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璇靚,陳洪彬,鄭宗平
(泉州師范學院海洋與食品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食品貯藏與保鮮”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是學生在具備了必要的“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包裝學”“采后生物學”等知識之后而學習的核心課程[1]。該課程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各類食品在產、供、銷過程中引起其腐敗變質的原因,并能應用多種技術措施防止各類食品的腐敗變質、延長食品的保藏保鮮期?!笆称焚A藏與保鮮”作為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均很強的重要專業(yè)課程,其內容涉及果蔬、糧油、豆類、動物性產品、干制品的貯藏保鮮和品質保持技術等,具有知識涵蓋面廣、技術性要求高、學習難度大等特點;而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不僅無法掌握好理論知識,更不具備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能夠自主學習、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極為不利的。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美國學者Spady William G提出教育理念,已被公認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有效方法,在高等教育系統(tǒng)也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引導了工程教育改革[2-5]。OBE理念注重學生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倡導的是“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三大理念[6-7]。將OBE教學理念應用到“食品貯藏與保鮮”的教學中,從定義課程的學習結果,實現(xiàn)課程學習結果及評價課程學習效果,而后進行持續(xù)改進等方面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使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更好地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奠定學生在未來相應工作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為:以OBE教學理念為基礎,①參考教學大綱的要求及相關食品企業(yè)對相應崗位員工的能力需求,定義好“食品貯藏與保鮮”課程的學習結果;②以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為主線,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③根據(jù)學習結果需要的不同設置適宜的評估方法,做到直接評估與間接評估有機結合,用以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習效果;④對比改革前后,學生學習效果、綜合能力的提升程度,深入分析改革舉措的優(yōu)劣,為進一步優(yōu)化改革提供依據(jù)。
提高教學中的有效知識量,把知識課堂轉變?yōu)槟芰φn堂,讓學生確實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并擁有良好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畢業(yè)后能夠很好地勝任相關工作崗位,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8]。以32學時的“食品貯藏與保鮮”理論課程加18學時的“食品貯藏與保鮮實驗”的課程框架為例,探索“食品貯藏與保鮮”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
“食品貯藏與保鮮”課程內容多而龐雜,僅用32學時無法將所有知識都講解透徹,必須對重點講授的課程內容進行選擇優(yōu)化,提高理論課的教學效果。首先,在每一章節(jié)中選擇出適合自學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課前自學,并設置能夠檢驗學生自學效果的綜合性作業(yè),授課教師通過批閱作業(yè)判斷學生自學的效果,對理解不夠到位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而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對于自學難度較大的重要知識,則是課堂講授的重點。例如,在講授果蔬的貯藏方式時,教師可將堆藏、窖藏、溝藏、土窯洞貯藏等簡易貯藏方式讓學生課前自學,課堂上對氣調貯藏、減壓貯藏、輻射處理貯藏等貯藏方式進行詳細介紹,同時從研究氣調貯藏、減壓貯藏、輻射處理貯藏等的最新科研論文和綜述中挑選出適合學生閱讀提升的文章,推薦給學生,提高學生對學科發(fā)展的認識和了解,也為有意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文獻閱讀習慣。
啟發(fā)學生根據(jù)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利用所學知識分析、歸納其原理,使其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開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實現(xiàn)學生“樂學”的效果。例如,在講果蔬采后生理時,教師可先提出“香蕉、獼猴桃在貯藏過程中為什么會變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出果品蔬菜成熟與衰老的概念;又如,“為何切開的蘋果、馬鈴薯放置一段時間后,切面處的顏色加深?”,進而引出褐變的概念。通過日??梢姷默F(xiàn)象,引導學生思考,將一個個知識點與日常生活可見場景串聯(lián)起來,增加學習的生動性。
力求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產中面對突如其來的質量問題和產品質量需要優(yōu)化時,能夠準確地把握問題,通過專業(yè)知識分析問題關鍵所在,進而解決問題。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作為課程的重點,有利于學生工作后能獨立解決生產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教師需與各類食品企業(yè)溝通交流,收集食品企業(yè)在生產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給學生提供生產中的真實案例。
在傳統(tǒng)的“食品貯藏與保鮮”課程教學中很少包含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即使另設了實驗課程,但由于學校場地、設備等實驗條件的限制,對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的認識還是應該到相關企業(yè)的生產現(xiàn)場進行參觀了解,也能讓學生對未來的可能工作崗位有更好地認識,有利于學生在擇業(yè)時做出合適的決定。實踐教學開展前,應把所參觀企業(yè)或基地生產中運用到的理論知識講解透徹,在實地參觀時,學生能把所見的情景與相關的知識對應起來;參觀后,學生需提交分析參觀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的實踐報告。教師根據(jù)實踐報告可對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程度做出較為客觀的判斷,而后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對相關知識做總結梳理。
在課程接近尾聲時,教師可安排2個學時開展一次基于問題解決的小組合作Presentation活動。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由4~5名學生組成的小組,教師提出一些生產實踐中可能出現(xiàn)的貯藏保鮮問題,而后抽簽決定每個小組需要解決的貯藏保鮮問題。其次,每組學生通過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對分配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并把分析過程、解決方法整理成PPT。最后,在課堂上以Presentation形式呈現(xiàn)給全班學生。小組合作Presentation模式既能檢驗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表達的鍛煉機會,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教師精選一些優(yōu)質的網絡課程推薦給學生,作為課上內容的補充與拓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把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的傳統(tǒng)模式改為學生從每次課中凝練出重要知識點,并以題目形式呈現(xiàn)。該部分的課后作業(yè)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每次課后,教師可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在討論區(qū)發(fā)布帖子,每組學生放上自己的題目,待另一小組的學生作答后,由出題小組的學生進行批改,并詳細解析本題的考點,解題思路,并附上參考答案。教師通過審閱每組的出題答題情況,判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有誤之處,及時指出,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補充作業(yè)。
傳統(tǒng)的“食品貯藏與保鮮實驗”課程,是由教師和實驗員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試劑等,學生按照教師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進行操作?;贠BE理念的實驗課程將以學生為中心,采取任務驅動型的實驗教學模式,將試驗分為3類,即基礎驗證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和設計型實驗?;A驗證型實驗由每位學生獨立準備試驗裝置,開展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并分析實驗結果;綜合型實驗由2位學生組成1個小組共同完成,每組學生先根據(jù)實驗任務制定好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再自行準備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試劑等,而后開展實驗;設計型實驗由3位學生組成1個小組共同完成,學生需根據(jù)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條件,設計1個與課程相關的實驗,并合作完成實驗準備工作,實驗操作,并將實驗內容整理成一篇研究性論文。
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所占課程成績的比例,注重平時表現(xiàn)、實踐成績和實驗成績。為改變學生平時上課懶散,到期末臨時突擊準備考試的應付模式,將采取降低期終考試成績所占課程總成績的比例,并對期末考試試卷的命題側重點作出調整,減少記憶性知識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在課堂上及Presentation中表現(xiàn),對待實踐教學的態(tài)度和實踐日志的撰寫是否有足夠的思考與新意,促進學生自覺專心學習和活用專業(yè)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OBE教學理念為基礎,圍繞讓學生“樂學——會學——學會”這一主線,對“食品貯藏與保鮮”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3個方面進行改革,提升教學效果,力求把知識課堂轉變?yōu)槟芰φn堂,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OBE倡導“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三大理念,今后將聚焦“持續(xù)改進”,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效果評價和學生能力全程跟蹤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