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揚
內容摘要:中國古詩詞是中國的文化精髓,由于詩詞自身的韻感本質與音樂性有某種程度的關聯(lián),能夠使詩詞與音樂創(chuàng)造出別致新穎的藝術效果。本文從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的融合視角進行探討,將中國古詩詞元素滲透到鋼琴演奏的創(chuàng)作與演繹之中,在鋼琴音樂中融入詩意,拓展中國鋼琴音樂演奏的創(chuàng)作思路,從鋼琴演奏的視角詮釋中國古詩詞的意境。
關鍵詞:中國古詩詞 鋼琴演奏 融合
中國古詩詞與鋼琴的融合體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價值取向,能夠產(chǎn)生“詩樂”的獨特意境之美和氣韻之感,結合鋼琴演奏曲《唐人詩意兩首》,彰顯中國古詩詞的獨特意境,重點探討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的融合詮釋路徑,更好的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和審美理念的傳承,有效延展鋼琴演奏技法和藝術風格。
一.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相融合的審美價值取向
1.“詩樂”的意境之美
“詩樂”的意境之美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的藝術風格,是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境界。將中國古詩詞融入到鋼琴演奏之中,能夠較好地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詩樂的審美觀念,在保有東方意韻的同時創(chuàng)設鋼琴音樂中的中國意境之美。例如《平湖秋月》、《梅花三弄》、《空山鳥語》就采用一種標題式的引導方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顯性的形象,能夠直接明了地獲取曲中之意,更加完整具體地把握鋼琴演奏作品的內涵和意境。
同時,鋼琴演奏音樂作品包含音高、節(jié)奏、速度、和聲、織體等要素,可以借助于東方特色的和聲音響、節(jié)奏模式和音樂速度,呈現(xiàn)出一種極具東方古詩詞意味的虛幻意境、質樸情感與平和感受,使中國鋼琴音樂展示其應有的意境和神韻。
2.“詩樂”的氣韻之感
氣韻是一種余味不盡的藝術美感。中國鋼琴音樂演奏自然要講究氣韻,古詩詞與鋼琴音樂演奏的融合讓欣賞者能夠在文學中感受音樂的律動,并在音樂中感受到獨特的文學韻味,體現(xiàn)出一種純天然的和諧美感和豐富的內蘊。如《百鳥朝鳳》、《夕陽簫鼓》等,在鋼琴演奏中注入民族器樂曲的氣韻之感。
3.“詩樂”的線性思維
在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相融合的過程中,都要講究其線性特征,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線性的獨特思維表現(xiàn)音樂作品,抒發(fā)內心的情感。中國古詩詞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利用陰陽上去及平仄韻律營造出一種溫婉寧靜的場景,流露出豪邁奔放的情感。在“詩樂”之中采用線性思維進行音樂結構的合理布局,講究音樂演奏的“悟”,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表現(xiàn)出相對自由、散而不亂的特征,充分展示出中國“詩樂”的和諧之美,散發(fā)出極具詩意性的醇美芳香。
