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中學 顧乃春
長期以來,高中數學教學都習慣采取灌輸教育、題海戰(zhàn)術的方式,結果就是學生可能會做很多題目,看似掌握了對應的數學知識,但是一旦進入相對開放的題設環(huán)境或者應用格局中就會不知所措,這就是因為學生之前學習中的自主探究太少了。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將探究性學習模式作為主導,實現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格局的調整。
高中數學蘇教版教材經過多次改編之后,在教材內容布局和板塊設計上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希望可以促進高中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因此,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分析新教材,了解這樣設計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找到更加有研究性的課題,確保實際的研究性學習能夠朝著更加常態(tài)化的方向發(fā)展。以必修二“空間幾何體的體積”知識點學習為例,教師就決定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來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三棱錐和三棱柱,要求三棱錐和三棱柱有相同的高度和相同的底面積。制作完畢之后,要求學生將三棱錐中裝滿沙子,再將三棱錐中的沙子倒入三棱柱中去,看倒幾次才能將三棱柱填滿,學生發(fā)現共倒了3次。針對這一現象,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經過探討認為:三棱錐的體積是與其等底等高的三棱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得出上述結論之后,鼓勵學生推導三棱錐的體積公式,并且驗證對應公式的正確性,此時學生可以嘗試以補割的方式來進行探究。從這樣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被設計為探究性的實驗活動,只要教師細心研究,就可以將之前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學習演變?yōu)閯討B(tài)的數學知識探究,使得實際的數學教育教學能夠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
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課堂的打造還需要加強交互性。作為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函數的奇偶性”知識點學習為例,教師設計的教學步驟為:探索—研究—運用。首先會設定對應的問題:你能不能列舉出奇函數的例子?能不能列舉出偶函數的例子?能不能列舉出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的例子?能不能列舉出非奇非偶函數的例子?要求學生組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函數,圍繞對應的函數進行相應的猜測和證明。在小組范圍內,大家可以各自說說自己的理解,探討對應的驗證過程,在給予學生充足的探討時間之后,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來進行講述,其他小組認真聆聽,如果存在問題可以及時提問。通過這樣的交互,使學生的參與欲望處于理想狀態(tài),對實際知識問題的認知也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fā)展。
在打造高中探究性學習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積極主動地滲透生活化元素,生活元素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鍛煉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比如現實生活中,高中生常常會聽到分期付款這樣的話題,結合這樣的學情,教師就可以設定分期付款的問題,鼓勵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分期付款問題的解決中去,如:某顧客需要購買一款價格為10000元的iPhone手機,如果一年之內分期付款,有三種方案,可以選擇3期、6期和12期,請問哪一種分期付款的方式是劃算的?學生可以自主探究,對于三種付款方式進行分析,學生很快發(fā)現自己已經掌握的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知識可以有效解決此題,由此迅速進行反饋和解答,得到對應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高中生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課堂的打造,需要教師關注教材內容的挖掘,確定對應的研究課題方向,還需要關注課堂的互動,使學生進入理想的交互格局,更加需要關注生活化元素的滲透,繼而實現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提升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