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霖
2014年,顧文艷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此時的顧文艷本可以去往很多人眼中更好的平臺,但她選擇了繼續(xù)留在教學一線。就像顧文艷這本書的名字——《我就想靜靜地教書》,她一直安安靜靜地教書,享受著教書帶來的幸福與甜蜜。
《我就想靜靜地教書》收錄了顧文艷多年兒童詩課堂教學筆記,記錄下靈動活潑的日常教學經(jīng)歷,以及課余讀書、寫作等生活片段。在教育教學中,顧文艷帶領(lǐng)學生閱讀童詩、鑒賞童詩、創(chuàng)作童詩,用點滴行動教會學生做柔軟有擔當?shù)娜?,以教學實踐點亮一盞盞心燈。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教育家》:您在《我就想靜靜地教書》中提到“童年不能沒有詩”,請問您是何時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并開始進行兒童詩教學?
顧文艷:如果要溯源做兒童詩教學的想法,我想應該是萌發(fā)于兒子的成長過程。我是一個注重傾聽孩子聲音的媽媽,比如小時候帶兒子去公園踏青,兒子說“好大的一場雪啊”,那天陽光很好,我感覺很奇怪,問兒子哪里有雪。他說:“下了一場綠色的雪,將柳枝、草地都染綠了。”那時我就驚嘆,兒子居然會有這樣詩意的語言,這些語言是大人想不到的,在成人的世界里,雪就是白色的。一開始我只是想將這些有趣的語言記下來,等兒子長大后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他。后來我遇到了一位兒童詩詩人,我將記錄的內(nèi)容拿給他看,他說兒子的很多語言都可以寫成詩。
但是當兒子上小學后,我發(fā)現(xiàn)他詩意的語言越來越少,以前那些很有靈性、讓我眼前一亮的句子也漸漸沒有了。作為一個教育者,我開始反思為什么孩子語言中的詩意會在上小學后趨于消失。從教育環(huán)境上思考后,我想可能是學校中過于標準化的要求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自由、富有個性的表達。因為兒子的改變,我感覺有些痛心,想著能不能為孩子們做些什么。我想,如果我?guī)е⒆觽冏x詩、寫詩,他們的詩意是不是會消失得慢一些。
2006年開始,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級以及學校的社團中嘗試兒童詩教學。我將兒子作為“參照物”,比較他和班上孩子的表達,發(fā)現(xiàn)雖然我在兒子入學前就帶著他讀過幾百冊書,但是他和我班上的孩子們在寫詩方面還是有些差距的。
察覺到兒童詩教學的意義后,我從2008年開始正式做兒童詩教學。從那時起我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將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詩放在早讀課上,將可以與教材發(fā)生聯(lián)系的兒童詩教學放在課堂上,利用童詩社團課帶孩子讀寫童詩??赡芤驗樵趦和娊虒W中做得不錯,會有很多學校邀請我去做講座或上示范課。在這個過程中我又發(fā)現(xiàn),哪怕一些孩子從來沒有讀過詩、寫過詩,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也會“冒出”美妙的語言,所以我愈加確信,孩子的天性中是有詩意的,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教育家》:您如何開展兒童詩教學?孩子們因為童詩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顧文艷:有人說,詩歌是文學中最高級的一種表達方式,它一定是求新的。套路化的寫作不會讓人眼前一亮。兒童詩教學的作前指導,我會“粗”一點,作后的指導會“細”一點。我會以朗讀一首詩作為引入,然后讓他們圍繞這個主題來思考。比如,教“還你一個秋天”時,我會讓孩子想一想秋天里有哪些景物、哪些感受。我認為讓孩子們按照導入詩的格式一句一句寫,不是寫詩而是造句,或者說是填空,我希望他們能寫出體現(xiàn)自己特色的東西。在孩子們的習作結(jié)束后,我常常將各種表達寫在黑板上,讓他們?nèi)ケ鎰e哪種更好。在引導他們獨特表達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引導他們關(guān)注生活。孩子們是有鑒賞能力的,會追求新鮮感的表達,他們由此逐漸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世界、思考問題。當他們對這個世界更多一份關(guān)注時,觀察也會更細致。
正如詩人對于世間的一切都是很敏感的,讀詩的孩子能夠看到周遭世界細微的變化。我期望孩子們能夠因詩而熱愛自然、熱愛身邊的人和事,他們也會將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小事寫到詩里去。比如某個孩子牙齒掉了,爸爸幫他拔牙?!鞍职职丫€的一頭系在我的牙齒上,一拔線上沒有牙。再一拔,線上還是沒有牙。牙哪兒去了呢?爸爸滿地找牙?!卑职衷愀獾陌窝兰夹g(shù)就被孩子寫成一首小詩。詩人表達出來的世界是美好的,感情是真摯的。童詩中的真善美不用刻意去教,孩子們在詩歌的浸潤下,會不知不覺中被詩里那些柔軟的文字所觸動,心也會更柔軟。
另外,在長期引導他們獨特表達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也得到提高。除了詩寫得棒,他們在寫作方面也有兩點表現(xiàn)很亮眼。一是選材會比較新穎,不會套路化;二是表達時也會較為“詩意”。
點亮一盞盞心燈
《教育家》:您在書中提到“好老師就是可以點亮學生心燈的人”,那么您認為教師如何通過兒童詩教學為學生點亮心燈?
