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琦 張永英
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是指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實習指導工作時所應具備的心理特征傾向,幫助其承擔實習指導工作任務,履行好實習指導教師職責,扮演好實習指導教師角色,出色地完成實習指導工作所需具備的各類素質的總和。
實習期間,實習生需要在幼兒園指導教師的引領和幫助下,通過體驗、實踐與反思達成了解職業(yè)內容、認同專業(yè)角色、樹立專業(yè)自信、提升職業(yè)能力的目標。幼兒園教師是實習生直面職業(yè)的第一位導師,是實習生專業(yè)成長的啟發(fā)者和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指導者。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影響著實習指導的質量,也影響著實習生的實習質量。
目前有關幼兒園教師的實習指導研究不多,且以往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實習指導現(xiàn)狀研究主要集中于指導原則,[1]缺少有關實習指導能力的研究。本研究聚類分析實習指導能力維度,在此基礎上通過調查了解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的現(xiàn)狀,以期為幼兒園開展適宜的實習指導提供建議。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法,從全國幼兒園教師隨機抽取實習指導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共發(fā)放523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495份。研究者還從問卷對象中隨機抽取數(shù)名教師以及正在實習的學生進行訪談,完善調查資料。
(二)研究工具
本次問卷由研究者結合理論指導與實踐分析編制而成。
1.理論指導
本研究參考國際培訓、績效、教學標準委員會(IBSTPI)的教師能力標準[2]確立實習指導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國際培訓、績效、教學委員會是由美國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美國國家績效和教育組織聯(lián)合成立的一家認證機構發(fā)展形成的,本標準(2004修訂版)是一份較有權威的國際教師能力標準。IBSTPI將教師的能力維度劃分為五個維度,分別是專業(yè)基礎、計劃與準備、教學方法與策略、評估與評價、教學管理,詳見表1。
2.實踐分析
為保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者編制了一份開放式的問卷調查幼兒園教師對實習指導能力的看法,問卷包括以下四個題目:(1)您認為幼兒園教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2)您認為您目前還欠缺哪些實習指導能力。(3)您認為影響您提升實習指導能力的因素有哪些。(4)您認為實習指導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此次調查共發(fā)放開放式問卷47份,共收集400多個詞匯。從收集的400多個詞匯可以總結出幼兒園教師認為實習指導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主要包含人際交往、對指導的態(tài)度、反思發(fā)展、支持實習生發(fā)展等方面。
3.開發(fā)量表
結合理論與實踐,研究者認為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的評估維度主要集中在指導態(tài)度、實踐教學能力及反思能力。因此,研究者將評估維度確立為指導特質、實踐教學指導能力、反思能力這三個維度。其中“指導特質”共包含“交流中,我會以平等的身份與實習生溝通”等12道題,“實踐教學指導能力”包含“我會設計指導的目標”等18道題目,“反思能力”包含6道題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從“從不”到“總是”依次為1~5分,得分越高,表示實習指導能力越高。經(jīng)過兩次的問卷試測及調整,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 0.976,信度較好。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每個題項標準化因子負荷0.620~0.965之間,模型擬合度較好,說明量表結構效度良好。
(三)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運用SPSS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并運用項目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和T檢驗等方法展開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的總體現(xiàn)狀
由表2可知幼兒園教師指導能力平均值為3.26分,以3分為臨界值,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的總體水平在一般水平。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各維度的能力水平中,指導特質一類平均分為3.94,表明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特質較好。實踐教學能力與反思能力平均值分別為2.99和2.72,實踐教學能力處于一般水平以下,反思能力也處于一般水平以下,平均值較低。
