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十中學 陳志強
人類生存的空間最直觀的兩個維度是時間與空間,地理學科學習在空間與時間的延伸中讓人類認知自然、認知自我、認知社會。在眾多的社會學科中,地理學科描述了人類社會的條件與環(huán)境變量。中學地理教學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的認知得到更好的提升,是教師應該思考的。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總結出在中學地理課堂中融入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知識教學互相滲透,結合教學活動效果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教師情懷素養(yǎng)要深。家是每個人積極進取、身心休憩的溫暖港灣,是每一個家庭快樂的基石,是每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三者有機結合,讓我們勇于開拓、勇?lián)熑危屛覀兊木窀挥衅饋?。中學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新時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走進中學地理教育的課堂,讓課堂更有人情味,更有活力。地理課堂情感教學輔助的成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使我們的生活日漸美好,更加豐富多彩。生活在美好當下的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知缺乏一定的了解,這個時候課堂教育引導就很重要。但是,目前中學階段教育教學偏重智力的教育引導,學生經常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方面,沒有太多時間關注世界的發(fā)展,也疏忽了自己的情緒調節(jié),個人奮斗與國家發(fā)展相結合比較困難。當前時代發(fā)展非??焖?,需要學生加強家國情懷的思考和實踐,這也是時代的要求,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在當今社會剛正不阿、戒驕戒躁的新時代引路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是教育教學重點之一,家國情懷的認知是地理學習的根本。課文的理解是多樣的,不同的教師教學方法也是多樣,但是提取課文中有效的重要信息,體現(xiàn)愛國愛家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用課堂實驗法和經驗總結法掌握課本內容中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是我們教學的有效方法。
中學地理課堂中家國情懷教育和實踐任重道遠,正所謂“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這道出了我們悠久的歷史和壯闊的祖國江山的特點,基于這個偉大的空間組合,它將嚴重影響我們后代素質的提高。歷史發(fā)展到近代,我們國家受到西方列強的踐踏和蹂躪,在民族危亡之時我們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家國情懷素養(yǎng)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認真?zhèn)湔n進行教學,將家國情懷育人價值的核心素養(yǎng)與地理學科融會貫通,繼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目前,中學生家國情懷的情感教育還很缺乏,中學地理課堂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也很缺乏,因此將家國情懷融入中學地理教學中能耐心地引導學生學習,是我們目前改革的一個方向。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感覺,學有所獲。
教師要結合課本知識育人為先,培養(yǎng)學生真性情、真努力、真高尚的品性。這里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教師在育人的同時要先提升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情趣健康、追求真理的人。育情于課,通過地理課堂“家國情懷”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讓學生以更多的求知心學習地理知識,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的美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指導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個愛國、愛家、愛學生的好教師認真教學,自然能夠更好地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地理教師備好課,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已經具備的情感要素,用豐富的地圖文字語言、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五彩斑斕的地圖展示,就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中大部分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良好情緒的影響,會對學習充滿信心,會愈發(fā)渴求知識,自然就有了學習的源動力。要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地理情感教育,教師就要熱愛學生,從而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課堂教學互動學習、自主探究學習錦上添花。
例如,筆者在講解八年級下冊的第七章第四節(jié)“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時,講述臺灣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從古至今有很多的記載。教材中引用了一段《鄉(xiāng)愁》詩句,表達海峽兩岸人們的深深思念之情。引用一幅臺南市鄭成功塑像的照片,讓學生了解海峽兩岸雄壯激昂、揚眉吐氣的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臺灣省的學習。
從中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感受祖國的大好山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大自然的敬畏,從而激發(fā)保護環(huán)境、保護家鄉(xiāng)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我們地理學科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之余,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大自然風景,走出課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念,有利于學生地理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筆者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參觀鼓嶺柳杉王公園,逛柳杉王公園木棧道,感受戴云山脈層巒疊嶂的雄偉氣勢,對學習福建福州地理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廣闊和壯美。戶外休閑踏青之后,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更加熱愛壯美的祖國山河。愛國愛家教育要有實際的內容,學生要從教室走到豐富多彩的自然環(huán)境中去,從接觸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感悟地理的時空美感,從而形成愛國主義情感,這是單純的課堂教學無法做到的。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愛國主義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比中學階段其他學科,地理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方面有它的優(yōu)勢。中學地理教學在學習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每個重要區(qū)域和國家地區(qū)都有了解工農業(yè)交通經濟的發(fā)展情況,自然就會結合自然地理特征,從而了解其對環(huán)境和工農業(yè)生產的有利或不利影響,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祖國。通過地理課堂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教學實效性自然倍增。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他們的情感不僅是在認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的,也因為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對于同一事物會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對課本知識進行簡單講授,無法有效使學生體會到地理學科情感教育目標。所以,地理教師在課堂講授地理知識的同時,要多利用信息技術融入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美好情感,開啟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筆者在講解八年級下冊的第七章第三節(jié)“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講述香港和澳門被殖民的慘痛歷史,以史實據(jù)理再次申明港澳地區(qū)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在教材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記住兩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即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日子,分別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國從此結束了近百年來港澳與祖國分離的苦難。觀察港澳的區(qū)旗,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捍衛(wèi)主權完整的愛國情感,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對港澳地區(qū)的學習。地理課堂教育教學融入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內容,增強學生熱愛祖國、保護家園的責任感。在課堂中,讓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更好地了解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從認知到感悟,進而更加主動學習,參與課堂互動。
指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求真。在課前應根據(jù)地理學科內容多、知識雜、涉及面廣的特點來備課,正所謂“史地是一家”,還要兼顧歷史學科知識備課,精心編排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以多樣的思考、多樣的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以課改精神為依據(jù),堅持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落實,堅持使用地理教學框架思維導圖模式,堅持執(zhí)行地理課堂融入情感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精神上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