顧文艷:兒童詩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對于世界的感知力。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應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愛。首先,我覺得與孩子建立關(guān)系很重要,教師對于生活的愛是可以傳遞給孩子的,教師對這個世界的關(guān)注也是會影響孩子的。我經(jīng)常說我借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也是借我的眼睛看世界。其次,我覺得一個好教師必須做到公平公正,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反正已經(jīng)不受老師喜歡,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用”。很多孩子的語文成績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寫詩方面是很有靈氣的。
我在老家教學時所在的學校會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成長記錄袋”,每個學期孩子們會把自己各類榮譽的復印件放進袋子,一點點記錄自己成長的足跡。當我接手一個班級時,某個男孩的記錄袋是空的。我讓孩子填充袋子時,孩子說:“我沒得過獎。”我告訴孩子:“你有啊,你的詩寫得那么好,顧老師上次還推薦你發(fā)表了。這個就是你成長的記錄呀?!焙⒆釉诖_認詩也可以放進去后,很激動地將發(fā)表的詩放進了袋子里。
第二學期有教師來我們班上公開課,那節(jié)課的文章主旨是讓孩子們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上課時,教師問班上的孩子們有什么特長,其他孩子列舉了各種榮譽。這個孩子也舉手了,老師喊到了他,他說:“我們顧老師說我詩寫得很棒,我的特長是寫詩,我發(fā)表過詩?!彼悄菢幼员暗囊粋€孩子,在那么大的一個舞臺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由得流下眼淚。我覺得這就是點亮心燈,一個孩子曾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通過寫詩,他找到了自己的亮點和長處。
我總想著去點亮心燈,哪怕只是一盞,而實際上能被點亮的不光是我班上的學生,或許也包括那些通過講座或文章與我產(chǎn)生連接的人。我想,哪怕只是幫助這些教師一點,他們或許就能夠幫助到幾十個孩子、幾百個孩子。我也不覺得自己有多高尚,就是喜歡孩子,我總會遙想著在云南或者貴州等地方有一個教師愿意跟著我學,要是我能把自己知道的傳遞給他,他就有可能把這些東西教給他班上的孩子,這種感覺就像是把燈一盞盞點亮。即便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和那些孩子有任何交集,但是想到可能會有一些孩子因為我的這些行為發(fā)生了一些改變,我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很有意義的。
《教育家》:您曾說教師做兒童詩教學,需要大量閱讀。您為何如此重視閱讀?怎樣看待當前教師人均閱讀量不高的問題?
