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玲
(豐澤區(qū)第六中心幼兒園,福建 泉州 362000)
兒童視角在教育學上的解釋是,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1]建構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各種建構材料,運用思維、想象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它不僅能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和主觀體驗,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兒在協商、謙讓、輪流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幼兒個性的全面和諧發(fā)展。[2]在建構游戲中,如何基于兒童的視角,傾聽兒童的心聲;尊重兒童在游戲中的選擇,讓兒童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立足兒童的建構經驗與游戲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給予有效的指導與幫助呢?本文以大班主題建構游戲“動車站”為例,探索在建構游戲中的基于兒童視角的有效指導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周邊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3]泉州動車站是泉州的地標性建筑,距離泉州市豐澤區(qū)第六中心幼兒園只有1 公里的路程,是周邊優(yōu)質的社會課程資源。隨著班級“愛祖國愛家鄉(xiāng)”主題活動的開展,以“大自然大社會”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主題建構活動,既基于兒童視角,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又符合現實需要。
大班幼兒由于年齡的不斷增長,對周圍生活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喜歡探究、創(chuàng)造是他們的特性。特別是大班下學期,幼兒已經具有較高的建構水平,合作、協商、分工等技能也日趨完善。他們對動車站的設施構造、功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動車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在此基礎上,鼓勵他們把對動車站的想法、了解和自己的感性經驗、建構能力相結合,開展主題建構游戲。
建構游戲能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和主觀體驗,發(fā)展多種學習能力與學習品質,幫助幼兒體驗成功與挫折,實現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大班建構游戲的關鍵經驗主要包括建構技能、建構興趣與交往、合作能力、建構常規(guī)。[2]依據關鍵經驗,將“動車站”主題建構游戲的目標分解為如下四點:1.圍繞主題與同伴合作,進行合理布局與建構,學習運用平鋪、壘高、架空、圍合、對稱排列等技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建筑物的主要特征。2.樂于參與游戲,友好地協商搭建方案,懂得分工合作,體驗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3.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4.按需取用材料,及時清理現場。
雖然幼兒對動車站有初步的了解,但還是停留在表面。于是,活動開展前,請幼兒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幼兒參觀動車站,近距離感受動車站建筑的宏偉壯觀,了解其結構特征。參觀回來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經驗梳理。幼兒通過互相交流,增進對動車站的了解,對動車站的建構興趣也開始萌發(fā)。教師再組織幼兒分組畫布局圖,自主協商并將動車站劃分為站前通道、廣場、站房、鐵軌上的動車四個部分,并據此劃分為四個小組。幼兒在豐富的前期知識經驗準備中,對動車站的構造及布局越來越熟悉,也自發(fā)地收集了許多建構動車站所需要的材料,如紙磚、紙箱、蜂窩紙皮、奶粉罐、紙筒、各種“花、樹”、不織布做的“馬路”等。教師根據主題建構游戲需要,投放碳化積木、大型建構積塑、成長樂園積木、動物齒輪積塑、小型花片、關節(jié)積塑、樂高積塑等幾十種結構材料,在材料豐富的環(huán)境中,幼兒展開“動車站”主題建構游戲。
