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帥 談楊渠
摘 要:隱伏斷層作為不良地質體,是工程建設的極大隱患。本文采用電磁法和地震映像法綜合探測并加以鉆探驗證,結果表明,工程區(qū)內斷層帶寬為50~60 m,傾角為70°~80°,地層巖性主要為新近系黏土巖、砂質黏土巖,透水率為3.8~8.7 Lu,屬弱透水性;砂巖、礫巖透水率為12.3~43.6 Lu,屬中等透水性。查明隧洞圍巖特征,為引調水盾構施工提供了可靠地質資料。
關鍵詞:隱伏斷層;石陵-白鶴斷層;EH4電磁法;地震映像
中圖分類號:P64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1)30-0052-03
Abstract: As an adverse geology, the hidden faults are a great hidden danger for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electromagnetic and seismic imaging method are used to detect and verified by dril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iling-Baihe Fault in project has a width of about 50~60 m and a dip angle of 70°~80°. The stratum is mainly Neogene clay and sandy clay rock, with a permeability rate of 3.8~8.7 Lu, which belongs to weak permeability;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have a permeability rate of 12.3~43.6 Lu, which is medium permeability. It provides reliable geological data for diversion tunnel shield construction by finding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Keywords: hidden faults; Shiling-Baihe Fault; EH4 electromagnetic method; seismic imaging
斷層作為常見的不良地質體,是隧洞圍巖最不穩(wěn)定的區(qū)段,易發(fā)生涌水突泥、坍塌及巖爆等地質災害[1-2]。在動、靜水壓力作用下,引水隧洞穿越斷層時危害會更如顯著[1]。不同性質斷層具有不同的力學性質,與隧洞關系不同的斷層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1-3]。由于隱伏斷層在地表無出露或因出露不明顯而潛伏在地表以下,對工程安全直接造成威脅[4-7]。因此,查明工程區(qū)內隱伏斷層至關重要。
斷層是發(fā)生相對位移的斷裂,破壞了原始地層的連續(xù)性,會導致地層中巖體密度、彈性性質、電阻率等物理特性的連續(xù)性發(fā)生改變。因此,通過地球物理法可以對斷層進行探究[5-7]。
1 工程區(qū)概況
引調水工程位于新安、宜陽縣境內,區(qū)域地層主要為寒武系灰?guī)r、白云巖,二疊系砂巖、泥巖,古近系礫巖、砂巖、黏土巖、砂質黏土巖,新近系礫巖、砂巖、砂質黏土巖、黏土巖及第四系低液限黏土。結合區(qū)域地質構造,一條呈近北東向展布,長約60 km的石陵-白鶴斷層貫穿引水工程路線如圖1所示。
2 物探方法與解析
首先進行踏勘,依據巖層產狀差異確認斷層基本方位,布置測線2條(見圖1)。測線一采用EH4電磁法,長700 m,該方法是利用天然電磁場和人工電磁場兩種場源,以介質電阻率的差異來分辨地下構造、巖層結構以及空間形態(tài),其主要由發(fā)射、控制和接收三大系統(tǒng)組成,具有輕便靈活、分辨率高、抗干擾性強等特點[7]。數據處理步驟主要為:剔除干擾信號、近場源修正、反演繪制成圖(見圖2)。從電阻率剖面中可看出,由淺至深整體上視電阻率逐漸增大,其中覆蓋層視電阻率一般在50 Ω·m以下;中間層視電阻率在50~240 Ω·m,局部大于300 Ω·m,厚度不均;下部基巖視電阻率大于300 Ω·m;在測線220~450 m處,明顯存在著中間低阻、兩側高阻值區(qū)域,向下延伸至460 m,推測該低阻值異常區(qū)域為隱伏斷層破碎帶,傾角約為70°~80°。