顧文艷:首先,我認為教師自己不閱讀是不會知道有哪些詩歌是適合孩子們的。一年級的孩子我都會推薦他們?nèi)プx一些精選的兒童詩讀物,但是那些詩孩子也有可能不懂,所以還需要教師從中再做選擇。教師可以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或者時令去挑選詩歌,比如春天時,我會連續(xù)兩個禮拜都給他們讀春天的詩,幾十首春天的詩讀下來,孩子們就能知道春天的詩是什么樣的感覺,一首首詩就好像“跳進”他們腦海中。其次,教詩本身就需要閱讀積累。教學的引導需要教師敏銳地捕捉到可以作為詩的切口,順著這個切口再追問下去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一首很棒的小詩。如果教師之前沒有大量地讀詩、寫詩,哪怕課堂中出現(xiàn)一些精彩的發(fā)言,也很容易被忽略。同時,教師需要通過閱讀培養(yǎng)自己辨別好詩的能力。并不是說語言美、對仗工整的詩就是好的。如果連辨別什么是好詩的能力都沒有,在學生原作之上給出更好的建議也就無從談起。
現(xiàn)在教師們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專門閱讀,但如果真的熱愛閱讀,看書的時間還是有的。以我自己為例,之前在無錫時,我每天坐地鐵上班,每周在路上可以讀完薄薄一本書。包括以前兒子初中時我去接他放學,因為放學時間總是不太確定,我就計劃利用等待的間隙去讀書,一開始我也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怕人覺得在“裝樣”,但這段時間不做點什么實在可惜,后來還是拿起書來讀,在等他的時間里我也看完了好幾本書。像一些“閑書”的閱讀,教師們可以將其作為獎勵自己的禮物;讀一些教科研類的艱深的書時,就要給自己規(guī)定任務(wù),可以每天和其他教師一起閱讀打卡,互相督促。
《教育家》:您一直追求靜靜地教書,書中能看到您經(jīng)常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收獲幸福與甜蜜?,F(xiàn)在因為種種原因,一些教師的教育熱情逐漸被磨滅,也無法在繁重的工作中享受到教書的樂趣。您是如何做到始終保持教育初心的?能否給這些教師一些建議?
顧文艷:我想我始終熱愛教學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我是完全依據(jù)個人意愿選擇的師范專業(yè),可以說是來之不易的。我的母親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教師,但她起初非常不贊同我做教師,她認為做教師清貧又辛苦。我當時是瞞著母親偷偷填報的中師,母親得知消息后很著急,想去招生辦改志愿。但就像是天意一般,那年我們老家發(fā)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洪水,所有的路都被淹掉了。當時母親說哪怕坐船都要去市里的招生辦改志愿,父親擔心她在路上出點什么事,勸我母親說:“這是天意,就不要阻攔她讀師范了,說不定以后她真的能做一個好老師”。
第二,我是一個善于感受美好的人。我在教學中一直能夠感受到學生對我的溫暖,甚至是“呵護”,還有家長的一些正向反饋、同事的暖意都讓我覺得自己很適合做老師。38歲時,我評上了特級教師,那時當?shù)睾芏囝I(lǐng)導希望我到教研室或者教師發(fā)展中心去,我都婉拒了。我可以承擔其他工作,但一定要堅持帶班教學。很多人似乎不太理解,覺得教學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情。但我覺得自己工作中的幸福感90%來自學生。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向上向美的樣子都會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今年端午節(jié),我在無錫遇到了第一屆學生中的一個,我們一起吃晚飯時,她聊起很多當初我?guī)麄兊氖虑?。我感到很驚訝,我想我做其他任何一個工作,都無法被別人這樣銘記27年。
如果僅僅將教師職業(yè)定義為教知識,或者只是以此糊口,那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份工作收入不高又辛苦。我認為對于那些沒有教育熱情的教師們而言,如果真的很不喜歡當教師,及時的退出對自己、對孩子、對家長都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但如果只是暫時的倦怠,我覺得可以重新尋覓這份工作的意義,學會感受工作中的美好。要明白,一個人能夠讓一群孩子喜歡上語文、愛上這個世界,在時隔多年之后還能保持親密的互動,這是做其他任何工作都不會有的體驗。
若有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從閱讀中尋找慰藉,或是學習智慧的方法。若有記錄的習慣,教師可以寫一寫從教以來覺得感動的場面或事件。文字將瞬間銘刻成永恒,一些美好的事情我們可能很快就忘了,但是回過頭來看到的那些文字很可能成為支持我們滿懷熱情走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