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先果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常店鎮(zhèn)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徐州 221700)
安徽盛產酥梨,素以“酥梨都”聞名于世,據2014 年中國鄉(xiāng)村之聲報道,安徽碭山的酥梨產量占全國酥梨總產量的1/8,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省之一,也是水果加工大省。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安徽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省力栽培模式,有效地縮減了酥梨生產步驟,提早了酥梨上市時間,提高了酥梨生產效益。
長期以來,酥梨生產過程存在梨樹群體光合效率低、樹體結構復雜、整形修剪難度大、用工成本高、花果管理技術滯后、土壤施肥模式粗放等問題,新型輕簡生產技術及配套模式的應用,可以在解決投入高、花粉易失活、效力低、“公酥梨”多等問題的同時,實現省力化栽培,顯著提高酥梨果實商品性能及產量,增強酥梨栽培總體效益[1]。如2016—2018 年底,安徽省酥梨主生產區(qū)老酥梨園樹形進行了大面積輕簡生產改造,截止目前,85.0%以上的喬冠稀植酥梨園完成了輕簡化樹形整改工作,相較于多主枝疏散形而言,單層酥梨每年投入減少了26.0%,純收益增加了94.92%,每667 m2增產2.0%以上,增效12.0%以上。經過幾組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酥梨輕簡生產栽培技術對實際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著重闡述了安徽酥梨的輕簡生產流程,同時也對酥梨配套生產模式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以促進酥梨產業(yè)技術體系的逐步完善,最終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從而在增加酥梨商品性和農業(yè)經濟收益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傳統(tǒng)的酥梨種植及品種選取沒有進行科學的挑選,導致其產量小,效益低。為促進酥梨種質改良,實現品種優(yōu)化,首先要平衡地上與地下部的關系,考慮砧木粗度和高接的枝頭數量,以及高改樹齡、方法、時期、使用接穗數量、改良后管理,避免出現接后砧木縫隙較大的現象,保證成活率。
酥梨高接換種主要是利用原有樹體骨架,在樹冠上進行新品種嫁接,但樹體恢復時間較長,不適宜輕簡生產模式。因此,首先,綜合考慮樹體結構、樹冠大小、種植密度、主要枝條方位等因素,選擇留取3 個或5 個主枝、中心干要分別保留2.25 m、2 m 左右,修剪為倒“個”形。其次,在樹形修剪完畢后,將主枝左右兩側每隔28 cm 的錯開位置作為一個嫁接部位,中心干部分首個嫁接部位需要選擇主枝上方約60 cm 處,隨后每隔20 cm 進行嫁接部位的錯落螺旋式設置[2]。最后,在嫁接部位確定后,根據小枝條粗細程度,選擇飽滿的枝芽,在其下方0.5 cm異側向下斜削4 cm 長、2/3 深的斜面,同時在枝芽正側向下削一個長1.5 cm、1/3 深的小斜面,形成背部大、正面小的“楔形”,并在保留一個飽滿芽的基礎上利用專用剪枝剪將芽上部100 cm 位置剪斷。嫁接時,可用左手握住小枝條中部向內部用力,促使枝條彎曲,右手利用剪枝剪在距離骨干枝以45°位置剪開并接入前期所選擇飽滿“楔形”芽。
