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麗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主要航海家、時間、路線等基本史實。
☆☆2.依據(jù)教材內容動手繪制幾位航海家的簡要航海路線示意圖,(培養(yǎng)時空觀念,全球意識)并能口頭表述幾位航海家探尋新航路的概況(從時間、國別、路線、主要成就等方面做歸納比較)培養(yǎng)開放、發(fā)展的意識。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
☆3.學習航海家們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航海精神)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1.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2.比較幾位航海家開辟的新航路。
教學難點
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本課主要探究的問題:
1.探尋新航路的原因和條件
2.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世界地圖》,回顧地理知識,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復習地理知識,培養(yǎng)時空觀念,開放、全球的意識)你知道太平洋是誰起的名字嗎?還有這衣著華麗的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的印第安人,又是誰給他取的名字?在15世紀以前,人們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陸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無論向東還是向西,都可以繞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實踐這個設想的是哪些人?他們?yōu)槭裁丛敢馊ッ半U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5課探尋新航路。
第一步:展示學習目標(明確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放矢。)
這節(jié)課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來探究
一、探尋新航路的原因
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第二步: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了解學情,對學生開展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肯定認真讀書的孩子。)
第三步合作探究(教師通過史料、圖片、視屏、游戲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
探究一、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條件
閱讀教材,說說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經(jīng)濟根源:商品經(jīng)濟日趨發(fā)達,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②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記》激起歐洲人前往東方的“尋金熱”;③商業(yè)危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后,使東西之間商路受阻。(教師通過史料分析、圖片展示,培養(yǎng)學生注重經(jīng)濟因素。)
歐洲航海家能不能實現(xiàn)遠洋航行的夢想?(圖片展示,直觀教學,告訴學生一定要立足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如果太大就是空想,太小就沒有進步。)
分析條件:1.客觀:造船技術的進步,航海技術的發(fā)達,地圓學說流行。
2.主觀: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努力
探究二、新航路的開辟過程
1.觀看視頻。據(jù)《哥倫布航海日記》記載:在遼闊的太平洋上,沒有陸地、島嶼。食品奇缺,100多個日日夜夜里,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饑,后來連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餅干碎屑,這種食物散發(fā)出像老鼠屎一樣的臭氣。船艙里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后只能喝帶有臭味的變質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硬得像石頭一樣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有時,甚至吃木頭的鋸末粉。
2.找出新航路開辟中的幾條主要航線,并嘗試繪制航海路線圖。
新航路:指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辟的不經(jīng)過地中海,而是繞過非洲或美洲到達亞洲的航路。①從歐洲繞過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航線:迪亞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好望角。達·伽馬:1497年,從葡萄牙出發(fā),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②自歐洲向西環(huán)球航行:哥倫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后又“發(fā)現(xiàn)”了古巴和海地。麥哲倫及船隊:1519年,受西班牙國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
3.歸類游戲,找航海家及航行時間、路線、資助國家。(培養(yǎng)團隊意識、合作精神)
探究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問:新航路的開辟有什么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辯證分析問題。)
1.對世界: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yè)聯(lián)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
2.對歐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jīng)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揭開了西歐各國殖民掠奪、侵略和擴張的序幕。
3.對亞非美洲: 給亞、非、美洲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培養(yǎng)世界意識和全球史觀。)
展示相關材料,分析得出結論。(強調唯物史觀,培養(yǎng)客觀全面公正地分析問題。)
課堂小結:
歐洲人,尋財富
冒險開辟新航路
迪亞士到好望角
達伽馬終到印度
美洲大陸哥倫布
麥哲倫船環(huán)球行
各洲聯(lián)系不生疏
世界一體始揭幕。(培養(yǎng)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進取的精神,幽默、樂觀向上的品質。)
展示學生的自編口訣:弟弟(迪亞士)去了好望角,哥哥(哥倫布)去了美洲;大家嘛(達伽馬)去印度,買著輪(麥哲倫)船環(huán)球游。(展示自我,培養(yǎng)陽光、自信少年。)
課后作業(yè):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所學知識,自主構建一個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相信自己,敢于嘗試)
課后拓展:
1.中外對比聯(lián)系,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對比。
強調:新時代的中學生要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興海強國。
2.材料分析: 地理大發(fā)現(xiàn)展開了世界文明史轉折的序幕,1500年之前,是先進的東方,落后的西方;1500年之后,是先進的西方,落后的東方。?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國崛起》
自明代中葉以后,中國最終走上了閉關鎖國的不歸路,其后的幾百年間,曾經(jīng)如神話般的中華帝國衰落了,而自哥倫布始,西方資本主義開始了殖民擴張。? ? ? ? ? ? ? ? ? ? ——《西方文明進程》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重讀這段歷史,你有何感悟?
教學反思
課程思政既不能牽強附會,也不能蜻蜓點水,要把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有機的融為一體,從而達到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