(二)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經(jīng)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在年齡、教齡、學歷、指導經(jīng)歷等維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具體情況如表3-1至表3-4所示。
(三)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維度中的各個因素之間存在差異
研究者對數(shù)據(jù)進一步處理與分析后發(fā)現(xiàn),構成三個維度的多個因素之間同樣也存在差異。
如圖1所示,實習指導特質中教師的責任心比較高,樣本平均值達4.2,其次是愛心和溝通能力,樣本平均值分別是3.87與3.76。
如圖2所示,實踐教學指導能力總分的平均值為2.99,高出平均值的是“實施教學指導能力”這個維度,其余都低于平均值。
最后,在“反思能力”題項中,分別有兩道題的平均值高于該維度的總平均值為 2.72 。這說明在反思能力中,幼兒園教師在“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指導過程”與“幫助實習生反思”兩項中展現(xiàn)出的行為較多。而其余的四項內容均小于該維度的平均值。
三、討論
(一)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呈一般水平,在各個維度上表現(xiàn)不同
1.幼兒園教師在實習指導中缺乏傾聽,溝通能力仍需提高
通過數(shù)據(jù)調查與訪談,實習指導中教師最主要的問題是注重自身的表達,缺少對實習生的傾聽。實習生經(jīng)歷了四年的理論與實踐學習,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實踐經(jīng)驗,在取得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yè)信任度上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容易導致在日常交流中,出現(xiàn)實習生向指導教師請教得較多,指導教師傾聽和接納實習生的想法較少的情況。而經(jīng)常性地“輸入”一方面會疏遠實習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會使實習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錯失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機會,不利于專業(yè)的成長。
2.幼兒園教師實踐教學指導能力各要素表現(xiàn)不一,教學設計與評價意識淡薄
本研究中“實踐教學指導能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指導目的而采取的系列教學手段與策略。在這一維度下,幼兒園教師的“設計教學指導能力”平均值最低,“實施教學指導能力”平均值最高。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實習指導教師行動力很強,能很好地開展實習指導工作,但“設計實習指導目標、多方面評價實習生”的意識比較淡薄。多數(shù)教師認為實習指導并非本職工作,只要在指導過程中認真指導,按照高校的要求完成任務和目標即可,忽視了實習指導也是一份專業(yè)度極高的職業(yè)。
3.幼兒園教師在實習指導中反思能力最弱,反思技術欠缺
調查結果顯示:在幼兒園實習指導能力的三個維度中,實習指導教師的反思能力最弱。而在反思能力維度中“我經(jīng)常反思實習指導過程”這一題項得分值最高。既然教師們經(jīng)常反思,但為何最終會呈現(xiàn)出“反思能力”最弱的結果呢?教學反思需要依靠一定的方法、途徑、手段、程序與環(huán)節(jié),這些因素相互整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反思的技術,對教學反思技術的應用則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3]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實習指導教師知道反思對自身及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但對于如何反思、反思的內容及如何利用反思進行調整則缺乏專業(yè)能力。
(二)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能力現(xiàn)狀成因分析
1.實習指導缺乏系統(tǒng)培訓
目前我國對于實習指導教師的選拔缺乏統(tǒng)一標準,對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缺乏體系。[4]有的教師第一次擔任指導教師,只能靠“感覺”來,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稱不上“教師教育者”,有的教師認為實習指導只是完成“學校的任務”。角色定位不清晰,就容易出現(xiàn)指導質量不高的情況。
2.高校與幼兒園存在管理漏洞
通過訪談了解到大多數(shù)高校在分配實習任務時,未能提前告知實習生實習的場所和時間以及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對實習生的心理教育不夠重視,對建立實習預備心理及與實習指導教師提前建立好聯(lián)系缺少相關工作。據(jù)實習指導教師反映,實習生一般會出現(xiàn)“懶散”“不主動”“放不開”“對實習不重視”等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實習指導教師可能會口頭提醒,也可能會視而不見,這樣會使得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生很難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3.教師指導經(jīng)驗不足
