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在倡導(dǎo)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讓孩子愛讀書已成為各界人士的共識。然而,目前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生態(tài)不容樂觀,家庭普遍缺少閱讀氛圍,注重應(yīng)試的閱讀訓練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降到冰點。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筆者一直致力于整合學校、家庭、學生的閱讀資源,形成“閱讀共同體”,引導(dǎo)學生主動讀書,將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用書香啟迪智慧,潤澤心靈。
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愛讀書的學生。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將自己的閱讀生活與學生閱讀進行關(guān)聯(lián),就是示范和感染學生,播下讀書的種子。
熱愛閱讀的語文教師的課堂是獨具魅力的:無論是對教材中文本的解讀,還是課堂上的旁征博引,都會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贏得學生的喜愛。這樣的教師常常在課堂上朗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點評精妙語句,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他們也時常在講臺上放幾本近期讀的書,趁課間時分翻上幾頁。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在課后自發(fā)地尋找相關(guān)課外書進行閱讀。李鎮(zhèn)西一直堅持給學生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他的歷屆學生每每回憶起中學時代,總會提起李老師為他們朗讀文學作品的令人心潮澎湃、難以忘懷的時光。由此可見,教師熱愛閱讀,學生必然會深受影響,從而傾向于選擇將閱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為終身學習者。
筆者所在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每學期除了必讀名著外,還會列出一份推薦閱讀書單,讓學生自選2~3本閱讀。每位語文教師的閱讀選擇并不相同。比如,有一位教師鐘愛汪曾祺的作品,她就和學生一起完成閱讀的圈點批注;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展示閱讀收獲;分階段交流讀書心得;在班級文化布置時將汪曾祺作品中花鳥魚蟲的生活情趣移植到教室環(huán)境之中。學生們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中,了悟汪曾祺的從容雅致、自然平和的生活情趣。
師生共讀是平等的,不同閱讀體驗的對話可使教學相長,讓教師和學生都不斷完善自己。教師耐心傾聽學生的閱讀心語,會敏銳地捕捉到他們閱讀的困惑、情感的變化,甚至是閱讀的挫敗,于是因勢利導(dǎo),促進學生們的閱讀向更深處“漫溯”,讓閱讀成為習慣和享受。初中生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閱讀品位,與教師共讀不僅能增加閱讀的收獲,還會滋生出榮譽感。樂趣在這樣的閱讀中潛滋暗長,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斗志”。
同時,師生就閱讀的話題平等對話,學生會感受到尊重和鼓勵。美國學者斯蒂芬·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中指出:“‘教師鼓勵閱讀’與‘孩子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兩者之間有很強的關(guān)聯(lián)性?!币虼耍處熜枰膭顚W生去挑戰(zhàn)閱讀更多的書,讀完一本,再讀一本,讓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讀懂這些書。
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還可以加深家人的親情,陶冶孩子的情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初中階段開展親子閱讀已不是黃金期。但是,這一時期是孩子思想成長、情感豐富、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期。有效的親子閱讀,必將對孩子的未來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斯蒂芬·克拉生指出,“家中接觸書的機會越多,閱讀也越多”“家中是否充滿讀物的環(huán)境,與孩子的閱讀量相關(guān),讀得越多的孩子,家里通常有越多的書籍”。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寧靜而舒適的區(qū)域,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專注閱讀。另外,家長應(yīng)當尊重孩子的閱讀選擇,參考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讓孩子書柜里的圖書愈加豐富。同時,家長自己也要時常閱讀,并與孩子一起制訂家庭閱讀計劃,確定家庭閱讀時間,共同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
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父母要成為細心的觀察者、耐心的傾聽者、樂此不疲的共讀者——既然是共讀者,就要真正共讀,而不要成為絮絮叨叨的教育者?!芭惆槭亲詈玫慕逃!奔议L將親子閱讀落實到位,就完成了最好的教育。
