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潔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城市記憶,南京長江大橋或許就是南京人的獨特記憶。多倫路幼兒園位于南京長江大橋的下關(guān)入橋口,很多孩子都居住在附近,每天他們來幼兒園的路上就能看見南京長江大橋,這座大橋也成為孩子們經(jīng)常交流的熱點話題。我們常聽孩子說:“長江大橋是我們上小班后才通車的?!薄靶藓煤蟮拇髽蚩尚隆⒖善亮?!”“我好想去看一看!”雖然孩子們每天都能看見大橋,但可能還未走在大橋上仔細觀察過它。我們注意到孩子們對大橋的濃厚興趣,便決定帶他們?nèi)ゴ髽蛏献咭蛔?,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紀念館,進一步了解南京長江大橋。
我們提前與紀念館的解說員聯(lián)系,確定好參觀路線后,便帶著孩子們開始了與南京長江大橋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與大橋的第一次“見面”
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們了解到孩子們對大橋的經(jīng)驗較為匱乏,因為他們大多是坐在車里經(jīng)過長江大橋,或者從家附近遠距離地欣賞過大橋,缺少對大橋的直觀感受。當孩子們真正站在大橋下時,只見他們目不轉(zhuǎn)睛地仰望著大橋,興奮地驚嘆道:“哇!大橋好長呀!”“你看,大橋好高??!”“我看得脖子好酸呀!”“那是因為大橋太雄偉了!”看到穿梭而過的火車時,孩子們激動地呼喊著:“大橋上的火車來啦!”孩子們興奮地看著有關(guān)大橋的一切。隨后,大家又來到南京長江大橋紀念館,認真地聽講解員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建造過程和歷史。由此,他們了解到南京長江大橋是1968年建成的,距今已經(jīng)有53年了,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設(shè)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孩子們一邊感嘆著大橋的歷史,一邊被這座雄偉的大橋所震撼。
回到班級后,孩子們的討論更加熱烈。他們對大橋的建造過程產(chǎn)生了許多疑問:“長江大橋是怎么建成的?”“為什么它這么堅固呢?”面對孩子們的問題,我調(diào)動家長資源,鼓勵他們和家長一起搜集關(guān)于建造大橋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多角度地了解大橋的建造過程。通過觀看建造大橋的圖片和視頻,孩子們初步了解了建橋所需的材料和步驟,知道了橋墩是保持大橋穩(wěn)固的關(guān)鍵。不僅如此,他們還發(fā)現(xiàn),那個年代因為科技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交通也不如現(xiàn)在方便,還缺少很多建橋的材料,所以橋梁設(shè)計師、建筑師和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花費了8年時間最終使大橋建成通車。孩子們連連發(fā)出驚嘆聲:“建橋叔叔站在長江里工作,太勇敢了!”“橋墩肯定很重,叔叔們可真辛苦!”看到建橋叔叔們?yōu)檫@座大橋忙碌的畫面,孩子們不由地向建橋人投去崇敬的目光。
·我了解的南京長江大橋
一段時間里,孩子們還在討論著大橋,對大橋有很多問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和學習的好機會,便鼓勵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之后,我們以談話的形式請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問題和收獲。通過分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對長江大橋的外部構(gòu)造很感興趣,軒軒說:“長江大橋非常長,它有橋身、橋面和橋墩?!焙篮勒f:“長江大橋的上面是公路橋,下面是鐵路橋,這是公路鐵路雙層式兩用橋?!庇械淖⒁獾酱髽騼蛇厙鷻谏系母〉瘢】≌f:“圍欄上有很多圖畫,圖案都不一樣?!比蝗徽f:“大橋上的雕像都有故事呢!”還有的關(guān)注到大橋的歷史,夕夕拿出爺爺和長江大橋的合照,說:“長江大橋的年齡非常大了,我的爺爺在上面拍過照片?!毙∪锫牭胶?,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是我奶奶在大橋建好的那一天拍的照片,她在歡迎大橋通車呢!”
