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廣
(山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道觀壁畫由來已久,南朝時期陶弘景曾在明州(今屬寧波市)蓬萊觀“自寫真于東壁”[1]。隋代楊素曾在“樓觀見老廟壁上畫作老子化罽賓國度人剃發(fā)出家之狀”[2]。唐代道教鼎興,開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的《唐六典》載:“凡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盵3]唐中宗李顯在《禁化胡經(jīng)敕》中曰:“天下諸道觀,皆畫化胡成佛變相?!盵4]據(jù)此可想象唐時宮觀壁畫的繁復(fù)。
唐五代的道觀壁畫文物今已無一幸存,筆者擬依據(jù)相關(guān)詩文、道典、筆記、畫史等傳世文獻(1)本文檢閱基本文獻有彭定求等編《全唐詩》、董誥等編《全唐文》、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道史仙傳”部類(第45~48冊)、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陳垣《道家金石略》等7部。,一窺唐五代江南宮觀壁畫的概況。(2)本文的江南即指唐代的監(jiān)察區(qū)江南道,其又分作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兩部分。在對相關(guān)道觀壁畫進行文獻考辨輯錄的基礎(chǔ)上,筆者對壁畫創(chuàng)制的核心信息予以歸納總結(jié)(見表1)??间洉r將宮觀壁畫相關(guān)文獻系于道觀所在區(qū)域的州名之下,州名及其次序皆以《舊唐書·地理志》為準,宮觀盡量采用唐五代名號,并依照唐前期、唐后期(3)本文將安史之亂結(jié)束的寶應(yīng)元年(762)作為唐前期和后期的分界。和五代三個時段輯錄,如壁畫創(chuàng)制時間未詳,則以文獻生成時段錄入??间洉r盡量明晰壁畫創(chuàng)制的時間、地點、造像者、畫家、題材等信息;對道典所載傳聞故事,基于或有一定原型之考慮,也酌情錄入;對隋唐之際、五代趙宋之交時期的壁畫亦錄入。
表1 唐五代江南道觀壁畫列表
(1)蘇州同元觀有展子虔所畫山水、吳道子所畫邈真
宋代張堯同《嘉禾百詠·天慶觀》:
(天慶)觀在府治西北一里,有七賢遺跡:一嚴陵燭焰,二蹇子虔山水,三葛洪書額,四吳道子貌真,五張僧繇鷹,六顧虎頭神……又有唐開元鐘。[5]
按,蹇子虔,當為“展子虔”之誤,展氏擅長宗教壁畫,唐初尚存,故錄入。又,貌真,即邈真、寫真、肖像畫,多見人物生前畫像,也有虛構(gòu)的宗教人物畫像,此處具體對象俟考。顧虎頭(顧愷之)、張僧繇分別為東晉、蕭梁時期畫家,均以宗教壁畫見長。
另,天慶觀“在郡治西北一里,本名同元觀,……宋雍熙三年(986)改棲真觀,大中祥符五年(1012)置圣祖殿,六年賜今額,……有唐開元鐘”[6]。據(jù)此可知,天慶觀在趙宋之前額號為同元觀。
再,嘉禾,宋代嘉禾府,即唐代蘇州嘉興縣。
(2)洪州盱母靖觀有胡惠超自畫像
宋代施岑編《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載:
(胡惠超)天師歸西山,居于盱母靖,觀有三清中門,……又自寫其真于后殿之壁。[7]
按,胡惠超(?—703),初唐人,西山(又作逍遙山)道士。盱母靖觀,位于西山,唐屬洪州。
(3)洪州游帷觀有胡惠超像
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七“胡惠超”條記載:
臨川井山黃花姑云:“游帷觀有胡天師畫真像壁?!盵8]
