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溫泉鎮(zhèn)幼兒園 歐陽衛(wèi)興
滑行車對幼兒身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發(fā)展具有很大幫助,但滑行車又是一項有速度的運動,幼兒滑行時需要膝蓋繃緊、韌帶緊張,如果不做好防護措施,非常容易造成膝關節(jié)等身體部位損傷。此外,如果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不遵守相關行為標準,也有可能造成摔傷和磕傷等,因此我們要求幼兒坐上滑行車前,必須佩戴好完整的護具,包括頭盔、護掌、護肘、護膝。小班幼兒年齡小,認識能力和基本動作整體水平比較低,因此在佩戴護具時,幼兒穿戴的速度非常慢,而且護掌、護肘、護膝容易佩戴錯誤,搞錯方向,有部分孩子不愿意自己穿戴,等著教師幫忙穿戴,每次在穿戴護具這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占用很長時間,這樣一來就縮短了上課時間,幼兒的練習時間在無形中就減少了。因此,如何讓小班幼兒能夠快速、正確地佩戴好護具,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規(guī)范操作,成為當前幼兒園教師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
第一,幼兒對于佩戴護具的目的不明確。小班幼兒對滑行車非常感興趣,看見滑行車都想馬上坐上去騎行,根本就不想佩戴護具,覺得佩戴護具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提不起佩戴護具的興趣和動力,也不清楚佩戴護具的目的,只認為這是教師的要求。即便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強行佩戴護具,幼兒也只是應付了事,在好多地方穿戴操作并不到位,沒有完全迎合保護自身的最終目的。
第二,幼兒區(qū)分護具的能力較弱。幼兒除了能很快地找到頭盔和護掌外,對于護肘、護膝總是混淆,哪個該戴手上,哪個該戴腳上,并不是非常清晰。并且對于護具的方向沒有概念。有些幼兒戴上護具之后,不知道如何進行檢查,不知道自己佩戴的護具是否正確,如果教師在檢查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則有可能造成幼兒在玩耍中受傷。
第三,教師沒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用有趣的方法教學幼兒佩戴護具。游戲中學習,學習中游戲,這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如果只是一味地跟幼兒講要這樣戴,不能這樣戴,讓幼兒機械重復地練習,幼兒會很抗拒,并且掌握不牢固、記不久。
分析問題原因之后,如何在滑行車活動前迅速戴好護具,成了教師探索的方向,并沿著此方向通過使用行動研究法制訂出相應的研究計劃?!氨R未動,糧草先行”,可見在開展滑行車活動前能快速戴好護具有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
通過對現狀的觀察分析,明確問題的原因,確立研究的方向,即采取科學有趣的方法讓幼兒喜歡戴護具,并能迅速戴好護具,筆者制訂了以下計劃:第一,讓幼兒知道戴護具的重要性,了解各種護具的功能。第二,鼓勵幼兒給護具畫上容易識別的有趣小標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幼兒的繪畫表現能力。第三,幫助幼兒體驗戴護具的快樂氛圍,獲得情緒情感上的滿足與發(fā)展。第四,針對護具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幼兒的引導,提高幼兒對護具的使用率。
讓幼兒了解各種護具的功能,通過故事“小熊騎滑行車去旅行”,PPT呈現小熊在沒有戴任何護具的情況下騎滑行車旅行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道路以及自己不小心導致摔跤進醫(yī)院的例子,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jié)內容講述假如小熊騎滑行車時戴了護具,它會怎樣呢?它還會摔得那么嚴重嗎?讓幼兒明白騎滑行車戴護具的重要性以及各種護具的功能。同時,也可以給幼兒講解如果不使用護具或者護具使用不正確有可能造成的傷害,從而加深幼兒對于護具的正確認識,也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護具的重要意義。
