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魏武勇
隨著心理健康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也在不斷優(yōu)化,工作形勢由傳統(tǒng)的被動式等待來訪咨詢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男睦磔o導干預。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將二者進行深入融合不僅可以為班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可以在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的干預下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升現(xiàn)代化教學的育人效果。
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的本質(zhì)是在學生人際關系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輔導人員運用其專業(yè)的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環(huán)境,同時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明確的目標,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以及生活中不良情緒的一種溝通方式。而班級管理則是確保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是一系列對班級各項工作實施管理的總稱。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和班級管理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內(nèi)容,有著各自特點的工作方式,但是由于二者的服務對象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內(nèi)容,這也為二者的融合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現(xiàn)代化新型的班級管理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中,教師因當以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為基礎和前提,合理設計班級管理策略?;诖耍谌粘0嗉壒芾砉ぷ鲗嵺`中,教師要有計劃地融入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轉(zhuǎn)變傳統(tǒng)單一的班級管理理念,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班級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和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困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在日常班級管理的工作實踐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落實班級管理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同樣道理,在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心理輔導人員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也是保障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有效落實的基礎。心理輔導關系主要是指心理輔導人員和學生之間形成的一種良好的輔導關系,在給予被輔導人心理幫助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相互信賴的人際關系。這種心理輔導關系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準確掌握學生基本情況。在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教師應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促使學生更加易于接受教師的管理,積極配合各項班級管理活動。因此,借助心理輔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優(yōu)化心理輔導工作的核心所在。與此同時,在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輔導人員應當轉(zhuǎn)變以往教師管理的模式,多運用鼓勵的話語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樂趣,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尊重,從而將這種積極的情感轉(zhuǎn)化為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識,教師可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中落實各項班級管理舉措,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模式,提升班級管理質(zhì)量。
團體輔導技術主要是圍繞實踐教學和心理輔導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以參與互動學習的形式進行體驗,在心理位移的影響下學會客觀、科學地認識自我、發(fā)展個性。在實際班級管理活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內(nèi)心感受,拉近師生關系,在這種良好的團體氛圍中促進學生積極心態(tài)的養(yǎng)成。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通常要將班級看作一個輔導團體來開展管理活動。在引入團體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風,促進班級團體和學生個人的共同進步。與此同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新生教育、畢業(yè)生教育以及貧困生教育等多種方式落實班級團體輔導工作,幫助學生適應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人素質(zhì),助力學生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
在日常人際交往過程中,傾聽被當作是一個人良好品質(zhì)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傾聽需要人們?nèi)硇耐度牒蛯W⒌芈犈c思考。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許多班主任更多傾向于說教管理,通過硬性的班級管理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并未給予學生相應的話語權,甚至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不愿意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在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的應用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揮傾聽的作用和價值,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達和傾訴的機會。在班級管理工作實踐中,教師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教師在與學生一起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為教師落實班級管理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揮傾聽的藝術價值,在與學生深入溝通的過程中準確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為教師高效的班級管理問題提供參考。
在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中的“同感”主要包含了兩個層次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指心理輔導人員可以站在被輔導者的角度理性地分析和看待問題,在換位思考中嘗試體會被輔導者的情緒和感受。在這一過程中要求輔導人員能夠放下自己的標準,設身處地地參照被輔導者的實際情況,嘗試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和面對的壓力,然后再做出科學的引導和幫助;二是要有能力透過多樣化的溝通技巧將輔導人員的感受傳遞給被輔導人員。為在日常班級管理活動中應用“同感”技術,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理解學生現(xiàn)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存在的困惑和矛盾,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或者某一方面做的并不理想時,給予他們一定的理解和幫助。然后在此基礎上積極和學生探究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所在,才能確保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問題的改進和補足,從而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zhì)量。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面質(zhì)技術就是向被輔導者直接指出其問題所在,引導被輔導者正面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使被輔導者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面質(zhì)技術是一種正面的引導技術,它是引導被輔導者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和修正而提出的挑戰(zhàn)。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被輔導者會在不經(jīng)意間表露出自相矛盾的地方,由于被輔導者身處矛盾之中而無法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這時心理輔導人員直面指出問題可以使被輔導者可以清晰地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面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以往單純的批評和說教方式,嘗試應用面質(zhì)技術的方式使學生直面自己的問題和錯誤,在自身認知觀念的沖突中獲得正確的認知,從而主動改變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配合教師落實各項班級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面質(zhì)技術的應用一定是建立在師生雙方和諧的關系基礎之上的,這樣才能凸出面質(zhì)技術的價值,優(yōu)化學生的管理效果。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的發(fā)展和改革,將支持性心理輔導技術和班級管理進行有機融合不僅可以豐富原有班級管理的舉措,同時可以從學生心理出發(f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工作中,在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配合下落實各項班級管理工作,提升班級管理質(zhì)量的同時助力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