按,游帷觀,在洪州西山,晉代許遜飛升之地,后人于此建觀,唐代永淳年間(682—683年)胡惠超重建。
又,黃花姑,“《胡慧超》中所提黃花姑……‘長壽二年(693),歲在壬辰,冬十月壬申朔,訪于洪州西山胡天師’”[9]。胡惠超,一作“胡慧超”,而據(jù)此可知,黃花姑為初唐武后時期人,所述事必在唐前期。
另,胡天師畫真像壁是否為自畫像,此處語義未詳,然參照盱母靖觀,疑為胡惠超自畫像。
(4)江州九天使者廟依吳道子樣本畫有五百靈官之像(在應(yīng)門左右壁)、十真人(二壁)
唐代杜光庭《錄異記》卷一“仙·九天使者”條記載:
(玄宗)皇帝夢神仙羽衛(wèi)……,有一人朱衣金冠……謁帝曰:“我九天采訪……欲于廬山西北置一下宮,自有木石基址,但須工力而已?!钡奂辞仓惺乖勆轿鞅保榷ú捎徐`官五百余人,若衣道士服者,皆言詣使者廟。今圖象存焉。[10]17
五代徐鉉《廬山九天使者廟張靈官記》載:
開元(713—741年)中,……詔置九天使者廟于匡廬之山……應(yīng)門左右,圖五百靈官之像焉。[11]
陸游《入蜀記》卷四載:
太平興國宮,門庭氣象極閎壯。正殿為九天采訪使者像,……兩壁圖十真人,本吳生筆。[12]
按,太平興國宮,唐代作“九天使者廟”?!稄]山太平興國宮采訪真君事實》卷一“見祥”條載:“(開元十九年)帝乃設(shè)案焚香,至誠禱吁。須臾,云鶴仙仗森布含元殿前,第見使者乘青龍之車,……時見五百靈官……上清二十四位真人,儀仗羅列。百官瞻望,乃詔吳道子肖貌,敕內(nèi)供奉張奉國及法師張平公等赍像詣江州?!盵13]此處圖像當據(jù)吳道子所作樣本,于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創(chuàng)立九天使者廟時繪制。
又,應(yīng)門,即正門。
另,正殿設(shè)使者像,單獨陳述,當為塑像,故不錄。
(5)江州沖陽觀畫有真像、仙儀、龍、鳳,畫家俟考
唐代李湜《唐江州沖陽觀碑》載:
沖陽觀者……垂拱四年(688)冬,遂為野火所侵,……爰有北岳先生洞元蘇慕道等……痛此荒蕪,乘茲舍施,衣布之外,衾被罔留,撫遺跡而興工,……洞開妙門,式圖真匯。炳乎丹鋪翠幌,奐若秋水春臺。鏤度元關(guān),重莊昔像,影升元籥,更飾仙儀。鳳憩龍盤,宛然功備。[14]
按,“式圖真匯”,即仿效圖樣,繪制真像?!扮U度元關(guān),重莊昔像,影升元籥,更飾仙儀”句中,“元關(guān)”“元籥”在《文苑英華》本作“玄關(guān)”“玄籥”[15],當為后世諱改,二詞義均指入道之法門。據(jù)此,該句語義為“通過鏤刻塑像、圖繪影像,體現(xiàn)教義法門”。
又,基于重修道觀背景,“式圖真匯”和“重莊昔像”當有真像,“更飾仙儀”當有仙儀形象,“鳳憩龍盤”當有龍、鳳形象。以上形象為塑像或畫像均未詳,姑且錄入。
另,李湜為開元時人,事必在唐前期。
(6)明州某觀畫有太一天尊像(二壁),畫家俟考
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卷五《孫靜真救苦天尊驗》載:
咸通庚寅歲(870),海風翻浪,漂浸江浙,溺陷居人。明越蘇杭尤甚?!瓕O靜真兄弟精勤,世奉救苦天尊香火?!玫捞卯嬒瘢淌防栌袈勂湔鳟?,助送香花,亦畫太一天尊像以修奉焉。[10]201
按,道堂,即寺廟或庵觀,此處當為道觀。建置道觀而畫像,當為壁畫。
另,黎郁,咸通十一年(870)為明州刺史,故系于明州。
(7)臺州某觀有壁畫,所畫及畫家俟考
唐釋貫休《寄天臺道友》載:
石碑文不直,壁畫色多枯。冷立千年鶴,閑燒六一爐。[16]
按,此詩作于“咸通八年(867)秋冬,詩人游天臺”[16]。據(jù)知,事在天臺山。
另,依據(jù)詩題和語境,詩中壁畫為描寫環(huán)境,當指道觀壁繪。唐代天臺山有桐柏觀、玉霄宮、道元院、王真君壇等[17],惟所在道觀俟考。
