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奮飛學校 汪 榮
在初中階段生物學科是學生的必修課。生物學科是學生認識生物和了解生物生存規(guī)律的主要途徑,因此將生命教育融于初中生物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有助于開展高質量的初中生物教學,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同步健康發(fā)展。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tài)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學習具有涉及知識面廣、教學過程開放性強的特點,教師可以面向學生進行詳細、深入、全面的講解,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感,拉近學生與大自然間的距離。同時,《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對自身的認知,還能幫助學生就自身存在的價值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知識,而且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和自主性,促進教學高質量高效率展開。
初中生物教學內容多,《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綜合考慮學生發(fā)展需要、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發(fā)展三方面,選取了10個主題: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而初中總體教學中生物教學課時是有限的,教師在一個課時內需要講解的內容較多,從而導致學生很難深層次地理解生物知識。同時,初中生要學習的科目多,任務重,所以學生很難在課后全面復習生物學習內容,進而影響了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在新課程理念中,生物教學中要滲透生命教學理念,從根本上抓住生物教學的本質,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質,使學生更容易正確掌握生物學習的核心思想,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生命觀,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更高、學習方法更加靈活,從而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學質量。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青春期),他們的生理隨著身體的不斷發(fā)育而越來越成熟,但學生的心理仍處于萌芽階段,他們對自己周圍的所有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極易被一些不良風氣影響,阻礙他們正常的身心成長。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適當?shù)貪B透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于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初中生物不參與中考成績,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當前大多數(shù)老師和學生對生物的學習都處于忽視狀態(tài)。同時,大多數(shù)學校為生物分配的教學資源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生物教學中大多數(shù)內容都是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從未接觸和了解的知識,需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但是目前多數(shù)學校的試驗設備不能滿足生物實驗教學的需要。實驗設備數(shù)量少或者只是擺設,影響了實驗教學的開展,從而影響了學生對生物的深層次的理解。
受到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初中生物教學依舊傾向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目前大多數(shù)的生物課堂中,都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理論性知識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課下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同時,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將理論知識教學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沒有通過實驗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終導致無法獲得更加高效的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同時也是滲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因此想要促進生命教育在課堂中的有機滲透,教師就必須立足于實際學情,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已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和完善,通過設計精巧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學生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這一課時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將教材所講的內容,如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形態(tài)、生理和分布的相關知識與生命教育的主體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為了生存,對環(huán)境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適應,感受生命的堅強,形成初步的生命觀念,養(yǎng)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觀念。
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教師的必然選擇。生物學研究的是生命現(xiàn)象及其活動規(guī)律,同時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一切生物學知識都是源自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實驗,所以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有效的實驗方式,盡可能要求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觀察、分析、操作全過程,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歷程,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歷程,形成對生命的全面認識,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從而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例如,在學生學習“細胞”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顯微鏡開展實驗設計,分組、分階段地讓學生觀察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分裂過程,從而使學生了解到我們的身體內每時每刻都有無數(shù)的細胞在為我們的生命活動做出貢獻,感受到生命的珍貴。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按照課本的內容進行教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初中生物課本中有很多抽象知識,使得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需要多多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將文字和圖片、視頻等結合在一起,教師能夠更直觀、形象地將抽象的生物知識展示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生物問題。
例如在“健康地生活”這一課時時,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長期吸煙人群的肺與正常人的肺、長期睡眠不足人群的身體狀況、吸毒人群的精神面貌等,這樣就可以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么重要,引起學生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視。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從誕生到成長、從年輕到衰老的整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愛惜自己的生命。
大多數(shù)時候,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僅僅考慮了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初中學生面臨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在生物的學習上都采用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索和掌握。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科學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既可以了解生物學知識,又可以感受生命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一份手抄報,主題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歷程。這樣,學生可以學習知識,也能感受到命的厚重與延續(xù),從而使學生更加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總而言之,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既有利于教師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生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