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明
寫在前面的話:
“雙減”工作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民心工程,關系到教育的根本,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的發(fā)展。天津教育系統(tǒng)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動作為,貫徹落實中央對“雙減”工作的要求部署和天津市“雙減”工作會議精神,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采用標本兼治、系統(tǒng)治理、綜合施策的方法,破題“雙減”,引導學生回歸校園,有效緩解了家長焦慮情緒,構建了良好教育生態(tài)。
下午4點30分至5點30分,天津市河西區(qū)平山道小學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課業(yè)輔導,在校內完成當天的鞏固練習。下午5點30分至6點30分,操場上逐漸熱鬧起來,學生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籃球、足球等課程。此外,學校還開設了禮儀、科技、楊柳青年畫、天津時調等20余類素質拓展課。
“‘雙減政策下,我們打出校內‘雙減組合拳,推出‘5+2課后服務模式,并且制定了‘課后服務方案‘學校作業(yè)管理實施細則和‘優(yōu)化課程體系建設方案,給廣大學生、家長一劑減負‘定心丸。”該校校長韓洪濤向記者介紹。
今年秋天開學以來,天津市各中小學多措并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通過“加減乘除”實招舉措,積極穩(wěn)妥推進“雙減”政策全面落地,在保障學生完成作業(y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fā)展。
做“加法”:全面育人,提高質量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如何在真正意義上做到“減負增質”,更好地服務于家長、服務于學生?
“過去,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智育越位、德育虛位、體育錯位、美育無位、勞動教育無所謂,以至于沒有真正地做到‘五育并舉?!闭呒壗處?、天津市實驗中學濱海學校副校長董彥旭說,“而如今,隨著‘雙減的落地,學習回歸了校園,教育回歸了本真。”
種花、養(yǎng)草、澆水、剪枝、掃落葉……天津市第二十中學勞動教師劉若淼帶著初中植物愛好者們一起勞動實踐。除此之外,他們還把開過的鮮花和葉子采集下來,制成臘葉標本或滴膠工藝品。這是自課后服務以來,該校在以往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基礎上,將校內“青春果園”作為基地,實施植物科普教育的勞動場景。
天津市和平區(qū)各校堅持“一校一案”原則,整合校內外資源,分年級、分層次設置個性化、精準化、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項目,開設生活應用、動手實踐、生命安全、文明禮儀、國學經(jīng)典等15大類活動課程,形成步調一致、各校不同、多點開花的局面。
和平區(qū)各校圍繞德智體美勞“五育”內容,著眼“人”的發(fā)展定位和目標方向問題,開展“項目菜單”式課后服務。特別是強化德育先行,講活紅色故事,引導所有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承擔育人責任。發(fā)揮“小場地,大體育”的特點,在課后服務中加大體育活動和體育游戲的力度,切實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此外,該區(qū)強化教育投入,依托榮獲首批天津市優(yōu)秀學生藝術團稱號的區(qū)內10個高水平學生藝術社團,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舞臺,讓班班有合唱、校校有歌聲。
在天津市南開區(qū),各學校結合學生成長需求和學校辦學特色,把課后服務和作業(yè)管理、因材施教結合起來,分年級、分層次設置課后服務“項目菜單”,積極探索紅色文化、科學探索、文體競技、藝術鑒賞、勞動實踐、心理健康等六類四十大項二百多小項的主題育人活動。特別是,南開區(qū)將思政教育與社團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實現(xiàn)“小社團、大思政”。同時,充分發(fā)揮區(qū)少年宮專業(yè)教師優(yōu)勢,指導各校開展小主持人、表演唱、合唱、繪畫等社團活動,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以“紅色記憶”為主題的宣講活動,不斷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
在推進“雙減”落地的過程中,天津市河西區(qū)堅持融合“五育并舉”理念,整合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教育資源體系,綜合運用“校內+校外”“線上+線下”“請進來+走出去”等模式,精心設計編排課后服務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該區(qū)探索建立了“三個一百”志愿服務團隊,即組建百人社區(qū)志愿者團隊、百人高校志愿者團隊、百人家長志愿者團隊,為學校課后服務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天津市薊州區(qū)結合實際探索創(chuàng)新形式多樣的組合服務,依托區(qū)內39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53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知識教育、藝術教育、勞動實踐教育等。同時,他們把有特長的退休教師請回校園,開展紅色教育、心理輔導等活動,在“學與玩”中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
據(jù)了解,天津市教委為豐富中小學課后服務活動內容,拓展活動形式,組織編制了《中小學課后服務體美勞教育活動菜單》。在“勞動教育”菜單下,市教委共推薦13大模塊的勞動技藝,具體包括包餃子、番茄炒蛋等近40個項目?!绑w育”菜單,則按照小學到高中的不同年級,推薦了運送水果、翻山越嶺等34個游戲項目?!懊烙辈藛危譃楸硌莺兔佬g兩個大類,具體包括小演唱會、故事大王、藏書票園地等10個項目。
做“減法”:減輕負擔,放下包袱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為“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馬開劍研究員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說課業(yè)負擔、學業(yè)負擔,但“負擔”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此次“雙減”工作,中央從頂層設計高度明確了要減輕兩大負擔,一個是作業(yè)負擔,另一個是校外培訓負擔。這也就讓我們明確了要減什么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雙減”是政策治理的一大創(chuàng)新。
