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河北廊坊市第二實驗小學)
線上教學要基于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依托信息技術的支持,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重視學生思維開發(fā)、數學學習經驗的積累。通過同伴互評的形式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減輕學生及家長因居家學習產生的心理焦慮。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通過線上數學學習可以更多地促進親子交流,增加親子感情,推進家校高效合作共育。
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教師采用“學案導學、微課助學、小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分享、學生自評互評、集體答疑、個別輔導、拓展閱讀”等形式開展,使學生“慢節(jié)奏高質量”地深度學習。同時通過特色課程——思維導圖、趣味數獨游戲等輔助學生數學學習,豐富數學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每課時編制一篇“自學質疑”學案,一篇“提升展示”學案,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了不給學生和家長過重的負擔,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學生所有課業(yè)都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
每課時時間安排:5 分鐘學案導學、10 分鐘微課助學、15 分鐘交流展示、10 分鐘答疑拓展。課后輔以拓展閱讀和特色課助學,針對個別單元補充特色習題,如統計單元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數據統計,運算單元組織開展“趣味百題競賽”等。
在班級微信群將每課時“自學質疑”學案發(fā)送給學生,學生依據學案完成對教材例題的獨立思考、自學質疑等;再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觀看微課視頻,自己解惑釋疑;不理解的內容在數學學習小組群內交流互助,小組內整理反饋不理解的重難點知識,在釘釘群提問,教師在釘釘群內集體答疑;個別學有困難的學生微信私信老師,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學習新知之后,在微信群發(fā)布“提升展示”學案,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完成知識的鞏固、提升,小組內合理分工,錄制作業(yè)講解視頻,在班級微信群以視頻講解的形式分享展示作業(yè)成果,各小組間相互評價,彼此解惑,教師答疑。教師根據所學內容向學生發(fā)布相關的拓展閱讀內容,供學生課后自主閱讀,加深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為學生定期發(fā)布思維特色課程——思維導圖、趣味數獨游戲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維能力。
學案的設計以數學在線教學培養(yǎng)目標為落腳點,給學生方法、思維、興趣、情感、創(chuàng)新以引領與指導。
學案有新知導學案、習題導學案、單元復習指南三種形式,同時輔以單元教學測評。新知學案分為自學質疑學案和提升展示學案兩部分。呈現出導學內容、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法指導、前知儲備說明、教材閱讀指導、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質疑、舉一反三實例、分等級可選做的習題、小組合作交流記錄、學生自我提升反思等內容。習題學案以練習題的形式加強前后知識的銜接、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拓展延伸應用等指導學生進行鞏固提升性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單元復習指南用于指導學生系統性、結構化歸納梳理知識、方法,綜合應用所學解決各類問題。單元教學測評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
課件通過希沃白板、ppt 等交互軟件進行制作,并將其錄成微課在微信公眾號進行播放。課件、微課的設計是對學案的指導與輔助,給出重難點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對部分拓展題目進行解析;對每課時的知識、方法進行歸納梳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形成系統性認知,進行深度的學習。微課內容與學案相符又不完全相同,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舉一反三的能力。課件制作上注重互動式的設計,重視知識、方法的歸納;在微課設計上注重學法的指導、問題的啟發(fā)、方法的探究、認知的拓展、情感的激發(fā)。
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各小組建立微信群,每組5~6 人,通過微信群,小組內同學交流互助、合作學習。同時,選拔5~6 名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成立學生講師團,通過微信平臺解決各小組疑難問題,實現學生線上學習的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白詫W質疑”學案的學習先是學生獨立思考,自學質疑,接下來通過觀看微課自我解惑。學生自己無法理解的疑難問題,先在小組內部用同齡人自己的認知與語言進行交流,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小組內進行合作式學習,互助解難,對于組內解決不了的或拿不準的問題,交給學生講師團進行研究探討。
學生經過學案問題導學、獨立思考、微課助學、小組交流互助,對知識一步步進行剖析,從而獲得深入的理解。接下來就是學習成果展示分享與評價環(huán)節(jié),展示分享的內容包括“自學質疑”學案中問題、“提升展示”學案中的習題以及老師補充的思考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前給各小組分配展示的任務。各小組按照自己的任務拍攝展示的視頻以及自己的疑問,視頻時長約2 分鐘左右。小組內部自己制定展示的規(guī)則與順序,可以按次序每次安排一人,輪流展示分享;可以選擇表達流利的學生展示分享;可以激勵不愛表達的學生進行表述并問難求助。課上各小組將視頻展示分享在班級微信群,全班學生觀看并思考同學講解的內容,教師指定其他小組同學進行點評或幫助解決問題,視頻講授的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教師也要對每個視頻進行點評,提問引思,指導拓展學習。
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通過釘釘直播的形式進行指導,進行答疑解析。個別難題,教師錄制解答視頻,在微信群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教師的答疑以問題啟發(fā)式引導學生思考,注重師生間的交流,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通過微信進行個別輔導。個別輔導時,要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可以通過各類網絡小程序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記錄學生自己突破難題、取得進步的過程,給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為豐富學生居家線上學習的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以及各類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課外閱讀書籍,如《數學幫幫忙》《漢生數學圖畫書》《數學符號趣史》等,將數學課外書籍以PPT 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學生,教師為學生定制閱讀記錄單,通過釘釘平臺家校本與學生交流書籍中的數學知識概念、文化、理論,強化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與興趣。
學習評價主體多元,每課時的學案設計上均有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組間及班級同學互評、教師點評、家長助評等形式,通過評價促進交流,促進同伴、親子、師生、家校間關系的和諧,并通過電子獎狀及時給予學生鼓勵。
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平臺為學生開設特色課程——思維導圖系列課程和趣味數獨游戲課程。為實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提升學生思維與元認知水平,組織數學、語文、英語三個學科骨干教師研發(fā)校本特色課程——思維導圖系列課程,每周為學生開設一次思維導圖課,探索八大思維導圖在各學科以及生活實踐中的使用。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使學生思維過程可視化,讓學生的思維具有了邏輯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實現了學科的融合,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