孩子們紛紛被夕夕和小蕊展示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看著這兩張照片驚訝地說:“你爺爺當時好年輕喔!”還有孩子產(chǎn)生了疑惑:“爺爺奶奶還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大橋了?”“那(這座橋)快和爺爺奶奶的年齡一樣大了!”“對呀,長江大橋已經(jīng)53歲了!”數(shù)字、時間對孩子來說似乎是一種抽象的存在,通過觀察、對比家人在大橋的照片,孩子們從家人的過去與現(xiàn)在的變化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時間的含義。我隨即發(fā)出感嘆:“大橋幾乎和爺爺奶奶的年紀一樣大了,但這座橋仍然牢牢地屹立在長江上,每天有這么多的汽車、火車在橋上行駛呢!”聽完我的感嘆,坤坤說:“我們的長江大橋真厲害!”夕夕說:“也說明我們的長江大橋是非常堅固的!”
這次分享讓孩子們對大橋的外部構(gòu)造和建造歷史有了更深入和感性的了解,尤其是夕夕和小蕊分享的爺爺奶奶與長江大橋的故事,更是引起孩子們的連連驚嘆。大橋似乎成了一種時間坐標,標記著不同年代人的過往記憶,孩子們也借這種方式了解了祖輩、父輩的生活,繼而產(chǎn)生了對家人與長江大橋的故事的興趣。于是我問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和長江大橋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以前的長江大橋和現(xiàn)在的一樣嗎?”這些問題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好奇和思考,他們決定回家采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了解家人與南京長江大橋的故事。
·與大橋的第二次“見面”
回家后,孩子們帶著問題開始采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并找到很多家人與大橋的合照分享在班級群。一張一張的老照片記錄了家人的過去,同時也喚起了他們對大橋的記憶,大家不由地想再去大橋上走一走,尋找當年拍照的位置,看一看現(xiàn)今的變化。于是,我向家長和孩子們發(fā)出邀請,請他們帶著老照片再次走上大橋,找一找當年拍照的位置,然后全家拍一張合照。
·不同年代,同一位置的大橋
周一的時候,孩子們將一張張新照片和老照片帶到教室分享。他們發(fā)現(xiàn)了大橋上的變化,坤坤說:“老照片里大橋上的車子很少,昨天我去的時候上面全是車呢!”也分享著自己對大橋的感受,小蕊說:“這是我媽媽小時候站的地方,我現(xiàn)在仍然能找到,大橋可真堅固呀!”若瑜說:“這是我爺爺奶奶年輕時在大橋上玩的照片,那個時候就有橋頭堡了?!边€有的說起家人和大橋之間的故事,一一說:“我媽媽不是南京人,她上學來南京玩的時候在大橋上拍了這張照片。她長大后就來南京工作了,我也在南京出生了?!焙篮勒f:“這是我爸爸媽媽年輕的時候在大橋上拍的照片。后來,媽媽和爸爸結(jié)婚了,就在江北住了下來,媽媽說大橋通往我們幸福的家?,F(xiàn)在家里有了姐姐和我,我們每天早上從大橋上經(jīng)過,一起來上學。”……一張張照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使孩子們深深感受:原來,南京長江大橋不僅陪伴了自己的成長,也陪伴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大橋承載了三代人的情感與記憶!
孩子們在尋找家人與大橋的故事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南京長江大橋在歲月變遷下的變化,也通過這種方式走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去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此時,大橋?qū)⒆觽兌?,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有了另一層情感的含義。我想,經(jīng)過此次探訪南京長江大橋,孩子們不僅感受到大橋的雄偉與建橋人不畏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還能從祖輩、父輩與長江大橋的故事中,更加真切地體會大橋?qū)θ藗兩畹南笳饕饬x。
·大橋100歲的時候,我們在哪兒?
