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瑩
摘要:傳統(tǒng)的戶外大課間活動是我們熟知的早操活動。為豐富大課間戶外體育運動,我園采購和自制了幼兒園體育器械,經過近三年的園本教研探索,老師們拓展思路,打破傳統(tǒng)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模式,開展了以幼兒早操和戶外自選器械活動相結合的快樂運動“薈”。
關鍵詞:幼兒園 大課間 運動
快樂運動“薈”是新形勢下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我園運用豐富的體育器械,將早操與器械結合,通過鍛煉發(fā)展幼兒的體育技能,培養(yǎng)幼兒的意志品質,彰顯大課間體育運動的精彩。
一、探索前行,穩(wěn)中奮進
在幼兒園“玩、樂、真”的課程理念指導下,2017年,我園大中小班均開展了大課間晨間戶外鍛煉活動。近三年來,怎么讓孩子在大課間中玩得盡興、玩得充實、玩得有水平、玩得有品位,我們一路在探索著。
二、運動“薈”1.0,快樂動起來
(一)因地制宜,劃分區(qū)域
2017年前我園開展大課間活動時只有一個狹小的戶外場地,九個班級同時開展戶外鍛煉十分困難。因此,我園多次開展教研活動,根據實際場地大小,結合戶外固定的大型玩具,如:滑梯、攀爬架等,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固定空間,因地制宜劃分了六個區(qū)域,又針對幼兒不同的動作技能要求,將六個區(qū)域創(chuàng)設成了走跑區(qū)、跳躍區(qū)、投擲區(qū)、攀爬區(qū)、平衡區(qū)和綜合區(qū)。
(二)規(guī)劃時間,確保活動量
六個區(qū)域怎么容納九個班級同時開展戶外大課間運動?經過研討,針對不同年齡段,我們將中大班的六個班劃分到一個時間段,這樣中大班六個班就可以在戶外的六個場地同時活動,小班單獨一個時間段實施戶外運動。這樣先后開展活動,場地和班級也不會沖突,保證了每天每個班級一個小時的自選器械活動。
(三)輪流區(qū)域,全面鍛煉
在劃分了區(qū)域,固定了各班活動時間段后,為了讓孩子能充分全面的鍛煉身體,發(fā)展走跑跳、鉆爬平衡及綜合運動的能力,我們采取“區(qū)域輪流制度”。六個區(qū)域分別標注為一號投擲區(qū)、二號平衡區(qū)、三號跳躍區(qū)、四號綜合區(qū)、五號攀爬區(qū)、六號走跑區(qū)。每天每班根據區(qū)域號輪流更換區(qū)域,確保每個孩子獲得全面的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的整體素質。
(四)準備器材,分類擺放
體育器材是大課間的保證。針對六個運動區(qū),教研組組織老師參閱資料,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購買了大量的體育器械,同時我們鼓勵班級自制體育器械,發(fā)動家長開展自制體育器械評比活動。在教研中老師們有目標、有重點地選擇了各區(qū)域相匹配的材料,滿足了孩子運動時對器材的需要,并且將器械進行分類整理,登記在冊,充分利用狹小空間,按區(qū)域將器材合理地就近擺放,同時我們還將材料拍照沖印,將照片標識張貼到器械分類架上,保證了器械有序歸還、有序擺放,保證了大課間活動的有序開展。
(五)安全管理,負責到位
我園全面貫徹安全管理,做到人人知曉,負責到位。每學期,都會集中對大課間器材進行整理歸類,清理衛(wèi)生,檢查維修,預防有破損的器械對幼兒造成威脅。在大課間運動中,要求孩子穿戴適合,避免安全隱患。運動前進行安全教育,注重熱身。保健室常備跌打損傷的藥物,做好重大傷害事故的安全預案。加強教師安全意識建設,組織好指導好每一次活動,做到器材安全與幼兒安全相結合,避免意外發(fā)生。
(六)保育教育,重在行動
我們始終關注著運動中的保育工作。在運動過程中,老師都能夠關注幼兒的健康狀況,運動前后提醒幼兒及時增減衣服,運動過程中適時安排幼兒休息、飲水、如廁等。運動中幼兒排汗量加大,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在活動開展初期教師請家長給孩子帶保溫水杯入園,在開展運動“薈”時將水杯帶到運動場地上就可以及時補充水分。在教研中帶領老師研討“在運動中的飲水注意事項”,通過研討,老師們更加注意飲水的保育,對于幼兒水杯的管理,我園給每個班級配備了多層移動置物架,統(tǒng)一管理水杯,這樣孩子取放水杯就更方便了。
