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杰,李 偉,劉 彤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普外科,北京,100176)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具有惡性程度高、預后差的特點,早期行根治性手術是改善預后的關鍵[1]。既往臨床多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直腸癌,近年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及學習曲線的縮短,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Dixon術)已廣泛應用于直腸癌的治療,在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術后康復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2-3]。Trendelenburg體位是直腸癌Dixon術最常用的體位,即頭低腳高位,利于手術部位的暴露[4]。相關研究指出[5],Dixon術需要較長時間保持Trendelenburg體位、CO2氣腹,若管理不當會對機體呼吸、循環(huán)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心肺功能降低,影響腦氧供需及能量代謝,甚至可能引起顱內壓力升高、腦組織水腫。因此,合理的Trendelenburg體位管理對保障直腸癌Dixon術的安全性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文獻報道[6],不同Trendelenburg角度可導致不同的術野暴露滿意度,且對患者呼吸循環(huán)影響存在明顯差異。但不同Trendelenburg角度對心肺功能的影響研究較少?;诖?,本研究嘗試探討不同Trendelenburg角度對Dixon術的術野暴露及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111例行腹腔鏡Dixon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研究,其中37例Trendelenburg角度為20°(A組),37例Trendelenburg角度為15°(B組),37例Trendelenburg角度為10°(C組)。3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TNM分期[7]、合并癥、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8]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直腸癌診斷標準[7];(2)腫瘤距齒狀線>5 cm,遠端切緣距腫瘤下緣>2 cm;(3)腫瘤無遠處轉移;(4)心肺功能基本正常;(5)ASA分級Ⅰ~Ⅱ級;(6)無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溝通交流障礙;(7)臨床資料齊全,能滿足本研究的需求。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原發(fā)惡性腫瘤;(2)血液系統(tǒng)疾??;(3)伴有腸道梗阻、胃穿孔等其他胃腸道疾?。?4)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5)急慢性感染性疾病;(6)妊娠或哺乳期女性;(7)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1.3 手術方法 患者均由同一組手術醫(yī)生行Dixon術,術前嚴格清潔腸道、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常規(guī)建立靜脈通道,檢測心率(heart rate,HR)、血壓等生命體征,麻醉方法為全麻,由同一組麻醉醫(yī)生常規(guī)進行麻醉誘導、麻醉維持,麻醉起效后擺放患者體位,患者均取Trendelenburg體位,仰臥、屈髖,雙大腿適當放平,大腿彎曲≤20°,膝放于腿架上,腿與腿架之間墊海綿襯墊,兩腿間的跨越寬度約45°,膝關節(jié)擺正以滿足手術需要。通過調整手術臺角度改變患者的體位角度(患者身體長軸與地面水平線之間的角度),A組、B組、C組的角度分別為20°、15°、10°,體位角度示意圖見圖1。體位擺放完成后固定手術臺,常規(guī)行Dixon術。
圖1 體位角度示意圖(a為20°;b為15°;c為10°示意圖)
1.4 觀察指標 (1)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除標本長度、腫瘤遠端切緣長度。(2)術野暴露情況,分為0~3級,0級:術野暴露極差,無法完成手術操作;1級:術野暴露不充分,能完成部分操作;2級:術野暴露充分,能完成全部手術操作,但非最佳狀態(tài);3級:術野暴露充分,能完成全部手術操作,且為最佳狀態(tài)[9]。(3)建立氣腹時、體位調整后10 min、體位調整后20 min心肺功能[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氣道峰壓(peak pressure,Ppeak)、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血流動力學指標[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腦功能[搏動指數(pulse index,PI)、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4)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包括頭暈、低血壓、低氧血癥。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描述,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行Ridi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3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除標本長度、腫瘤遠端切緣長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2.2 3組術野暴露情況 A組術野暴露情況優(yōu)于B組、C組,且B組優(yōu)于C組(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術野暴露情況的比較[n(%)]
2.3 3組心肺功能的比較 建立氣腹時3組患者PETCO2、Ppeak、CV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位調整后10 min、20 min,A組PETCO2、Ppeak、CVP高于B組、C組(P<0.05);B組、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患者心肺功能的比較
