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桂英
加拿大學者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中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 文字講的故事、圖畫講的故事、文圖結合后所產生的故事?!崩L本就是這樣的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圖書。繪本是提升幼兒語文素養(yǎng)的首選之物。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借助想象走進繪本:看封面,猜想故事主題;讀扉頁,推理故事內容;串線索,梳理故事情節(jié)等。繪本閱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續(xù)編故事,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鼓勵、保護幼兒現(xiàn)有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個鍛煉思維的過程,是人類創(chuàng)新的源泉。幼兒思維定式較少,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出現(xiàn)、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繪本閱讀,以充滿想象力的圖文為依托,更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
優(yōu)秀的繪本都配有精美的封面畫圖。教師要引導幼兒看繪本封面,猜想故事主題,調動幼兒的思維。教師采用這樣的方法能夠增強幼兒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幼兒對繪本的探索。例如,繪本《肚子好餓的毛毛蟲》封面是一只可愛的毛毛蟲。又瘦又餓的毛毛蟲,從哪里來?餓了的毛毛蟲會吃什么?它又會到哪兒去呢?幼兒根據(jù)封面,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繪本閱讀的意境中,更好地豐富了繪本閱讀的內涵。
教師要活躍幼兒的邏輯性思維,嘗試性地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扉頁圖畫,認識和辨析畫面中事物的聯(lián)系,進而推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例如,繪本《媽媽心·媽媽樹》扉頁圖畫,展示的是主人公小蘋果掛著媽媽的心。媽媽的心是什么呢?小蘋果為什么要掛媽媽的心呢?小蘋果為什么這么開心?幼兒讀扉頁圖畫,帶著屬于自己的想象與好奇走進繪本故事。
教師要引導幼兒將文本中有關聯(lián)的圖片聯(lián)系起來,結合“前圖”“后圖”來閱讀繪本。例如,繪本《媽媽心·媽媽樹》中,阿志搶走小蘋果的媽媽心。阿志為什么要搶走小蘋果的媽媽心呢?如果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兩張阿志見到同學媽媽心時難過表情的圖片,并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就能幫助幼兒合理推測阿志搶媽媽心的原因。這樣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步地養(yǎng)成聯(lián)系前面相關圖畫、梳理繪本故事情節(jié)的閱讀習慣。
合上繪本,就是讀完故事嗎?繪本閱讀缺乏讀后的延續(xù),會大大削弱繪本的教育作用。其實,不少繪本都留有引導幼兒繼續(xù)想象的一扇窗。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寫約瑟的爺爺給約瑟做了一條神奇的毯子。隨著約瑟長大,爺爺就把毯子改成了一件新衣服、再把衣服改成背心、領帶等。爺爺用他慈祥的愛心和靈巧的手,把自己的愛縫進這一針一線中,陪伴約瑟成長。繪本每頁書的下面都有老鼠一家圖片,這就給為幼兒續(xù)編故事提供素材。從外套到背心、領帶、手帕,所用布料越來越少,而繪本下圖畫中小老鼠一家的布料越來越多。在引導幼兒想象續(xù)編小老鼠一家因為藍色布料越來越多發(fā)生的故事中,幼兒想象變豐富,口頭表達力也得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注意的持久性、穩(wěn)定性不足,幼兒在繪本閱讀時,常常會出現(xiàn)心不在焉的現(xiàn)象。幼兒可能會由繪本圖畫中的人、景、物,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其他的圖書內容。教師和家長要肯定幼兒的聯(lián)想,鼓勵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同時還要善于適時把幼兒帶回到當前的繪本故事中。
閱讀繪本,教師不能要求幼兒的想象豐富、完整。如何更好地利用繪本,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挖掘繪本所蘊藏的教育價值,鼓勵、保護幼兒現(xiàn)有的想象力,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