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性腦梗塞)患者中的具體應用效果。方法:于本院急診科2019年7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塞患者中選取56例,以隨機抽簽法劃分為觀察組(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與對照組(常規(guī)急救護理流程),從護理后死亡率、致殘率、溶栓率、不良事件率、時間指標予以分析。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患者致殘率各為3.57%、14.29%,死亡率0.00%、17.86%,溶栓率96.43%、71.43%,不良事件率0.00%、14.29%;靜脈開通時間(8.99±1.79)min、(13.82±4.72)min,腦CT檢查時間(26.08±6.68)min、(33.83±6.84)min,確診時間(14.01±2.16)min、(18.97±3.22)min,兩組數(shù)據(jù)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應用在急性腦梗塞護理工作中,有利于規(guī)避殘疾、死亡風險,不易產(chǎn)生腦疝、呼吸道阻塞等不良事件,縮短救治時間,應將其視為優(yōu)選護理方法。
關鍵詞:急性腦梗塞;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溶栓率;致殘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誘發(fā)病因在于腦血管異常,動脈粥樣硬化。一般在中老年患者中較為高發(fā)。初期發(fā)病時多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口歪眼斜、飲水嗆咳。此類患者,要想提高治愈率,應在入院后盡早實施溶栓治療。標準化護理流程,是結合病癥危急程度,為患者開設綠色通道,在規(guī)范的護理步驟下,快速完成溶栓治療,自此優(yōu)化療效。本文于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的患者中,隨機選取56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56例患者為樣本,對照組28例,性別:男/女=12/16,年齡(54.92±3.16)歲,平均病程(3.75±1.86)h。觀察組28例,性別:男/女=11/17,年齡(55.01±3.21)歲,平均病程(3.76±1.87)h。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經(jīng)臨床檢查屬于急性腦梗塞確診者;(2)患者家屬對此次研究表示知情;(3)患者依從性優(yōu)良。
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其它惡性腫瘤、急危重癥疾病;(2)患者凝血功能異?;蚋文I發(fā)育不全;(3)患者有肝損傷等功能性疾病;(4)拒不配合或陷入深度昏迷者。
1.3 方法
面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颊咴诎l(fā)病進入醫(yī)院接受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利用常規(guī)導診、急診預約掛號等方式,指引患者參與腦CT檢查等綜合項目,而后在成功繳費后按照具體的診療計劃,為其配藥用藥,順利使用溶栓藥物實施治療,并前往住院辦理處開具住院單,之后實施對應的護理服務,如監(jiān)測體征、穿刺護理等,準確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
面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細節(jié)內容如下所示:
第一,評估病情。護理人員對于急診科接診的患者,需根據(jù)其病癥表現(xiàn),劃分為不同的護理等級,而后在十分鐘內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的病史、身體狀況實施有效檢查,并且探明患者的昏迷程度,之后建立靜脈通道。為了抑制疾病的進展,需將其調整為平臥位,將其頭部抬高30°。與此同時,為其專門設置綠色通道,使其快速進入檢查治療階段。在患者入院后需密切監(jiān)測血壓的變化情況,若血壓范圍在120mmHg/180mmHg以內,則不予以降壓處理,
第二,檢查處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將呼吸機以及其它檢測儀器連接完好,并從中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等指標變化規(guī)律。如若患者血氧飽和度已在95%以上,此時應在醫(yī)囑下應用脫水劑,維持患者病情穩(wěn)定。此外,護理人員需在綠色通道內為其安排腦CT檢查項目,要求在半小時內獲取相關檢查結果。確診后需立即為其準備溶栓治療藥物,其中使用的阿替普酶藥量需根據(jù)患者體重,以0.9mg/kg標準藥量予以滴注。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隨時監(jiān)測血壓值變化情況,根據(jù)患者的好轉程度確定溶栓療效,在靜脈溶栓治療中,抑制病癥的加重。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在溶栓治療中,觀察患者在溶栓后是否出現(xiàn)血尿、牙齦出血等并發(fā)癥,進而在血壓監(jiān)測期間,注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由此驗證具體療效。
第三,康復護理。在患者處于休養(yǎng)期時,護理人員應在心理醫(yī)師、護士長、康復訓練師等多名人員的協(xié)同護理中,為患者安排早期訓練活動。如引導患者進行獨立站立,或是扶墻行走。而且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偏癱癥狀的患者,需在其康復訓練中,組織患者參與步姿訓練活動。又或是鼓勵患者自行如廁、穿衣,確保患者早日恢復自理能力。
1.4 觀察指標
(1)觀察護理后患者的死亡率、致殘率、溶栓率與不良事件率;(2)觀察患者護理后時間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護理后患者的死亡率、致殘率、溶栓率與不良事件率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比較,其死亡率、致殘率、不良事件率略高,溶栓率偏低,2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對比患者護理后時間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比較中,護理后時間指標略優(yōu),2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急性腦梗塞患者發(fā)病后若不及時予以治療,易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治愈后也會出現(xiàn)肢體殘疾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本次研究活動中提出的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是在患者發(fā)病后到溶栓治療期間,對其實施針對性護理,無論是檢查結果的獲取還是靜脈通道建立,都將處于一種綠色開放狀態(tài),以免受時間限制,影響療效。同時,在此類危急患者護理工作中,其護理人員經(jīng)驗豐富,能夠切實預防腦疝、神經(jīng)功能受損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就此保證患者能在優(yōu)良的護理環(huán)境下改善溶栓治療效果。經(jīng)由觀察組相關數(shù)據(jù):護理后患者的致殘率3.57%,死亡率0.00%,溶栓率96.43%,不良事件率0.00%;靜脈開通時間(8.99±1.79)min,腦CT檢查時間(26.08±6.68)min,確診時間(14.01±2.16)min,與對照組比較,其差異顯著(P<0.05)。由此證實,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能夠有效降低急性腦梗塞患者死亡率與致殘率、不良事件率,提高溶栓成功率,促進疾病好轉。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塞在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中有著顯著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玉春,尹敏,黎肖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28):19-21.
[2]朱菊蕊.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0,49(10):1307-1309.
[3]李葉華.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實施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8):141+155.
[4]潘先琴,王紅.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06):115-117.
[5]章春紅,羅燕華,王曉芳.標準化護理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中的效果評價[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06):395-396.
[6]諶禮輝,劉卓.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0,27(08):1079-1080.
[7]王娜.標準化護理策略 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中的應用價值[J].人人健康,2019(17):132-133.
[8]陳長樂,梁遠紅.標準化急救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時間窗和預后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04):152-154.
作者簡介:王麗影,女,本科學歷,1991年2月出生,護師職稱,研究方向:急診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