了解過去,感受現(xiàn)在之后,孩子們對大橋的未來也有了很多設(shè)想和思考?!按髽?00歲的時候我們在哪兒?”孩子們帶著既疑惑又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有人猜測說:“可能我有小寶寶了?!苯淌依镱D時傳來歡樂的笑聲,我認真地幫他計算時間并回答:“當大橋100歲的時候,你們也得有50歲了。”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發(fā)出陣陣驚嘆,坤坤想到之前全家人去大橋游玩的場景,說:“到時候我也要像我的爸爸媽媽一樣,帶著我的寶寶去看大橋?!毕οφf:“我會把大橋的故事,還有我和大橋的故事都講給寶寶聽。”……孩子們的想法令我驚喜,不知不覺中,大橋已經(jīng)漸漸融入他們的生活,也使他們將這份對大橋和南京的愛傳遞給下一代。
隨著孩子們對南京長江大橋的了解,他們在區(qū)域里也展開了與大橋的相關(guān)游戲,有的用黏土表現(xiàn)大橋上的浮雕,有的用積木拼搭記憶里的大橋,還有的想將自己對大橋的印象畫下來,以明信片的方式寄給朋友。在明信片即將做完時,皮皮提出:“寄信需要郵票的?!庇腥撕闷妫骸班]票是什么?”原來,皮皮在跟爸爸媽媽去外地游玩的時候寄過明信片給好朋友,知道明信片需要貼郵票才能寄出。孩子們對郵票來了興趣,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聽了我的介紹,孩子們知道了郵票是人們用來寄送物品的憑證,上面通常印有每個國家和地區(qū)最具特色的景物、動物和植物,也可以用來收藏、紀念。當孩子們聽到郵票可以用來紀念時,激動地提出:“那可以在郵票上畫長江大橋,送給外地的好朋友。”“對,這樣他們也可以認識長江大橋了。”
這段時間,孩子們從家里、網(wǎng)絡(luò)上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郵票和信封拿到班級一起分享。在欣賞的過程中,孩子們還發(fā)現(xiàn)貼有信封的郵票上都有個黑黑的印跡。通過調(diào)查,孩子們知道了它是郵戳,信件只有經(jīng)過郵局蓋章(郵戳)后才能成功送達。為了讓朋友收到的明信片更有紀念意義,孩子們萌生了自己做郵戳印章的想法。這一想法也得到了爸爸媽媽的支持和幫助,他們在蘿卜、黏土等材料上合作雕刻了南京長江大橋的圖案。這段時間,班級的美工區(qū)不知不覺發(fā)生了改變,有人在紙上畫了南京長江大橋,有人將卡片做成明信片,并將精心設(shè)計的郵票貼在上面,還蓋上了大橋模樣的郵戳。可見,孩子們對大橋的興趣和愛還在延續(xù)著。分享作品時,有孩子激動、自豪地拿著自己設(shè)計的明信片向大家展示:“這是我畫的大橋,我最喜歡大橋的橋頭堡和白玉蘭燈,所以我把它們畫得最大。我想和我老家的好朋友介紹大橋,邀請他下次來南京玩的時候,一起去看一看雄偉的長江大橋!”
一枚郵票展現(xiàn)一個方寸世界,而在這方寸世界中有著孩子們眼里的南京長江大橋,承載著他們對家人、朋友的情誼,也傳遞著他們對大橋和親人的愛。而這座大橋也見證了南京城的變遷與發(fā)展,成為南京人的獨特記憶。
南京長江大橋?qū)Χ鄠惵酚變簣@的孩子來說,不僅是每天上下學必經(jīng)的風景線,也是真實且極具象征意義的城市名片。教師緊抓身邊的社會資源,放開眼界,鼓勵幼兒走向外面的世界。探索南京長江大橋的過程中,幼兒從對大橋外形的探究逐漸深入到對自己、家人和大橋的故事的了解,也正是在幼兒與大橋、家人、同伴的互動過程中,體會到南京長江大橋的歲月變遷和自己的家庭變化,從而自然萌發(fā)了對南京長江大橋以及南京的熱愛與深厚情感。
這一趟難忘的旅程也給教師帶來很多啟發(fā):教育要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活動。這不僅包括幼兒身處的幼兒園、家和社區(qū)等客觀環(huán)境,也包括他們對周邊事物的感覺、知覺,以及幼兒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幼兒的學習需要多感官的參與,教師需要引導(dǎo)幼兒動用多種感官與客觀世界及自己的心靈發(fā)生互動,使幼兒具體、直觀地感受自己生活的世界。愛家鄉(xiāng),就是愛我們走過的路、經(jīng)過的橋,和身邊的一草一木,也是去了解家鄉(xiāng)的過去,并對未來充滿希望。孩子們與南京長江大橋的故事,不正是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一個個鮮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