不難看出,推動“雙減”落地,學校的“重頭戲”之一是作業(yè)改革。為此,天津市各區(qū)教育局聚焦“作業(yè)管理”問題,出點子、想招法、做文章。
天津市和平區(qū)教育局組織各校制定了《作業(yè)設計評價標準》,完善了《學校作業(yè)管理辦法》和《作業(yè)管理實施細則》,加強了學科組、年級組作業(yè)統(tǒng)籌。同時,該區(qū)堅持“一生一策、精準扶困”的原則,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yè)、彈性作業(yè)和個性化作業(yè)。各校教師充分承擔起指導作業(yè)完成的職責,將作業(yè)指導和課后服務緊密結合,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
和平區(qū)岳陽道小學將作業(yè)設計納入教研中,不僅建立了作業(yè)量調控機制,嚴格遵循作業(yè)研討、申報審核等流程,而且將“作業(yè)設計”作為每周教研專項、作業(yè)布置多級監(jiān)管審核制度,做到了統(tǒng)籌監(jiān)控。目前,該校已將這一經(jīng)驗向和平岳陽教育集團推廣。岳陽道小學副校長張靜秋介紹,學校每天對學生作業(yè)進行“星級評價”,換購校園明信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每周,還將“作業(yè)評價單”反饋給家長,消除家長看不到學生校內完成作業(yè)情況的顧慮。此外,還創(chuàng)新作業(yè)類型,根據(jù)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需要和完成能力,布置道德踐行、科學探究、勞動實踐等“創(chuàng)新實踐作業(yè)”。
天津市北辰區(qū)教育局黨委多舉措推動“雙減”工作逐步落實。值得一提的是,該區(qū)在狠抓高效課堂的同時,主動做好線上服務,打造特色云課堂,向學生提供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線上學習資源。
在北辰區(qū)華辰學校,記者了解到,課堂上,老師的授課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余下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進行“隨堂練習”,讓每堂課的知識點都能“堂堂清”。課堂效率提高了,作業(yè)針對性更強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降了下來。在華辰學校校長劉寶珍看來,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做的是為學生打好5個底子,即思想底子、健康底子、習慣底子、愛學底子、勞動底子,幫助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天津市武清區(qū)各中小學全面實施課后服務,實現(xiàn)了“三個全覆蓋”,即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包括民辦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全覆蓋”、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開展課后服務時間“全覆蓋”、自愿選擇課后服務的學生“全覆蓋”,保障課后服務各類育人活動面向參加學生全面平等開放。
特別是,該區(qū)各學校教師主動做好課業(yè)答疑、輔導、鞏固和提高,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回歸校園。鼓勵課后服務的答疑、輔導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學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今,課后服務已成為該區(qū)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查缺補漏的“搖籃”,成為學有余力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的“灶臺”,成為有特長愛好學生凸顯個性,張揚天性,放飛自我夢想的“賽道”,為他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成長路徑和成長方式。
做“乘法”:提高效率,追求品質
天津各區(qū)教育局充分依托并積極發(fā)揮教研部門作用,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學段要求和學校實際,深入推進項目式、情境式和沉浸式等活動模式創(chuàng)新。同時,各區(qū)教育局、各校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開展課后服務體美勞教育活動,構建“課上+課后”相互銜接、有效拓展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詩輝表示,市、區(qū)兩級教研部門將緊緊圍繞“四個服務”的要求,充分發(fā)揮教研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倍增器”作用,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yè)、考試等育人關鍵環(huán)節(jié)研究,同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與課后服務深度融合的路徑和方法,不斷提升中小學育人質量與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教育的需求。
“‘雙減政策下,教學更要關注課堂的真實性、開放性、生成性、有效性和延續(xù)性。”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小學數(shù)學教研員任占杰表示,要以核心問題為引領,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結構與聯(lián)系為目標,給學生遷移應用解決新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發(fā)展數(shù)學關鍵能力,提升學習品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雙減”實施后,音樂學科教師在課后服務中,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教師的專項特長,開展了音樂唱游、紅歌欣賞、戲劇表演等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音樂教研員王秀會表示,一方面,學校可以開展各類課堂樂器(豎笛、口風琴)或特色小樂器(葫蘆絲、尤克里里)等訓練活動;另一方面,要與合唱、舞蹈、樂隊、戲劇等音樂特色社團活動相結合,充分吸納有專長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后服務中來,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社團訓練,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提升了學校藝術社團的質量。
