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高級中學 姚 敏
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度。例如,在對學生講解“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此課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情境。在上課之前,教師就可以根據創(chuàng)設的情境帶學生走進課堂中:我們都學了生物這一門學科,那么大家都知道細胞分裂吧!一個細胞的第一次分裂由一個分裂為兩個,第二次分裂由兩個分裂為四個……那么大家設想細胞分裂第9次,得到的細胞個數是多少呢?如此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增加學生對課堂中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有效地學習。
對于較為抽象、涵蓋了大量理論知識及公式的數學這門學科來說,要想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使學生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就應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革發(fā)展合適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可以在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利用聲音、圖片、視頻等對學生進行相應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啟發(fā)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適當設計探究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又營造了一種積極的課堂氛圍,從而帶動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因此,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探究活動,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學習“解三角形”這一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大膽嘗試讓學生走出教室,提前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測量工具,并對學生說:“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同學們各自在校園內尋找一個自己的測量目標?!睘閷W生學習解三角形的知識設計測量方案,并互相交流學習方法和體會,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提倡學生參與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課堂都“動”起來了,但是,“動”要能夠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而并不是僅僅流于形式。對此,教師應將把學生帶進課堂作為教學任務,而不僅僅追求“動”這一形式的課堂活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反思是尤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因為數學學習是不斷思考、反思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采用啟蒙制,有意識地設置合適的學習障礙,使廣大學生相互交流,多鼓勵學生回顧思考學習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平方”這一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這么一串數字:“1,2,4,8,16”,讓學生觀察這些數字有何規(guī)律,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為始端,理解數學中“平方”這個名詞的概念,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探究活動的進行,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便于學習的情境,而且還能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情境中,由于學生身在其中,所以能夠親身切實地體驗探究活動的全過程,對此,學生不單單只是學到應掌握的知識,同時還能鍛煉自主思考的能力,從而發(fā)展自身的思維,擁有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隨著學生探究活動的不斷深入,許多新的難題、新的方法、新的問題解答的思路將持續(xù)發(fā)展,通過這一系列的課程,學生可以在其中不斷思考和回顧,最終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探究活動的進行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同時教師也可以不斷積累教學素材,歸結一些新的教學思路,掌握基礎教學難點,從而增強自身的教學技能。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將探究性學習應用到數學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