(8)睦州城隍廟畫有侍衛(wèi)(左右壁)、兵仗(左右壁),畫家俟考
唐代呂述《移城隍廟記》載:
睦州城隍神廟……開成四年(839),刺史呂述移獄就六司院東南之隙地,于廢址上立新廟?!?開成)五年(840)正月十九日廟成,遷神像焉。神坐后分畫侍衛(wèi)于左右壁,其門左右畫兵仗屏之。[18]
(9)江州簡寂觀畫有列仙,畫家俟考
唐釋齊己《宿簡寂觀》云:“閑尋古廊畫,記得列仙名?!盵19]
按,齊己,晚唐詩人,據(jù)知事在唐后期。又,詩中“簡寂觀,在廬山”[19],據(jù)知事在江州。另,畫在廊間,當為壁畫。
(10)潤州紫陽觀有壁畫,所畫及畫家俟考
五代徐鉉《茅山紫陽觀碑銘》載:
今上承積德之基,……乃建兩序,紛邐迤而重深,……赫光景以燭坤,麗丹青而藻野,……歲己未十二月一日。[20]
按,茅山紫陽觀,東晉許長史舊宅,唐太宗改建作華陽觀,五代道士王棲霞(882—943)曾重建,唐屬潤州。據(jù)“歲己未”,結(jié)合徐鉉(916—991)生時,文中事當在南唐李璟顯德二年(959)。
又,據(jù)“麗丹青而藻野”,結(jié)合道觀營葺背景,當有壁畫,惟所畫未詳。
(11)潤州紫極宮有壁畫,所畫及畫家俟考
徐鉉《紫極宮新建司命真君殿記》載:
(故司空相國馮翊懿公)嗣子太仆少卿俊……近浹于三茅之境,……其冶城峻址,西州舊署,……乃相形勢,補廢闕,建司命真君之殿于宮之艮維,集國工而考藝,……崇高壯麗,重深藻繪,煥如也。[21]
按,三茅,即茅山;冶城,今南京市秦淮區(qū)朝天宮一帶;西州,即古西州城,今屬南京市秦淮區(qū)。綜上可知,事在潤州。
又,該文作者徐鉉,五代宋初人,姑且系于五代。另,據(jù)“重深藻繪”,結(jié)合營構(gòu)背景,當有壁畫。
(12)洪州祈仙觀畫有黃仁覽事跡圖等,畫家俟考
徐鉉《重修筠州祈仙觀記》載:
筠州祈仙觀者,東晉黃真君上升之地,因為道館,綿歷代祀,互有增修。……(道士羅自正)即舊謀新,興廢補闕,……凡建圣祖殿、黃真君殿各一區(qū)?!謇L丹雘尚其麗。……會羅君狀其功績,圖其形勝,見托紀述,欣然而書。開寶七年(974)九月二十四日記。[22]
按,筠州,唐初置,旋即廢入洪州,五代復(fù)置。
又,東晉黃真君,即黃仁覽,“西山十二真君”之一,祈仙觀為其升天之地。
另,基于道觀重修背景,結(jié)合“藻繪丹雘尚其麗”和“羅君狀其功績,圖其形勝”等,當有黃仁覽事跡圖等壁繪。據(jù)語義,羅氏為道觀修建發(fā)起組織者,壁畫當為雇傭畫工創(chuàng)制。
(13)洪州信果觀厲歸真畫有一鷂
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二“五代九十一人”記載:
道士厲歸真,異人也,……嘗游南昌信果觀,有三官殿夾纻塑像,乃唐明皇時所作,體制妙絕,?;既给澕S穢其上,歸真乃畫一鷂于壁間,自是雀鴿無復(fù)棲止。[23]
按,南昌,唐屬洪州。
(14)江州真風觀畫有悍獸、圣祖、靈官,畫家俟考
五代韓熙載《真風觀碑》載:
廬山之陽,有女真觀曰崇善,……是觀有女道士楊保宗者,……于是庀徒度費,即舊創(chuàng)新,……鏤盤虬于密石,圖悍獸于飛梁,……道場嚴肅,繪塑精明,圣祖靈官,儼然如在。軒甍互映,丹漆相鮮。[24]
按,真風觀,梁大同二年(536)立位于廬山,原名崇善觀,南唐保大五年(947)楊保宗重修,更額真風觀。
又,圣祖靈官為繪像或塑像未詳,姑且錄入。
(15)撫州后土廟有壁畫鬼神隊仗,畫家俟考
五代林贊《重修后土廟記》載:
(茲廟)軒墉而已半隳頹,……合圖葺創(chuàng),……并起遮殿行廊,及畫壁鬼神隊仗二十余堵,……常(闕)汝水之軍民。今則締構(gòu)成功,彩繪告畢,……時太歲乙卯巨唐保大十三年(955)孟秋月。[25]
按,汝水有二:一在今河南境內(nèi),一在今江西境內(nèi)(亦作“旴江”)。《重修后土廟記》作于保大十三年,林贊時在南唐,故知事在旴江,唐屬撫州。
