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 黃倩茹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能夠?qū)W到很多知識,而書本上的知識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小學生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有引導學生閱讀的意識。當前,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教師不能僅僅要求學生有閱讀的能力和機會,還需要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有所感悟、有所得。但是教育在發(fā)展,社會在發(fā)展,科技也在發(fā)展,在社會發(fā)展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增加了很多影響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因素。在以前教育資源沒有這么豐富的時候,學生閱讀的機會少,因此很珍惜每次的閱讀機會,而現(xiàn)在,學生閱讀的機會多了,閱讀的范圍也擴大了,很多學生就不是非常珍惜閱讀機會了。但是,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在今后的學習當中,小學生會面臨更大的閱讀量,需要有扎實的閱讀基礎,所以學生不能對閱讀只做表面功夫,需要更深一步地去理解閱讀內(nèi)容,提高文化素養(yǎng)。閱讀在學生學習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良好的閱讀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愛上閱讀,也會使他們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并從中體會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閱讀在當代小學生中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語文課文需要閱讀,考試也有閱讀,閱讀會伴隨學生成長。學生通過閱讀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識,才能學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展思維,開闊眼界,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深度閱讀學習讓學生不再是對語文進行淺表的學習,不只是能夠讀通句子、認識字詞,也不是只會積累好詞好句,而是真正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明白作者的用意、厘清課文思路、學會運用文章中的句式,能夠掌握作者寫作所用的手法,為以后的語文閱讀學習打牢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時期,也是開始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的時期,通過語文閱讀學習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影響小學生深度閱讀的原因不斷增多,有科技方面、家庭方面、教師方面以及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電腦手機等電子信息設備不斷擴大普及范圍,現(xiàn)在許多小學生都有自己的手機。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手機的作用不再只是打電話或者玩一些單機游戲,而是有更多的網(wǎng)絡游戲,這些游戲非常受學生的喜歡。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對游戲沒有克制力,玩游戲容易上癮,出現(xiàn)荒廢學業(yè)的情況。對于網(wǎng)絡游戲,不只是小學生沒有克制力,有些學生家長也沒有做好示范,在孩子面前打游戲,讓小學生從小就接觸網(wǎng)絡游戲,造成學生過早玩游戲,耽誤了學生的學習。部分教師也沒有樹立讓學生深度閱讀的概念,由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少,學生對待閱讀不認真,閱讀時間的減少讓學生只能進行淺閱讀,對文章不能夠深入理解和學習。部分教師還在學生的閱讀時間布置其他作業(yè),讓學生不得不用閱讀時間來完成作業(yè),還有部分教師占用學生的閱讀時間上課。學生閱讀的時間本就不多,教師還占用閱讀時間,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水平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從學生自身因素出發(fā),學生沒有以良好的態(tài)度去對待閱讀,認為閱讀只要明白文章大意就可以,不用花費很多的時間去深度閱讀文章。這樣的心態(tài)也導致學生無法做到深度閱讀。因此,學生要想提升閱讀成績,必須轉(zhuǎn)變態(tài)度,認真學習閱讀才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思想天馬行空、別具特色的時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因此教師需要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語文課堂不應成為禁錮學生思想的地方,而是應該成為他們放飛想法的地方。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和特點,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問題和文章讓不同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的《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扮演小蝌蚪和蝌蚪媽媽,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故事當中,體會故事的趣味性,同時也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枯燥乏味。這種情景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需要,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所熟悉的小動物,并且可以讓學生查找有關這些動物的小故事,在下一次上課時與大家分享。通過學習一篇課文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讀到更多的課外讀物,這對小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通過課堂上對文章的學習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對閱讀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閱讀的重要性,由課堂的學習轉(zhuǎn)變?yōu)閷﹂喿x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愛好在小學時期是特別重要的,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認真地閱讀學習,將閱讀這件事認真完成,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課堂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認真準備,而不是拿起課本就開始講,這樣的教學毫無目的,并且整堂課毫無重點。所以,教師一定要避免直接拿起課本就開始分析,并把文本的中心思想告知學生,這樣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少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這在學生的語文閱讀中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文章。相反,教師可以用文字描繪出文章的情感,讓學生去感悟,也可以師生共同合作來感悟文章的情感。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與鼓勵,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答案讓他們背誦。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態(tài)度,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實踐機會,同時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不管做任何事,方法都是很重要的,有正確的方法才會有正確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這樣閱讀理解時才會更加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需要教師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讀書很重要但是會讀書也很重要,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師給學生提供方法有助于學生對閱讀的理解,讓學生認為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困難,從而更有信心去閱讀、學習語文。比如,在學習《日月潭》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認真體會日月潭的優(yōu)美風景以及作者的情感,讓學生不斷去學習如何深入閱讀。深入閱讀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社會變遷的不只是科技,還有文化。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熱愛學習是每位教師所期待看到的。特別是語文這一學科,許多學生都認為其枯燥乏味,所以語文很難拿到高分。但是,喜歡語文的同學也是不少的,這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進行活潑有趣的教學設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但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第一個關鍵時期,語文閱讀學習有利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們在閱讀中找到快樂,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讓學生喜歡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語文閱讀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從閱讀中領悟到許多人生道理,提高文學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