測線二采用地震映像法,是以地下介質的彈性差異為基礎進行的一種淺層勘探,主要特點為:數據采集速度快;資料處理不需要校正,可有效減少動校正對淺層發(fā)射波的拉伸、畸變影響,提高記錄分辨率;抗干擾性強,穩(wěn)定性好[6]?,F場選用人工錘擊作為震源,震源錘重63.5 kg,數據采集記錄長度為700 m,采用VISTA進行數據處理(見圖3)。從斷面圖中可看出,測線380~450 m之間存在一條明顯的反射帶,推測此處為受斷層破碎帶影響,斷裂帶及其影響寬度約為50.0~60.0 m。
3 鉆探成果與分析
為更準確地了解斷層帶內隧洞圍巖特征,在斷層帶內布設復核鉆孔FHZK1,并進行壓水試驗來了解巖體滲透性,獲取透水率q值[8]。
地層巖性自上而下如下。第四系:素填土(4.00 m),低液限黏土(3.10 m);新近系:砂質黏土巖(RQD=25%~46%,3.90 m),細砂巖(RQD=0%~13%,q=29.6 Lu,2.00 m),礫巖(RQD=0%,q=29.6 Lu,2.50 m),黏土巖(RQD=20%~75%,q=3.8~5.7 Lu,7.80 m),砂質黏土巖(RQD=0%~51%,4.20 m),粗砂巖(RQD=0%~18%,q=35.2 Lu,3.10 m),黏土巖(RQD=16%~33%,q=8.7 Lu,3.10 m),礫巖(RQD=0%,q=28.4~43.6 Lu,16.60 m),砂質黏土巖(RQD=10%~60%,q=5.3 Lu,2.40 m),黏土巖(RQD=0%~60%,q=5.3~8.1 Lu,10.50 m),黏土質砂巖、砂質黏土巖互層(RQD=30%~80%,q=6.5~12.3 Lu,18.00 m),黏土巖(RQD=0%~36%,q=4.5 Lu,5.20 m)。
綜上所述,地層巖性主要為新近系黏土巖、砂質黏土巖、砂巖及礫巖;隧洞圍巖(深約78.50~81.50 m)為破碎、弱-中等透水性的黏土質砂巖和砂質黏土巖互層;上覆巖石質量指標(RQD)多屬較差,巖體多屬中等透水性,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為13.40 m。
由于隧洞圍巖上覆巖石較破碎,加之高水頭作用,地下水又具一定的連通性,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高水壓、高圍壓作用,易造成突水涌泥、盾構機卡頓、隧洞坍塌等問題。為降低安全風險,減少損失,遂在引調水路線、隱伏斷層兩側布設降水井來進行降、排水處理,以減少圍巖中水壓力作用。最后,盾構順利穿越斷層,期間隧洞涌水量相比有所減少,機艙水壓及其他各項參數均正常,地層巖性無異常。
4 結論
本文通過電磁法和地震映像法來探測隱伏斷層,反映出的斷裂異常結果較為一致,基本反演出基巖起伏情況,進一步查明斷層寬約50~60 m,傾角70°~80°;復核鉆孔及壓水試驗表明,斷層帶內地層為中等透水性的砂、礫巖,弱透水性的砂質黏土巖、黏土巖,隧洞圍巖為弱-中等透水性黏土質砂巖和砂質黏土巖互層。
此次盾構順利穿越斷層表明,在高水頭、地下水連通及隧洞圍巖弱-中等透水性情況下,通過降、排水措施可以減少圍巖中水壓作用,減少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柴建峰,伍法權,常中華,等.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區(qū)斷層活動性及工程地質評價[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1):64-69.
[2] 陳長敬,黃理善,羅士新.隱伏斷裂勘察中的綜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11(3):348-353.
[3] 董澤義,湯吉,周志明.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在隱伏活動斷裂探測中的應用[J].地震地質,2010(3):442-452.
[4] 方盛明,張先康,劉保金,等.探測大城市活斷層的地球物理方法[J].地震地質,2002(4):606-613.
[5] 羅利銳,劉志剛.斷層對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J].地質力學學報,2009(3):226-232.
[6] 單娜琳,程志平.地震映像方法及其應用[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3(1):36-40.
[7] 王玉和,王厚臣,程久龍,等.EH4電磁方法在斷層定位及導水性探測中的應用[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35-3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487—2008[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