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娟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的教育,其目標在于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fā)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幼兒園生命教育旨在讓幼兒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尊重生命。教師應以幼兒為主體,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價值,從起源、自我、安全、消逝四個維度探究,將生命的起源與消逝、保護生命、珍愛生命等融合到幼兒課程教育中,形成以生命教育為體系的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第一個目標領域便是健康,文中指出:“我們要把幼兒的生命以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不僅要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更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庇纱丝梢?,幼兒園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我從哪里來”這是幼兒對生命的初始認知,也是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條件。有了生命才能談如何珍愛生命、如何實現生命的價值。但是不能局限于了解生命的起源,還要進一步探究生命的價值取向,這才是生命教育的升華。為此,生命教育的目的應是理解生命的價值、珍視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幼兒生命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用積極向上、樂觀的態(tài)度正確地看待生活、學習,實現自我價值。幼兒生命教育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它雖然看起來很遙遠,但是在一日生活中生命教育也是能夠隨時開展的。
“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幼兒,家長給出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船上買的、路上撿的、買東西送的等。繪本《我是怎樣來的呢》詳細講述了寶寶的由來,生命的起源就此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通過護蛋游戲,幼兒親身體驗媽媽在孕育寶寶時的艱辛。同時,還衍生出了相關問題:小動物們是怎么來的呢?它們的出生方式都是一樣的嗎?植物的生長方式有哪些?在問題的探究中,幼兒知道了生命的源起方式有很多,但唯一不變的是所有的生命都很寶貴。
《我的情緒小怪物》是一本關于幼兒情緒、情感教育的繪本。故事以顏色為引子,把每一種顏色化作不同的情緒,闡述了不同情境下凱莉的情緒變化,最后以粉粉的愛結束故事,但是無論凱莉的情緒怎么變終究是凱莉本身。
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發(fā)展階段理論中提出:“2~5歲幼兒受認知的局限和思維發(fā)展水平的影響,不能理解成人或周圍環(huán)境對他們的要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睂@一階段的幼兒,教師不僅應具備愛心和耐心,而且不應過多干涉。在幼兒情緒低落時,教師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用心去聆聽幼兒的心聲,用愛去幫助幼兒走出困境。在幼兒情緒高昂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懂得分享,大膽表露自己的心聲。
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許多事情,如爸爸媽媽吵架了、與同伴發(fā)生糾紛了、被老師批評了等。這時,教師要告訴幼兒遇到不愉快的事時,要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主動尋求幫助,學會保護自己,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挫折與挑戰(zhàn)。
安全教育已經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學會保護自己是健康領域的目標之一,也是生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讓一代又一代的幼兒知道遇到陌生人不能開門。《不要隨便摸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等繪本,直觀形象地用故事講述保護自己的方法。
“快來看呀!小金魚死了”“它從昨天起就不對勁了”“是因為吃得太多了嗎”“魚死了會去哪里呢”……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是的,生命的結束意味著死亡,那人死后會去哪里呢?這個富有哲理的問題的答案至今是迷。為此,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生命與死亡》等繪本,了解生命最后的歸宿。原來生命的結束是一種自然現象,在面對死亡時要學會堅強、勇敢,懂得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不僅是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幼兒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懂得生命賦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