中國古詩詞元素在鋼琴演奏中的植入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鋼琴音樂風格,能夠較好地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審美觀念,充分展示鋼琴音樂的氣韻和意境之美,彰顯賦有民族古風的鋼琴音樂神貌,在鋼琴音樂中滲透一種含蓄委婉的情感,有力展現(xiàn)中國古詩詞鋼琴音樂的文化氣質。同時,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的融合也能夠延展鋼琴創(chuàng)作技法和演奏技術,結合中國古詩詞的內容走向設計曲式結構,賦予鋼琴演奏獨特的“氣韻”詩意性特質,并創(chuàng)新應用新的演奏技法,如變奏、復調、裝飾音等,尤其是復調性織體與和聲的應用,能夠更加豐富鋼琴樂曲的流動性,展示中國古詩詞中的平仄起伏之感。
二.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的融合分析
在鋼琴演奏曲《唐人詩意兩首》之中,包含兩個獨立的鋼琴樂曲,一個取材于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創(chuàng)作者采用與古詩詞同名的技法,突破古詩詞韻律和節(jié)律的束縛,采用單三部曲式結構詮釋古詩詞中的磅礴氣勢,通過演奏音響與詩作的相互映襯,實現(xiàn)古詩詞與鋼琴演奏音樂的融合,表達詩人的悲悵之情。另一個取材于唐代詩人常建的詩作《題破山寺后禪院》,采用相對工整的單三部曲式結構,展現(xiàn)出詩作的安寧與祥和,通過色彩濃郁的樂曲突顯雅致的氣質,帶給人們一種“寧靜致遠”的音樂享受。如:A段中以上行五聲調式音群為主的音型,就描繪出清晨古寺與陽光照耀高林的寧靜景象。B段通過頻繁變換的調式調性,產(chǎn)生極其明顯的立體空間之感,描繪出流水在陽光下的斑斕景象。并采用慢板的連接與詩作中的“竹徑通幽”、“禪房花木”相契合,通過動靜結合展示山水詩的恬淡與靈動。
1.鋼琴的演奏技術
鋼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有深厚的演奏功底,能夠做好觸鍵的細微把握,合理控制演奏的力度和速度,適當運用踏板和裝飾音的處理,并能夠在演奏中貫通氣息,通過二次創(chuàng)作將無聲的音符轉變?yōu)橛新暤囊繇?。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精準把控觸鍵的運用
運用不同的觸鍵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在鋼琴演奏的古詩詞意境表達中有著虛實相生的音響效果。所謂“虛”,是需要演奏者做到手臂輕提輕放,以柔和的力量落于琴鍵之上,產(chǎn)生一種飄渺、淡雅的意境;所謂“實”,是在鋼琴演奏中揉合走音、揉弦、泛音等古琴演奏技法,以輕柔而不僵硬的觸鍵創(chuàng)造出余音猶存的泛音效果。在《唐人詩意兩首》中的《登幽州臺歌》之中,鋼琴演奏時可以采用“撫”、“摸”、“挑”、“彈”、“點”的輕奏觸鍵法,營造出柔和迷蒙、輕盈飄逸的氛圍和意境,通過透明清脆的音響體會其較強的彈撥感。還采用“揉”的演奏技法,采用輕揉琴鍵的方式產(chǎn)生一種振動感,通過泛音產(chǎn)生余音回蕩之感,流露出一種惆悵的情緒。在《題破山寺后禪院》之中采用了“刮”的演奏技法,保持手掌手指的不松弛狀態(tài),類似于彈撥樂器的掃弦音效,給人以流暢舒適的感覺。還可以采用“吟”的的演奏技法,產(chǎn)生類似于走音的效果。運用“按”的演奏技法,產(chǎn)生一種極強的共鳴體驗。另外,在鋼琴演奏的技法運用中,同音換指也是一種較為靈活的演奏技法,在保持手腕放松的狀態(tài)下,以手指立直觸鍵,類似于簫和嗩吶等吹奏樂器的演奏技巧,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氣氛,給人以音樂起伏及距離漸近漸遠之感。在采用“推”、“拉”、“抹”等演奏技法中,可以營造出一種圓潤、深厚、如浮光掠影般的音效氛圍,較好地體現(xiàn)中國古詩詞鋼琴演奏音樂的意境。
(2)合理控制演奏力度和速度
