30歲~70歲,平均年齡(45.68±3.45)歲;腹痛、惡心、嘔吐癥狀者5例,伴有腹膜刺激癥者4例,突發(fā)性腹痛者5例。觀察組14例,女性6例,男性8例,年齡30歲~70歲,平均年齡(45.71±3.26)歲;腹痛、惡心、嘔吐癥狀者4例,伴有腹膜刺激癥者4例,突發(fā)性腹痛者6例。評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X線檢查,指導患者處于臥位和立位,使用銳柯7500DR,對準患者腹部,進行常規(guī)拍攝,并安排專業(yè)的醫(yī)生閱片。
1.2.2 觀察組患者采用飛利浦64排螺旋CT檢查,指導患者在檢查前服用含碘造影劑,然后指導患者處于仰臥位,使用螺旋CT機并設置相應參數(shù):電壓120KV,電流150mAs,掃描層距5mm,掃描層厚5mm,螺距1.375mm,然后對患者的膈頂?shù)綈u骨的聯(lián)合平面,實施冠狀面和矢狀面重建,利用肝窗技術(WL40 Hu~80Hu,WW180 Hu~250Hu)和脂窗技術(WL60 Hu~100Hu,WW500 Hu~1000Hu),對結果進行查看,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窗寬和窗位,以便更加清晰的觀察。檢查注意事項:①患者在進行檢查之前,要將之前的病史詳細地告知醫(yī)生,如果有保存的X片,CT片等交給醫(yī)生,以提供參考;②檢查前要去掉身上的所有金屬裝飾物;③主動向醫(yī)生告知是否有藥物過敏、哮喘等情況;④檢查過程中直到患者配合掃描,平穩(wěn)呼吸,不眨眼、不吞口水等;⑤隨時注意檢查者的狀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
1.3 指標判定
比較并記錄兩組患者檢查的結果情況,比較兩組的診出率和診斷準確率。診出率=診出數(shù)/例數(shù)×100%;診斷準確率=確診數(shù)/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準確率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診出率,對照組患者中診斷出8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穿孔4例,胃穿孔4例;觀察組患者中診斷出13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穿孔6例,胃穿孔7例,觀察組(92.86%)的診出率比對照組(57.14%)的診出率高,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診斷準確率
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的準確率,觀察組(92.86%)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比對照組(57.14%)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高,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