初中階段的親子閱讀已不是孩童時期“你讀我聽”類的故事性閱讀,而應(yīng)是家長努力與孩子的閱讀生活同步,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家長可以選擇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交流閱讀心得,相互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在這一過程中,關(guān)于成長期的困惑,孩子能在書中得到啟示,獲取精神上的滋養(yǎng)。同時,家長和孩子有了更多的話題,既能密切家庭成員的關(guān)系,也給家長鼓舞和引導(dǎo)孩子創(chuàng)造了機會。共讀一本書,能讓書中各種有益的信念注入腦海,使家庭風和日麗。
例如,有個孩子在八年級階段因為學習壓力大,出現(xiàn)了焦慮緊張的情緒,后續(xù)發(fā)展為抑制學習行為,拒絕與人交流,一度處于休學狀態(tài)。家長嘗試和孩子一起閱讀《非暴力溝通》等心理類書籍,幫助孩子在閱讀中追本溯源,認識自我及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對抗,尋覓樂觀進取的生活方式。家長在閱讀中,也不斷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行為,嘗試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陪伴孩子一起戰(zhàn)勝困難。
由上可知,開展家庭閱讀和親子共讀,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構(gòu)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養(yǎng)成一種可持續(xù)終生的閱讀習慣。
學生是課外閱讀的主體。學生的閱讀動機是推動學生閱讀的動力源。同學悅讀就是在班級范圍內(nèi)的伙伴式共讀。學生通過分享閱讀經(jīng)驗,激活閱讀動力,促進相互影響,共同愛上閱讀。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彼沟俜摇た死f:“教室里的書籍越多,閱讀也越多?!庇兄鴿庥魰愕沫h(huán)境會激發(fā)出學生讀書的熱情,所以,班級需要建設(shè)好班級讀書陣地——讀書角。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小書柜,各班從學校圖書館定期借一些書,每個學生推薦一兩本自己喜歡的書放在書柜里,教師也捐出一些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書,共同組成班級的“小小圖書館”。學生在自己推薦的書的扉頁寫下熱情洋溢的圖書漂流推薦語,邀請身邊的伙伴共讀一本書。有的學生還在書里夾上一枚自制的精美書簽,在書簽上用心寫下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警句?;锇閭冊诮粨Q閱讀時拿到這樣的書,定會更加珍惜,深入閱讀。
我們在書柜上方張貼讀書名言。學生們輪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guān)讀書的名人名言,或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鼓勵讀書的激勵語,如“愛讀書的都是好孩子”“天天閱讀樂趣多”等。書柜上擺放著學生們帶來的綠色植物,清新、優(yōu)雅,給濃郁書香增添了一抹綠色。
相比學校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讀書節(jié)系列活動,班級讀書活動是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之中的。閱讀是靜默的,活動不是讀書的常態(tài);但是,初中生仍需要一定的活動來激發(fā)讀書欲望,保持讀書興趣。在信息化時代,讀書活動的設(shè)計也要與時俱進,在傳承中有創(chuàng)新。近年來,筆者始終在班級里開展以下活動:
(1)“我是演說家”。
學生的閱讀需要一個及時的展示和評價的平臺,課內(nèi)和課外要打通。教師可以在課前預(yù)留五分鐘給學生演講。課前演講是一種可持續(xù)開展的語文活動,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的內(nèi)容緊密相連。教師明確活動方向,學生自主選擇演講內(nèi)容,將生活與閱讀緊密聯(lián)系。日積月累,孩子的思維、情感都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學生在課前演講中得到了持續(xù)的語言運用訓練,口語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課前演講激發(fā)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從課內(nèi)學習延伸到課外閱讀,學生們擁有了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觀點的可貴的自信。
(2)“小小朗讀者”。
斯蒂芬·克拉生特別強調(diào)“大聲朗讀”對閱讀的作用,他說:“有人念書給他聽時,即使是大學生也會變得較愛看書,及讀較好的書?!睂W生可以選擇積極健康有意義、符合中學生閱讀興趣的經(jīng)典美文或精美時文,借鑒諸如央視的《朗讀者》的活動形式,由個人或小組誦讀給全班同學聽。這能引導(dǎo)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主動接觸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感悟文學之美,增加豐富的語文閱讀體驗。除朗誦原作之外,教師還可以對作品進行品評,簡要分析原作最能打動讀者內(nèi)心的地方,從而促進學生互相交流,擴大閱讀視野,提高文學審美鑒賞能力。
(3)讀書分享會。
在閱讀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學生選擇讀物受同伴的影響極大。班級里總有幾個愛讀書的學生。因此,開展班級讀書活動時就要充分發(fā)揮這些學生的作用,讓他們帶領(lǐng)身邊的伙伴一起讀書。我們可以將這些學生編入不同的讀書小組,讓各小組輪流主持階段性讀書分享會。學生們自行確定閱讀分享主題,設(shè)計活動內(nèi)容和流程。他們可以朗讀故事,也可以全班討論,還可以編寫劇本后進行表演??傊谧x書分享會中,學生們暢所欲言,思想在碰撞,情感在交流,快樂也在加倍。
同伴悅讀只是提升初中生課外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以上三種共讀方式也有交集。同時,在網(wǎng)絡(luò)時代背景下,還需要堅守閱讀的初心。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讓更多的學生靜心閱讀、啟智潤心,這就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