對于孩子出汗的保育措施,我們的做法是鼓勵家長給孩子帶擦汗巾,墊在孩子后背吸汗。我們的保育老師在活動后及時抽出來晾曬,曬干了以后再給孩子們塞上。這些細節(jié)工作無不體現出各班保育員和老師的工作的行動力,也體現出保育工作的辛苦。
三、運動“蕓”2.0,“情境”展風采
(一)情境趣味多
運動“薈”2.0是我園升級版的戶外運動,是帶有情境的運動“薈”。原有的大課間自選活動基本上是老師和孩子在指定區(qū)域內共同擺放器械、創(chuàng)設場地,以幼兒的自主游戲為主。長期的自主游戲讓原本活躍的孩子們失去了興趣點。為了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提高孩子們參與的熱情,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大課間活動中我們融入了情境游戲,嘗試讓幼兒在一定情境中進行體育游戲和身體鍛煉。如:在四號攀爬區(qū),創(chuàng)設了“摸福袋”“保護小鳥”的情境游戲;在二號跳躍區(qū),創(chuàng)設了“小青蛙捉害蟲”的情境游戲;在三號投擲區(qū),創(chuàng)設了“打怪獸”的情境游戲;等等。老師們發(fā)現,在不同運動區(qū)創(chuàng)設了運動情境,孩子們在情境運動中發(fā)展了動作,孩子們參與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強了。這是情境創(chuàng)設帶給大課間活動的活力。
(二)策略齊分享
在實際開展“情境化游戲”時,我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在園本教研中,我們以問題的形式,讓老師們拋出問題,大家一起答疑解惑。有的老師說:“如果情境化游戲過多,就會有規(guī)則要求,這導致孩子的自主性不夠?!庇械睦蠋熣f:“有些孩子壓根不喜歡玩這個游戲,感覺情景的設置,限制了孩子,照顧不了每個孩子的興趣需要?!庇械睦蠋熣f:“老師總是控制的太多!”……這些問題集中反映出開展情境化游戲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情境化游戲過多,就會導致孩子的自主性不夠?!奔尤肓饲榫郴螒虻拇笳n間運動充滿了新鮮感,但是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的自主性游戲。自主化的大課間運動不光是讓孩子充分地選擇器械,更應該讓孩子充分自主地設定游戲的玩法。如何調整才能保證孩子的自主性?經過研討和實踐,老師們針對自己班級的情況分享了改進的策略。
一是,利用晨間談話、離園談話交流讓孩子參與情境的創(chuàng)設,做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人,去創(chuàng)設游戲的情境、游戲路徑、設定游戲的玩法。二是,讓孩子自主選擇情境化器械,保證自主游戲的時間,調控游戲材料投放的數量。不是所有的器械都要擺放出來,要循序漸進地投放材料,有重點的發(fā)展孩子的動作技能。三是,可根據游戲時間,鼓勵孩子選擇多種器械,增加游戲情境,讓孩子成為活動中的主體。
四、運動“薈”3.0,室內玩法多
遇到霧霾、雨雪天氣不能開展戶外運動時,嘗試在室內進行“運動薈”。根據每個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好玩、適宜的運動環(huán)境。引導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情境體育游戲,巧妙利用教室的桌子、椅子,與小型體育器械進行組合設計,時而變成獨木橋讓幼兒走,時而變成山峰供幼兒爬,時而又變成神秘隧道讓幼兒鉆。
雖然室內空間小,但是玩法也是好玩多樣,配合著歡快活潑的音樂,發(fā)展幼兒鉆、爬、跳、投等動作技能。在室內運動過程中,教師還巧妙滲透安全規(guī)則、同伴互助等教育目標,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積極鍛煉,讓孩子們感受到大課間室內運動也同樣精彩。
快樂運動“薈”的開展讓原本寂靜的操場頓時活躍起來,院落里到處洋溢著一張張歡樂的笑臉。相信老師們通過不斷實踐,不斷調整策略,改進思路,我們的“快樂運動‘薈”不僅能提高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也一定能全面促進孩子體能、道德情感以及意志品質的提升!運動‘薈仍在進行,相信在不斷的教研中,運動“薈”一定能更加科學有效地發(fā)展,為雙幼孩子幸??鞓返耐瓯q{護航!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