生態(tài)循環(huán)高效栽培是生態(tài)農業(yè)賴以實現的方式,也是生態(tài)農業(yè)運轉的必然結果,它是將生態(tài)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統(tǒng)一起來,實現高產、高質、高效、循環(huán)、再生的一種方式[3]。如“酥梨園+牧草+圈養(yǎng)羊”,即以酥梨果為龍頭,以優(yōu)質牧草為樞紐,在酥梨園內套種南非馬塘、百喜草分別作為梯埂維護、上坡維護工具,同時套種白三葉、圓葉決明等適宜羊等草食性動物食用的草種。羊等草食性動物所產生的糞便及多余的材料可以作為有機肥還林改土,為酥梨生長提供良好條件;這樣可以形成山地生態(tài)果園,實現以土養(yǎng)樹的套種目標,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避免酥梨生產陷入單純追求產量的惡性循環(huán)[4]。
在酥梨開花前48~72 h,可以綜合考慮栽培品種、梨園規(guī)模、氣象條件、栽植密度等因素,釋放適當數量的蜜蜂[5]??梢栽陲L力較小且陽光充足的地區(qū)放置蜂箱,一般每667 m2放置一個內含約460 頭蜜蜂的蜂箱。需要注意的是,在蜜蜂放出前半個月,應對全園均勻噴灑一次殺菌劑、殺蟲劑,避免在放蜂期間進行病蟲害防治[6]。果農也可以利用新型靜電噴霧授粉器,在酥梨盛花期,配置營養(yǎng)液并加入0.80 g/L 花粉,均勻噴霧授粉,一般每667 m2授粉需要當年新采摘純花粉10.5 g 左右,可以在增加雌蕊柱頭養(yǎng)分、水分并延長其授粉受精時間的同時,從根本上解決人工授粉用工量大、成本高、花粉易黏附或堵塞噴頭的問題[7]。
為了降低酥梨果實萼片脫落率,可按照尿素用量的1.3%稱量硝化抑制劑,并將其與清水依據1∶100 的比例進行配制,獲得硝化抑制劑溶液,在酥梨開花前期沿樹冠30 cm 位置挖一個寬、深為30 cm×30 cm 的環(huán)形溝,每株噴灑450 g 尿素,將硝化抑制劑溶液均勻撒施在尿素上并覆土,24~48 h 內灌水,可以達到降低酥梨果實萼片脫落率的目的[8]。
當前安徽酥梨的輕簡修剪整形的樹形主要是倒“個”形[9]。倒“個”形是一種只保留一個中心干、兩個主要枝條的扁平樹形,枝條樹梢不交叉重疊,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這種小型結果枝組分布均勻,樹體成形時間短,田間管理難度小。倒“個”形修剪,應選取飽滿芽,直立栽培,形成腰角后,促發(fā)直立枝,長勢強的品種要定干[10]。
為實現酥梨生產期間肥水輕簡技術,可實施水肥一體化管理[11-12],即選擇排灌便捷的酥梨園進行輸配水管網、首部樞紐、水源、灌水器的逐一安裝,同時配置流量調節(jié)器、壓力調節(jié)器、閥門、水表、進排氣閥、壓力表、流量表等儀器儀表。隨后再根據酥梨對養(yǎng)分的需求,結合土壤養(yǎng)分需求,按比例配制各類肥料。如以酥梨每年生育周期是0.07 hm2為準施有機肥量為3 000~3 500 kg、氮肥17~18 kg、磷肥9~12 kg、鉀肥9~12 kg。萌芽前、開花后、果實膨大期增施尿素10~11 kg、硫酸鉀4~6 kg,在酥梨豐產期,圍繞根系周邊進行穴施,設置6~8 個穴位,將其溶于水中形成水肥混合液,利用水泵等設備加壓,將其送到需要灌溉的區(qū)域,再利用噴頭等專業(yè)設備將其噴射到空中形成水霧或小水滴,均勻噴灑在果樹和土壤上,以供果樹生長所需水分和養(yǎng)分的灌溉施肥方式。酥梨施肥可以選擇硝酸銨鈣、尿素、硫酸鈣、磷酸二氫鉀等常規(guī)肥料,也可以選擇預溶解過濾后的水溶性肥、螯合態(tài)微量元素肥等[13]。
酥梨輕簡生產主要是利用現代化農業(yè)科技手段使酥梨生產管理更簡單和便捷,在實現酥梨高效生產的同時,獲得酥梨產業(yè)的優(yōu)質、安全、生態(tài)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在酥梨生產過程中,種植戶可以運用高接換種技術、蜜蜂授粉及省力化液體授粉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保證酥梨的生產效益。
酥梨輕簡生產技術完善了現代酥梨產業(yè)技術體系,對酥梨產業(yè)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支持和帶動作用,同時也是未來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增加農業(yè)經濟收益的必要步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