2.4 3組血流動力學的比較 建立氣腹時、體位調整后10 min,3組MA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位調整后20 min,A組MAP水平高于B組、C組(P<0.05),B組、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建立氣腹時,3組H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位調整后10 min、20 min,A組HR高于B組、C組(P<0.05),B組、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3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的比較
2.5 腦功能 建立氣腹時,3組PI、R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位調整后10 min、20 min,A組PI、RI大于B組、C組(P<0.05),B組、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3組患者腦功能的比較
2.6 3組不良事件 3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3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比較[n(%)]
直腸癌位置低,Dixon術的手術安全性高,對腸道功能影響小,且療效顯著,臨床應用廣泛[10-11]。腹腔手術時采用Trendelenburg體位能減輕腹腔臟器對下腹部或盆腔手術術野的影響,使得手術部位得以充分顯露[12-13]。但不同的Trendelenburg角度對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不同,目前尚無標準Trendelenburg角度。
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以不同Trendelenburg角度為切入點,對比分析了10°、15°、20° Trendelenburg角度下Dixon術的臨床差異,結果發(fā)現3種Trendelenburg角度下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除標本長度、腫瘤遠端切緣長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10°、15°、20°Trendelenburg角度均能滿足Dixon手術需求。國內學者張新建等[14]的研究顯示,術中頭低角度15°、25°、35°下行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的女性不孕癥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尿量及術中輸液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支持本研究結果。且本研究發(fā)現,3種Trendelenburg角度均能提供相對滿意的術野暴露,其中20° Trendelenburg角度下Dixon術的術野暴露情況明顯優(yōu)于15°、10°,且15°優(yōu)于10°,但20° Trendelenburg角度下體位調整后10 min、20 min HR高于15°、10°,體位調整后20 min MAP水平升高更明顯。由此可見,15°Trendelenburg角度下Dixon術能獲得較10°更好的術野暴露,且能獲得較20°更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進一步證實15°是Dixon術中整體應用效果較好的Trendelenburg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Trendelenburg體位時,受重力影響患者腹腔臟器向頭側移動,Trendelenburg角度越大腹腔臟器向頭側移動越明顯,直腸周圍空間越大[15],因此20°、15°Trendelenburg角度能獲得更好的術野暴露情況。但隨著腹腔臟器向頭側移動,對膈肌壓力增加,導致膈肌上抬,進而影響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隨著Trendelenburg角度的增加,對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增加,對血壓、HR的影響也隨之升高[16-17],因此20°Trendelenburg角度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更大。本研究還發(fā)現,20° Trendelenburg角度下體位調整后10 min、20 min,患者PETCO2、Ppeak、CVP明顯高于15°、10°,而15°與10°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10°、15°Trendelenburg角度下Dixon術對患者心肺功能影響更小,與上述分析機制相符。李振平等[18]的研究顯示,頭低位建立氣腹的患者,術中頭低角度越大,心臟前后負荷、心臟指數增加越明顯。支持本研究結果。
此外,有報道指出[19],人體體位由直立位、仰臥位、頭低位15°至頭低位90°的順序變化時,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血流量呈現出仰臥位較大,倒立位較小的變化趨勢。相關研究指出[20-21],腦血流變化可反映大腦代謝變化,全麻狀態(tài)下體位對腦血流速率有一定影響,可影響患者腦功能,術中提高患者腦血流速度有助于改善術后認知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與20°Trendelenburg角度相比,15°、10°Trendelenburg角度對患者PI、RI的影響更小,有助于保護患者腦功能,降低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通過本研究筆者體會,雖然隨著Trendelenburg角度的增加,術野暴露情況出現顯著改善,但考慮到患者呼吸循環(huán)的改變,尤其對于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不能過度追求術野暴露從而忽略患者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但也不能因為過分擔心Trendelenburg角度增加對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影響而選擇小角度體位。
綜上可知,15°Trendelenburg角度下Dixon術能獲得較10°Trendelenburg角度下更滿意的術野暴露情況,且能獲得較20°Trendelenburg角度下更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同時能降低對患者心肺功能、腦血流速度的影響,是Dixon術較理想的Trendelenburg角度,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但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存在回顧性偏倚,因此研究結果仍需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