眾所周知,體育課是對國家體育課程的落實,而課外體育活動是對國家體育課程的延伸和豐富。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成為了眾多學校的首選。
第十一中學創(chuàng)新課后服務與校園鍛煉計劃,推動“雙減”落地見效。在操場上,記者看到,伴隨著音樂,該校七至九年級學生依次進行花式繩操、踏板操和集體舞練習,將陽光體育、德育、美育、心育融入課后服務,切實增強吸引力和有效性。
北辰區(qū)普育學校則把課后服務與學校整體規(guī)劃融為一體,學校的田徑隊、排球隊、籃球隊、足球隊、武術隊、跆拳道隊、跳繩隊、輪滑隊、乒乓球隊等全面開花,堅持訓練,學生們積極參加。
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體育教研員熊會安表示,從教研層面,要指導學校積極布置體育家庭作業(yè),充分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和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绑w育家庭作業(yè)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更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把課外和校外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讓學生按照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因地制宜地進行鍛煉,引導學生乃至帶動家庭成員將鍛煉和運動轉化成一種生活方式,促使他們愛上運動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做“除法”:拒絕“內卷”,破解焦慮
教育“內卷”曾一度讓很多家長和學生疲憊不堪。隨著“雙減”工作的深入開展,特別是課后服務的實施,很多教師主動扛起肩上的責任,付出了更大的精力和心血,為了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可以說是“舍小家,為大家”。
對此,市教科院德育與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鳳堂表示,消除學生的過度焦慮和緊張,消除學習的過重負擔和無效的學習時間,消除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和過重壓力,消除學習上因無序競爭而導致的內耗,喚醒每個學生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作為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做傳授知識的“教書匠”,更要爭做教書育人的“大先生”,無私奉獻,書寫教育的濃情大愛。
針對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天津市河東區(qū)中心東道小學確定了4個放學時段,家長自由選擇,全方位、立體化為學生、家長服務。每天無論多晚,教師們都堅持把最后一個孩子交到家長的手中。送走最后一撥學生,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離開學校,轉天又以飽滿的精神出現(xiàn)在學校。特別是,該校二年級組在組長劉倩的帶領下,針對學生年齡小、教學區(qū)遠離主教學樓、樓內無衛(wèi)生間等困難,從文明用餐、有序如廁、安全離校和安心課后服務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只要家長有需求,學校就要有服務。”劉倩說。
多年來,市美術學科室倡導“飄香”美術課堂,以“塑”(塑心、塑美、塑德、塑趣、塑真)系列引領教師開發(fā)教學資源。特別是市教師書畫研究院自2013年成立以來,開展的“進百校上百課收百徒”活動,對美術教師的專業(yè)提升發(fā)揮了極大作用。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美術教研員郭德岺表示,“雙減”為師生營造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使多彩的課程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
在課后服務中,很多美術教師“不待揚鞭自奮蹄”,紛紛加入課后服務的團隊。第八十中學美術組12名教師克服身體及家庭困難,高質量承擔學校的課后服務工作。他們開展了宣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畫、書法、剪紙活動及版畫、油畫、水彩畫、精微素描等專業(yè)性強的美育活動,還開展了綜合材料表現(xiàn)、古裝設計與展示等綜合實踐活動?!霸倏嘣倮郏氲綖榱嗣恳粋€學生健康成長,解決了家長后顧之憂,每個人的心里總是甜甜的?!崩蠋焸內缡钦f。
“按需服務,惠及家庭”,是此次開展課后服務工作的一大亮點。
天津市和平區(qū)多渠道在家長中營造濃厚的“雙減”宣傳氛圍,向家長做好課后服務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同時,對未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同樣做好家長工作,引導家長和學生一起討論時政、讀課外書、體育鍛煉、做家務、看電影等。同時,在各校設置課后服務“觀察員”,參與課后服務的評價。
和平區(qū)萬全小學還在區(qū)教育局提出的課后服務“觀察員”基礎上,發(fā)揮教育議事會作用,將教育專家、行政管理人員、家長等作為“觀察員”“教練員”“安全員”,共同參與課后服務的監(jiān)督、評價。
在天津市東麗區(qū),華新小學在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雙減”政策的同時,邀請1600多名家長到學校聆聽教育專家的講座。講座結合“雙減”政策,通過“協(xié)助孩子做好六項自我管理”等內容,講解了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等,促進家校共同做好“雙減”工作。
和平區(qū)岳陽道小學的家長“愛的陪伴”項目式課程、和平區(qū)萬全小學的“溫巢”家長學習課程、第二十中學的“溫暖·家”家校共育課程、第二南開學校的“心育”課程……如今,在天津,一所所學校有聲有色、家校融合地推進課后服務,向校內扎根、向家庭延伸。
(責任編輯?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