在國家大力扶持下,近些年幼兒園的數(shù)量增多,幼兒園教師隊伍逐漸擴大,即將畢業(yè)的實習生也急劇增加。面對這么龐大的隊伍,高校秉持每人須實習的原則,將實習生分配到各個幼兒園。但目前多數(shù)幼兒園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有的教師甚至才工作了幾年就要上手帶實習生,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指導經(jīng)驗不足、缺少獨特的指導方法導致這部分教師擔心自己教不好,從而影響實習指導效果。
四、建議
(一)提高遴選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的標準
綜觀目前國內的實習指導教師選拔程序,選拔呈現(xiàn)簡單化、隨意性的特征。研究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并不愿意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還有大部分教師教齡處于3年以下,自身教學經(jīng)驗不能保證指導的質量。然而幼兒園或高校未能了解教師的心理需求,造成教師的指導工作問題重重。因此,相關單位在遴選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時,不能為了湊數(shù)量隨意分配,要秉持為實習生負責、為幼兒園負責的態(tài)度選擇優(yōu)秀的指導教師,提升實習指導的質量。
(二)加強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yè)化,完善指導能力的培訓機制
“實習指導”是一項具有教育價值的活動,它是一份專業(yè)化的職業(yè)。在實習生人數(shù)眾多而師資匹配不上的壓力下,等待教師成長所花的時間成本又過高,定期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是快速提升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的關鍵一招。芬蘭就曾對實習指導教師開展統(tǒng)一的學科教師職前教育實習指導培訓。[5]研究者根據(jù)相關的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培訓要求:
第一,塑造實習指導教師角色,闡釋指導教師的意義與責任。首先要引導幼兒園教師認可實習指導教師專業(yè)的角色與地位,闡明實習指導教師對于培養(yǎng)未來幼兒教師的重大意義與深遠影響,明確實習指導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加強實習指導教師對角色的認同感。
第二,培訓有關實習生進班心理適應期的知識,了解實習生的狀態(tài)與需求。利用案例分析與實習生個人經(jīng)驗分享的形式開展線下交流會,針對不同時期的心理和知識狀態(tài),提出階段性的指導策略,幫助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第三,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案例教學,提升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力。尤其在提升實習指導教師的溝通能力、教學設計與評價能力以及掌握反思技術的能力等方面要落實詳細的培訓方案。提前對各園教師的能力與知識儲備狀態(tài)進行調查,并根據(jù)調查結果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內容。
第四,建立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以內在動力促進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幼兒園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實習指導教師應予以表揚和獎勵,對于工作態(tài)度較差的指導教師應給予懲罰措施。幼兒園應盡快建立考核體系及獎懲機制及時規(guī)范幼兒園教師實習指導中的行為,以提升實習指導質量。
(三)高校與幼兒園加強合作,創(chuàng)造積極的實習氛圍
實習生的成長既有賴于高校的妥善安排,又依靠幼兒園方能提供的實習條件,包括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質量。高校與幼兒園之間要形成緊密合作的意識,形成聯(lián)盟。作為負責實習生的高校要提前了解實習生的需求,做好心理指導工作,為實習生緩解焦慮與不安的情緒,創(chuàng)造輕松的實習氛圍,為實習做好充分的準備。高校教師要提高入園頻率,多與實習生溝通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困惑。高校教師也要加強與實習指導教師聯(lián)系,多了解實習生在班上的狀態(tài),進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幼兒園也要重視實習與實習指導,加強對實習指導教師的管理,要多利用幼兒園資源,搭建平臺讓新、老實習指導教師有機會溝通與交流,創(chuàng)造互幫互助的實習指導工作氛圍。在雙方通力合作下,進一步提升實習指導的質量,為實習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永新,楊樹兵.教育實習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1,(01):47-50.
[2] (美)克萊因等.教師能力標準[M],顧小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8-23.
[3] 郝德賢.教師教學反思的心理機制與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4,(05):108-110.
[4] 張博偉,呂立杰.西方高校教育實習指導教師研究的啟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7(01):58-62+76.
[5] 李俐.芬蘭學科教師職前教育實習的經(jīng)驗與啟示:以赫爾辛基大學為例[J].教師教育學報,2019,6(04):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