【活動觀察】第一次建構活動中,幼兒迫不及待地開始建構活動。站房組的幼兒興奮地交流自己對動車站房的建構設想,彬彬說:“我看到站房是紅色的磚砌成的,我們就用紙磚來搭建站房吧?!毙フf:“我看到站房有玻璃,我們要用什么來做玻璃呢?”彤彤說:“玻璃有點透明又有點灰色,我們用灰色紙磚吧?!庇谑?,站房組的幼兒迅速找來許多紙磚,有的用紅色、有的用橙色、藍色、綠色……最后,他們搭建了一座有三角形屋頂的、墻體顏色不同的站房。站前通道的幼兒則用紙杯搭建欄桿,廣場組的幼兒在一起用積塑拼插汽車。
【活動分析】“動車站”的主題建構游戲需要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大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討論、合作能力,懂得根據布局圖進行協商、分組建構。但在建構中,教師發(fā)現他們的合作還不夠密切,交流較少,導致建構成果不盡人意。如站房組幼兒各搭各的,導致一座站房的墻體有五個不同的色塊;廣場組幼兒搭建的結果是只有幾輛汽車,廣場上沒有其他東西。
【調整與推進】活動后,教師組織幼兒參觀評價,幼兒發(fā)現站房的墻體顏色太雜,屋頂沒有帆船的造型,廣場空蕩蕩等問題。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能力及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判斷,教師向幼兒發(fā)起挑戰(zhàn),拋出問題:“想一想,屋頂可以怎么建構,才能體現帆船造型?廣場上除了有車,還可以有什么?可以再準備什么材料來為下一次建構游戲服務?”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紛紛提出:可以自制小樹、花草、行人、馬路標志等。于是,師幼一起協商做出如下調整:1.每組小組成員相對固定,每次游戲時,一起認真做計劃、討論、分工。2.利用區(qū)域活動時間制作結構游戲輔助材料,用灰色紙磚改造成小船帆形狀作為站房屋頂等。
【活動觀察】第二次建構活動中,幼兒把在區(qū)域活動中制作的建構輔助材料帶入游戲區(qū)。搭建前,各組同伴認真地討論搭建方案并細化分工。廣場組因為增加了輔助材料,加上組長的統籌分配,分工逐漸明確:欣欣和小天尋來彩色紙筒,在紙筒里插上塑料花和樹,為廣場增加綠化。站前通道組的幼兒,這次改用碳化積木做圍欄,蜂窩紙皮做橋面。
【活動分析】合理的分工與活動前的交流協商,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探索行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性學習氛圍。分組建構前,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引導他們針對上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細化分工。從建構成品上看,雖然整體還不夠美觀、豐富,但建構水平、合作能力相比前一次活動有所提升。
【調整與推進】活動后,幼兒對廣場組成員尋找紙筒做樹的方法表示贊賞,但也有幼兒提出,紙筒色彩太雜、不夠美觀。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如何使廣場的樹更好看?”引導幼兒運用色彩排序規(guī)律進行搭配建構。在分享站前通道組的作品時,教師將實景圖片與建構現場作對比,幼兒發(fā)現站前通道像橋一樣,有斜坡,下面是架空的。教師接著追問:“怎么搭建才能使橋面架空,更有立體感?可以用什么材料來當橋下的石柱?”幼兒各發(fā)奇想。教師再次做出如下調整:1.運用色彩規(guī)律設計廣場的綠化,使其更美觀;2.繼續(xù)增加輔助材料(如木塊、線軸、紙軸、紙箱等),自主選擇所需材料,運用建構技能優(yōu)化建構作品。
【活動觀察】第三次建構活動中,廣場組的小天、欣欣找來紙軸當石柱。小偉不小心碰到用蜂窩紙皮建構的站前大道,使其整個倒塌。小天不氣餒地再次撿起材料又搭了起來,沒想到一個轉身后再次碰到,整座站前大道瞬間又倒塌了。這時,教師假裝無意識地用碳化積木在紙皮下擺弄,欣欣看到了,對小天說:“老師用碳化積木當石柱,看起來很穩(wěn)定,我們也來試試?”兩個幼兒對比蜂窩紙皮和碳化積木兩種材料后,決定學教師的方法搭建站前大道。
【活動分析】教師針對戰(zhàn)前大道倒塌問題與幼兒探討原因。幼兒在不斷積累建構經驗的同時,已經能通過對比實景圖片,發(fā)現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并思考解決問題方法,堅持不氣餒、認真工作、主動思考的學習品質也逐漸形成。
【調整與推進】活動后,師幼再次討論并做出如下調整:1.把又大又重的碳化積木裝進小推車里運送,節(jié)省來回搬運的時間,又避免來回奔波碰撞搭建好的建筑。2.針對動車站需要乘客的問題,材料增加聰明棒積塑,拼插各種動態(tài)的小人。
【活動觀察】通道搭建中,幼兒調整材料,認為碳化積木有重量、更穩(wěn)固,于是搬來磚形碳化積木作為通道下的石柱,終于成功搭建了站前大道。這時,幾個幼兒又發(fā)現在架高的道路上要有圍欄,否則車輛開在上面非常危險。教師適時引導:“可以用什么建構材料來搭建欄桿,既形象又穩(wěn)固?”幾個幼兒在建構室走了一圈,找出小積木、寶石花積塑、紙筒等材料,在“車道”上來回比劃。最后選擇寶石花積塑,因為這種材料符合教師建議的穩(wěn)固、形象的特點。兩個幼兒邊搭建邊自言自語道:“積塑搭建圍欄,好看!”另一邊,動車組的幼兒分工合作,有的搭建動車,有的搭建鐵軌,有的搭建山洞、設置警戒線,還給動車設計窗戶、車頂加天線等。