(16)撫州魏壇觀有畫,所畫及畫家俟考
五代李建勛《題魏壇二首》云:
丹井歲深生草木,芝田春廢臥牛羊。雨淋殘畫摧荒壁,鼠引饑蛇落壞梁。[26]
按,魏壇,《明一統(tǒng)志》卷五十四“撫州府”載:“丹井有三,一在府治西南魏壇觀,乃魏夫人煉丹之所。”[27]據(jù)知,魏壇即魏壇觀,位于撫州。
又,該詩作者李建勛(873—952),“為南唐重臣,曾幾度出任宰相,后罷出鎮(zhèn)臨川,不久以司徒致仕”[28]。臨川,即撫州。據(jù)此,該詩或作于其晚年,故系于五代。
另,據(jù)“雨淋殘畫摧荒壁”,當有壁畫,惟畫家以及所畫俟考。
第一,從時間分布看,江南道觀壁畫在唐前期有5處,唐后期4處,五代7處。如果基于僅有的數(shù)據(jù),考慮到五代時間分別為唐前期和后期的三分之一的話,那么,唐前期和后期大體均衡,而五代的分布相對密集。從歷史背景看,江南道未受到安史之亂的直接破壞,所以,唐前后期差距不大。而五代壁繪活動較頻繁,這與當時江南道域內(nèi)南唐政權(quán)的烈祖、元宗二帝采取的崇道政策[29],以及在此政策下大規(guī)模的道觀營構(gòu)活動相關(guān)。其情形正如上引《真風觀碑》所載:“名山福地,勝境靈蹤,壞室頹垣,荒壇廢址,咸期完葺,式表興隆?!盵24]
其實,唐前期道觀壁畫繁盛于兩京,晚唐五代鼎興于成都府。兩京和成都府的壁繪,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高度集中,對此已有研究者給予關(guān)注(4)參見邢飛《唐宋時期蜀中道教壁畫小考》,《宗教學(xué)研究》2014年第1期第59~62頁;包艷《魏晉至唐宋長江流域道教宮觀造像藝術(shù)研究》第四章“宮觀造像藝術(shù)的文化語境”,東南大學(xué)2017年博士論文第169~204頁。。而據(jù)筆者所見資料,江南道是除兩京、成都之外,宮觀壁畫較密集的地方。但是,江南道宮觀壁畫在唐五代呈現(xiàn)了持續(xù)發(fā)展的態(tài)勢,這點與成都府和兩京在時間分布上的大起大落迥然不同。
第二,從空間分布來看,江南道壁繪分布有兩個中心。其中,一個在江南東道的北部,即文獻顯示的蘇、臺、明、睦、潤等州;另一個在江南西道,即江、洪、撫三州一線。
另外,這些壁繪大都分布于道教的洞天福地。例如:唐前期的盱母靖觀和游帷觀都在西山,九天使者廟都在廬山;在唐后期,貫休《寄天臺道友》所述事在天臺山,簡寂觀在廬山;在五代,紫陽觀在茅山,祈仙觀在西山,真風觀在廬山。換言之,8個道觀明確位于道教的洞天福地,占了筆者所列宮觀總數(shù)的一半。這表明了道觀壁繪在諸多洞天福地繁榮豐富,而且洞天福地的壁畫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例如:廬山的九天使者廟,繪有與當?shù)叵嚓P(guān)的五百靈官;祈仙觀,繪有在此觀飛升的黃仁覽事跡;游帷觀、盱母靖觀中胡惠超的畫像,也與其在此處的修行相關(guān)。
1.壁畫的造像者
從現(xiàn)有文獻看,造像者身份多樣。其中,有帝王,如九天使者廟壁繪就是唐玄宗讓吳道子創(chuàng)制壁畫樣本并令地方官員完成的;也有官僚,如明州刺史黎郁造像太一天尊;還有平民,如明州某觀的孫靜真兄弟。
另外,還有諸多壁繪是在道觀營構(gòu)時一并創(chuàng)制的。雖然文獻未詳盡造像者,但是可以看到道觀營構(gòu)活動的許多發(fā)起組織者。這些發(fā)起組織者以道士多見,如祈仙觀的羅自正、沖陽觀的蘇慕道、真風觀的楊保宗;也有一些官僚,如城隍廟的刺史呂述、紫極宮的“太仆少卿俊”;還有帝王,如紫陽觀的“今上”李璟。這些宮觀壁繪的創(chuàng)制,必然體現(xiàn)著各個發(fā)起組織者的思想信仰。換言之,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造像者的角色。