中國鋼琴演奏力度和速度的控制要合理,使鋼琴音樂的空靈之美與音樂意境相契合。要注重鋼琴演奏力度的虛實把握,以強而不過的力度演奏出空曠而低沉的音響,以弱而不虛的力度演奏出輕盈流動的旋律。在《唐人詩意兩首》中的《登幽州臺歌》之中,要注重虛實音的合理控制,注重鋼琴演奏自然的銜接和過渡,使之具有層次感。在《題破山寺后禪院》的鋼琴演奏中,要考慮音樂旋律的走向和特征,使旋律與力度保持一致,體現(xiàn)出鋼琴演奏的飄渺意蘊,達到流暢自然、一氣呵成的音效。
(3)注重踏板的處理
中國鋼琴音樂的踏板應用有自身的特點,要結合中國傳統(tǒng)民族五聲化和聲的特殊性,合理地運用踏板,避免因少踩踏板或不踩踏板而導致音效空洞不連貫、渾濁不清的問題。
要考慮樂句的旋律及走向,合理地運用踏板,保證鋼琴音樂作品的連貫性,體現(xiàn)鋼琴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并要注重踏板的適當切換,通常采用只踩半個踏板的方式切換延音踏板,保證和聲的連續(xù)性和通透性,使鋼琴演奏音效柔和純凈。另外,要結合鋼琴演奏作品的實際情況,選擇持續(xù)音踏板和弱音踏板。
在進行踏板的處理中,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適宜的處理,使之達到良好的音響效果。具體包括有:①一個延音踏板內含若干個音符,達到增強的音響效果。②在劃分樂句和音群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延音踏板,保證音樂作品的流動性和連貫性。③采用更加細化的踏板處理方式,提高鋼琴演奏音效的清晰度。④完全不采用踏板,形成特殊的音響效果。⑤采用點狀踏板的處理方法,產(chǎn)生一種幽默詼諧的音響效果。⑥在兩個踏板間換一半踏板,營造出氣息綿長的氛圍,產(chǎn)生混合式的音響效果。
由上可知,踏板的合理運用尤其關鍵,通過正確合理地運用踏板,能夠產(chǎn)生特定的詩樂意境,形成特殊的音程疊加效果,增強了鋼琴演奏音響的混響度。
(4)注重裝飾音的處理
鋼琴音樂作品中裝飾音的處理是必要手段。要充分結合不同的音樂意境和情景進行運用,產(chǎn)生不同的裝飾效果。
根據(jù)裝飾音的不同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裝飾音處理方式,如“頭飾”、“中飾”、“后飾”、“尾飾”;根據(jù)裝飾音的不同方式,可以采用“短飾”、“長飾”、“實飾”等,鋼琴演奏者要在深刻體會音樂作品內涵的前提下,合理采用不同的裝飾音,達到不同的演奏音響效果。之中主要采用了“頭飾”、“短飾”、“前飾”等方式,演奏出別具風味的“腔與調”,較好地體現(xiàn)出鋼琴音樂作品的意境和韻味。
(5)講究聲韻與氣韻的融合
中國鋼琴與古詩詞的融合講究聲韻與氣韻的融合,要在鋼琴演奏中做好實音和虛音的處理,把握樂句的虛實狀態(tài),使演奏觸鍵與音樂意境相匹配,表達出鋼琴詩樂的詩意性音樂風格。在《唐人詩意兩首》的《登幽州臺歌》之中,采用合理的觸鍵、力度、速度和裝飾音等處理方式,產(chǎn)生一種綿延不絕的氣息之感,體現(xiàn)出鋼琴名曲的藝術張力和內涵。
綜上所述,中國古詩詞與鋼琴演奏的融合能夠塑造獨特的音樂意境,在適當?shù)匿撉傺葑嗉挤ǖ膽孟?,較好地與中國古詩詞意境相匹配和呼應,傳遞出中國古詩詞所內蘊的音樂美感,更好地延展鋼琴演奏技法,開闊鋼琴藝術風格,從更加多維的視角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鋼琴演奏藝術,并較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孫藝嘉.中國古詩詞與中國鋼琴曲的同一性——以鋼琴曲《夕陽蕭鼓》為例[J].藝術大觀,2021(06):12-13.
[2]邱熙杰.詩中有畫,畫中有音——鋼琴伴奏視野下的中國古典詩詞音樂審美意境[J].藝術教育,2020(12):69-72.
[3]謝旭.鋼琴伴奏中的文化表現(xiàn)及本土創(chuàng)新研究[J].四川戲劇,2020(10):137-139.
(作者單位:陜西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