幼兒對于戴護肘和護膝容易混淆,且方向分辨不清。因此我們可以跟幼兒說:我們給護具做個標志貼上去,做什么標志好呢?大家一起討論,最后我們決定戴在肘關節(jié)的統(tǒng)一畫小手印,戴在膝關節(jié)的統(tǒng)一畫小腳印。標志畫好了,怎么貼才容易找對方向呢?幼兒都在那里比畫,最后想出了按手和腳的方向貼,好像戴手套和穿襪子一樣。這樣,幼兒每次都能快速找到護肘和護膝。教師將其作為一種游戲,比賽誰的標識更可愛、誰的標識最形象,在這種環(huán)境下,幼兒能夠爭先恐后、細致認真地進行標志的設計,不但能夠讓幼兒更好地識別護具的種類和使用,還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我們討論先佩戴哪個護具更科學,以往的做法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幼兒先戴哪個,然后戴哪個,接著戴哪個,最后戴哪個,等等。如此一來幼兒就是被動接受,不清楚為什么要先戴這個,我先戴那個不行嗎?幼兒會存在很多疑問。于是,筆者嘗試讓幼兒自由探索佩戴順序,結果五花八門,有的幼兒先戴護掌,有的幼兒先戴護肘,有的幼兒先戴頭盔,有的幼兒先戴護膝。幼兒首先佩戴哪個護具都沒問題,但接著問題就來了:先戴護掌再戴護肘的幼兒發(fā)現,戴了護掌后,護肘就不容易通過手穿進去;先戴護掌再戴護膝和頭盔時,手沒有那么靈活了;等等。幼兒在不斷嘗試和更換佩戴順序的過程中,慢慢發(fā)現了問題,這時筆者引導幼兒說出科學的方法。最終,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告訴筆者:佩戴護具的先后順序是頭盔、護肘、護膝、護掌。這樣,幼兒按照大家實踐出來的方法佩戴護具,感覺輕松多了。這種讓幼兒低成本試錯的教育模式能夠讓其快速掌握佩戴護具的技巧,也能夠提高幼兒對于教師的依從性,還能夠更好地保護幼兒不受傷害。
第一,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幼兒邊讀兒歌邊戴護具。幼兒穿衣服的兒歌是“一件衣服三個洞,先把腦袋伸進大洞口,再把手臂伸進兩邊小洞洞,拉直衣服就完工”。生動形象的比喻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樣幼兒容易記并記得牢。借鑒穿衣服的兒歌,我們給幼兒創(chuàng)編了戴護具的兒歌,讓幼兒邊讀兒歌邊戴護具。例如,讓幼兒唱兒歌:“滑車就像鳥兒飛,先要戴好小頭盔,然后護肘和護膝,最后護掌把車推?!钡诙M織游戲“我會幫娃娃戴護具”,激發(fā)幼兒佩戴護具的熱情。小班幼兒很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他們喜歡模仿生活中的角色,比如說當爸爸媽媽。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娃娃家的娃娃們也想玩滑行車,可是它們都不會戴護具,請我們幫幫它們,好嗎?幼兒聽了都很樂意,在幫娃娃戴護具的過程中,無形中提高了幼兒戴護具的速度。第三,利用餐前餐后的時間,讓幼兒練習戴護具。雖然大部分幼兒都能夠自己穿戴護具,然而一些小班幼兒還是比較依賴教師的幫忙,如何讓幼兒一直獨立自主快速地佩戴好護具,需要教師持續(xù)激發(fā)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使自身發(fā)展更加完善。在以后每次開展滑行車活動前,幼兒迅速戴好整套護具,讓護具發(fā)揮它的保護功能,為做高難度的滑行動作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幼兒知道佩戴護具的重要性及迅速掌握穿戴技巧,教師應避免平鋪直敘式的講述。首先,可以通過“小熊騎滑行車去旅行”的故事,讓幼兒知道佩戴護具的重要性并從故事中了解各種護具的功能,激發(fā)幼兒主動佩戴護具的欲望。其次,針對幼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鼓勵其給護具畫上容易識別的有趣的小標識并粘貼,讓幼兒了解穿戴的順序和關鍵之處。最后,利用游戲的方法讓幼兒體驗佩戴護具的快樂氛圍,獲得情緒情感上的滿足與發(fā)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其掌握戴護具的方法及技巧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實踐證明,幼兒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學習效率會事半功倍,把枯燥的動作用科學有趣的游戲形式進行練習,避免單調重復,幼兒會快速掌握動作要領。在這種氛圍下,幼兒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索,更好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與實踐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能力發(fā)展。因此,只要每個動作的練習能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索、去親自實踐,便能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把單一、機械的動作變得趣味化,把復雜的動作變得簡單化、條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