要之,道觀壁畫的造像者身份多樣,基本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
2.壁畫的畫家
一是知名畫家。江南道觀壁繪的知名畫家有展子虔、吳道子和厲歸真。其中,展子虔和吳道子在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有小傳,厲歸真在《圖畫見聞志》中有小傳,三人均屬于著名畫家。九天使者廟的壁畫據(jù)吳氏樣本而創(chuàng)制,同元觀吳氏、展氏的壁繪具體情況未詳,而信果觀的為厲歸真的親手壁繪。從籍貫看,“厲歸真者,天臺縣(今浙江省天臺縣)人也,……妙于水墨,見屋壁即畫鵲”[30],展子虔為渤海(今山東省濱州市)人,吳道子為唐代河南府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即本地畫家僅見厲歸真一人。
二是道士畫家。胡惠超、厲歸真等都屬于道士畫手,他們代表了壁繪作者里的道士群體,其中厲歸真具有知名畫家和道士的雙重身份。事實上,道士本來就是壁繪的重要力量,也有壁繪的傳統(tǒng)。如前所述,南朝陶弘景曾在明州蓬萊觀“自寫真于東壁”;又如,晚唐五代的道士張素卿在成都府的龍興觀、蜀州的丈人觀等都有壁畫[31]25。
三是無名畫工。除了少數(shù)具名畫家,江南道觀壁畫創(chuàng)制以無名畫工為主。例如,潤州紫極宮重修時“集國工而考藝”,透露出畫工參與壁繪的信息。其實,大多未詳畫家應(yīng)該屬于無名畫工。江南道以無名畫工為主的特點,與兩京和成都府的名家薈萃相比,差別明顯。
基于輯考文獻所見壁畫題材特點,借鑒敦煌壁畫分類方法(5)參見鄭炳林、沙武田《敦煌石窟藝術(shù)概論》,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148頁。,江南宮觀壁畫的題材主要有道教偶像、高道史跡、祥符瑞獸和自然四類。如果從所輯錄的表示壁畫題材的詞語數(shù)量來看,并把標注“二壁”的計作兩個詞語單位,那么道教偶像數(shù)量最多,而自然題材類數(shù)量最少。以下就分類統(tǒng)計,予以說明。
道教偶像類計17個詞語單位:真人像、太一天尊(二壁)、圣祖、十真人(二壁)、真像、列仙、仙儀、侍衛(wèi)(二壁)、兵仗(二壁)、鬼神隊仗、靈官、五百靈官(二壁)。
唐五代的太一天尊,即指老君。因為據(jù)唐前已成書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二《造像品》載:“一者先造無上法王元始天尊,太上虛皇玉晨大道,高上老子太一天尊?!盵32]唐末五代時杜光庭《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注》引述尹氏《玄中記》語曰:“太上老君常居紫微宮,號天皇大帝,或曰太一救苦天尊?!盵33]另外,圣祖也是指老君。因為李唐皇室自稱老子后裔,故稱老子為圣祖。
事實上,老君形象在唐五代道觀壁畫中是最常見的題材。例如,前文所引楊素在樓觀所見壁畫有“老子化罽賓國度人剃發(fā)出家之狀”;今存于甘肅莊浪縣老君廟的元明時期的壁畫“老子八十一化”系列,就是以老君為題材,其中就有第三十三化《化摧劍戟》(見圖1)。
圖1 《化摧劍戟》(資料來源:甘肅省平?jīng)龅貐^(qū)博物館《甘肅莊浪紫荊山老君廟壁畫》,重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頁)
