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坤?孫雅玲
中華詩詞是人文精神的“基因圖”、思想道德的“定盤星”、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新版盲校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文學習提出明確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播一顆愛詩的種子
絕大多數(shù)視障學生使用的是盲文,盲文“只表音不表意”的特點,嚴重限制了他們對概念和詞匯的理解。許多古詩詞,他們即使背誦下來了,也很難領略詩詞“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的獨特魅力。制約視障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瓶頸到底該如何打破,山東省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師們一直在實踐和探索。
在一次研修學習中,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漢詩文原來是可以唱的;漢字聲調的平仄長短是有意義的;由詩歌至詩教,沒有枯燥的說教,以詩化之,正是盲校語文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視障學生雖然缺乏視覺表象,但由于生理代償及后天的訓練,他們聽覺靈敏,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敏感。吟誦是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上平長仄短,音高上平低仄高,旋律上平直仄曲。依字行腔,依義行調,文讀語音,易于掌握,實在是一種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僅幾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能掌握基本吟誦規(guī)則,并樂于、敢于開口吟誦。在曼聲長吟的腔調中,視障學生有限的視覺信息、靈敏的聽覺和觸覺感知,甚至嗅覺和味覺感知,透過長短高低的聲音,漸漸被喚醒和激發(fā)。
吟誦讀書法,充分調動起視障學生愛樂的天賦,幫助他們有效地感受到詩文之境、詩人之意。
吟誦讀書法的“落地生花”
從課外閱讀指導到課堂教學實踐,從部分學生選修課程到覆蓋全體學生的課堂教學,經(jīng)過五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吟誦讀書法在學校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學校先后開設小學、中學學段的吟誦課程:從研習傳統(tǒng)吟詩調,到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吟詩調;從吟誦時令詩歌,到形成系列主題吟誦課程。教師們以吟誦讀書法為切入點,選取《詩經(jīng)》《楚辭》以及唐詩宋詞中的若干詩文,結合生活解讀詩意、示范吟誦、滲透吟誦規(guī)則。此外,學校開設主題講座、建立“我愛吟誦”學習群、成立吟誦社團,吸引了許多教師、家長等吟誦愛好者同學同進。由此,多位教師在各級各類古詩文吟誦教學比賽及論文評選中獲獎,多名學生在國家級、省市級經(jīng)典誦讀大賽嶄露頭角。
燕子飛,閃電頻頻,櫻桃紅、麥穗黃,螢火蟲飛飛、五谷即豐……這是開展二十四節(jié)氣主題詩歌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主題詩歌吟誦課程以來學生們“看到”的世界。聽一聽,聞一聞,問一問,處處留心物候變化,多方探究節(jié)氣習俗,學生們爭相品鑒節(jié)氣詩詞,踴躍展示吟誦成果。
吟誦讀書法,激發(fā)了視障學生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打開了他們看世界的窗。
“聽到”的花開花落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p>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p>
午后的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和寬大的玻璃窗,傾瀉在前仰后合、嚶嚶有韻地讀書的十幾個小腦袋瓜上。吟誦課上,學生正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大膽模吟。讀書聲漸漸弱下來?!袄蠋?,我聽見山里有鳥鳴叫的聲音,我最喜歡鳥了?!币粋€瘦瘦的小男孩響亮地說?!拔腋杏X山很大很大呀,我讀第二句拖長‘空感覺到的。”一個小女孩接著說。“我感覺夜晚的山林里真靜啊?!涫侨肼曌?,我把它讀得輕輕短短的,好像能聽到花落的聲音……”女孩的話音未落,又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老師,我還聽見了花開的聲音,我拖長韻字‘開,我聽見開了好多好多花啊……”孩子們笑起來,教師笑起來,大家的嘴角升起一彎彎“新月”?;浔緹o聲,花開亦無痕。若有,那是何其寂靜的世界才可捕捉到?
字字如心,句句有情,吟誦讀書法,已成為視障學生“看”見花開,探究世界的理想途徑之一。
責任編輯:王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