【活動分析】幼兒的想象力與建構能力聯系密切,他們能有目的地選擇所需材料并運用相關的技能,準確地表現出物體的形象。在整體布局上,站房、通道、廣場、動車之間距離合理、美觀。在建構好作品后,幼兒能主動向同伴介紹自己小組的建構成果,享受小組合作成功的喜悅,在學習與被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建構水平。
【調整與推進】教師針對搭建現場,適時引導幼兒:“乘客站在動車旁很危險,大家想想有什么安全措施?”通過討論,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警戒線、動車通過山洞進站等。
主題建構游戲主要適用于幼兒園大班,因為大班幼兒擁有足夠的創(chuàng)造性和耐心去完成建構游戲,游戲中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其團結合作能力及多種學習品質?!皠榆囌尽边@個主題,建立在幼兒感興趣的、熟悉經驗的基礎上,又有所拓展、延伸,幼兒興趣感強,建構作品體現出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與建構水平。經過四個階段的小組合作、探究,幼兒針對各自的任務不斷改進、完善,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深入,最后將對“動車站”的認識,通過建構活動真實、形象地呈現出來,實現課程的整合與各領域間知識經驗的相互滲透,促進幼兒最大化、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活動結束后,筆者進行自我反思,總結出活動的亮點調整點及推進點如下:
1.游戲基于兒童視角。從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動車主題中挖掘建構的內容和空間,基于兒童視角,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基于幼兒發(fā)展特點,為建構游戲發(fā)展提供支架,滿足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需要。2.主題來源貼合實際?;顒觾热萘⒆惚緢@實際,符合結構游戲的基本點和歸屬點?;顒觼碓从谏?,又回歸生活,使幼兒在建構“動車站”的活動中,體會建構游戲帶來的樂趣。3.主題推進思路清晰。整個活動呈現游戲發(fā)展的層次性和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作品造型富有創(chuàng)造性,布局層層推進,并將五大領域自然地融入課程。4.體現多方面核心價值。具體表現在:幼兒既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也學會接受他人的建議;幼兒在游戲中發(fā)展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語言表達、社會交往、認知判斷等能力。5.學習品質得到發(fā)展。在主題建構活動中,幼兒學會團結合作、規(guī)劃協商、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積極探索、互幫互助、收拾整理,探索發(fā)現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色彩調配能力、空間布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fā)展。
要依據《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凸顯幼兒的自主性。本活動還有發(fā)展、調整的空間,如活動引入時,教師將幼兒想象設計的未來廣場畫出來,可以調整為讓幼兒自己畫,體現開放性和自主性。
1.主題深入推進。教師可以再提供更多樣化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學習更多的建構技能,在探索、游戲中獲得更多經驗。2.幼兒發(fā)展推進。下一階段,可以引導幼兒之間自主調換小組及合作伙伴,選擇其他組別換組建構,給予幼兒更高的挑戰(zhàn)空間。
總之,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主題建構游戲,應從關注幼兒技能技巧到關注建構過程,以及幼兒游戲時內心的情感體驗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以幼兒的角度來觀察、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動車站”建構游戲還未結束,還有很多的可能性。教師應具有發(fā)展意識、兒童觀意識及課程觀意識,支持幼兒的探索,運用教育的眼光來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判斷其學習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出適時、適宜、適度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