至于老君等主尊會有真人、列仙、仙儀等陪侍,以及諸多的侍衛(wèi)、兵仗、靈官等護法,也是符合道教造像儀規(guī)的,即“元始天尊、靈寶道君、太上老君左右,皆有真人……侍香、侍經(jīng)……獅子辟邪、龍麟猛獸、螣蛇神虎、鳳凰孔雀、金翅朱雀……護法善神,備衛(wèi)左右”[32]。所以,偶像類題材除老君之外,又有陪侍的仙曹、護法兩類。例如,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壁畫文物中也有諸多仙曹、玉女的形象,以及護法類的青龍君、白虎君、力士等。[34]
高道史跡類計3個詞語單位:胡惠超像(二壁)、黃仁覽事跡圖。
高道形象是唐五代道觀壁畫的常見題材,出現(xiàn)于以上壁畫并非孤例。例如:唐洛陽“政平坊安國觀,明皇時玉真公主所建,……葉法善、羅公遠、張果先生并圖形于壁”[35];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遺存的元代壁畫中還有《漢鐘離與呂洞賓》尊像壁畫(見圖2)。
圖2 《漢鐘離與呂洞賓》(資料來源:《永樂宮壁畫選集》,文物出版社1958年版第99頁)
史跡類壁畫是以與教史相關(guān)的人物故事、形勝名跡為題材而繪制的壁畫,上述黃仁覽事跡圖當屬此類。黃仁覽是東晉人,娶許(遜)真君之女,得許真君之道,傳說能以竹杖化為青龍,乘之頃刻即越千里,后族人三十二口從許真君仙駕升天。黃仁覽事跡圖的內(nèi)容應(yīng)是依據(jù)這些故事而來。至于以形勝圣跡為題材的,如唐開元年間王屋山“陽臺觀天尊殿內(nèi)壁畫高壹丈陸尺,……畫神仙、靈鶴、云氣,右畫王屋山(缺二十五字),依按經(jīng)傳”[36]。這里的王屋山,顯然類似于敦煌壁畫里的五臺山圣跡圖。
祥符瑞獸類計3個詞語單位:龍、鳳、悍獸。
龍作為道教祥瑞是比較常見的。今存于河北省曲陽縣北岳廟元代的壁畫《云行雨施圖》,依然有身長達6.4米的龍(見圖3)。
圖3 《云行雨施圖》(資料來源:《曲陽北岳廟壁畫》,《美術(shù)研究》1985年第4期第79頁)
江州沖陽觀的鳳題材壁畫,與上述《造像品》中的“龍麟猛獸、螣蛇神虎、鳳凰孔雀”等道家造像儀規(guī)相契,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的鳳凰形象(見圖4)亦可佐證。
圖4 《鳳凰》(資料來源:金維諾《永樂宮壁畫全集》,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頁)
“悍獸”所指未詳,但大致不出《造像品》所列舉范圍。另外,江南道壁繪未見的鶴,其實也是道觀壁畫常見的祥瑞,如上面王屋山陽臺觀就有“靈鶴”。
自然題材類計2個詞語單位:山水、鷂。
蘇州同元觀展子虔所畫的山水、洪州信果觀壁畫的鷂,都屬自然題材。該類題材也見于其他道觀,如上文王屋山陽臺觀的“云氣”,唐代長安城內(nèi)“萬安觀公主影堂東北小院,南行屋門外北壁,李昭道畫山水”[37]。
就筆者所稽考的文獻看,江南宮觀壁畫未見帝王皇室形象,而以帝王皇室形象為題材的宮觀壁畫卻盛行于唐代兩京和五代蜀地。例如:《唐朝名畫錄》“妙品中五人”條記“陳閎會稽人,……寫太清宮肅宗御容”[38];《劇談錄》載,老君廟“壁有吳道玄畫五圣真容”[39]。太清宮和老君廟分別在長安城內(nèi)和洛陽北邙山,而五圣是指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同樣,晚唐五代成都府的道觀壁畫也不乏帝王形象。例如,五代時前蜀后主王衍曾命“(杜)齒兒龜寫大唐二十一帝御容于(上清宮)殿堂之四壁,……又命齒兒龜寫先主(王建)太妃、太后真于青城山金華宮。”[31]63-64其中,上清宮在成都城內(nèi),金華宮在毗鄰成都的蜀州。筆者所稽江南道觀壁畫未見帝王皇室形象,這當與唐時江南道遠離政治中心、此類畫作的樣本傳播有限、畫家遷徙流動不易等因素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