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婁劍(東北電力大學招生就業(yè)處)
受傳統老觀念的束縛與影響,當代的中國父母絕大多數都認為自己的一生努力就是為了孩子,所以他們千方百計甚至傾其所有的滿足孩子各種需求,在這樣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無論從思想觀念還是行動能力來看,都存在極強的依附心理,經濟獨立意識弱,即使有經濟獨立意識也少有實踐能力。而從當前經濟形勢看來,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各種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加之大學教育長期偏重于對知識的灌輸,使得學生對于經濟獨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大學生本身是思想活躍、有個性、有理想、有抱負的群體,如果長期處于一種缺乏踏實精神和敢為勇氣的狀態(tài)下,不僅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發(fā)展,更加不利于社會進步[1]。
追求自由是大學生群體的普遍心理傾向,他們希望一切由自己做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正是由于大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意識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然而獨立性和自主性過度張揚,也會給個人成長帶來一定的阻礙。而與獨立意識相對的是大學生的依賴意識,大學生群體都已劃分為成人行列,既然是成人,就會處處表現出強烈的自主和獨立愿望,這種愿望表現為希望自己能獨立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但是受經濟條件的約束,不得不受制于父母,因此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他們倍感苦惱,由此灰心喪氣,滿足于現狀,不愿意工作加入了“啃老族”。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發(fā)育與心理發(fā)育并不同步。
隨著我國經濟的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和全球一體化的到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就業(yè)難的現實使得大學生即使在畢業(yè)后的短期內也很難實現經濟獨立。因此只有提早對大學生群體進行經濟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使優(yōu)質的大學人才在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
近些年來,我國家庭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也隨之增強,人們的消費觀也由“節(jié)約型”轉變?yōu)椤跋硎苄汀?。而這種觀念在當今大學生群體身上就有明顯的反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再把老一輩的勤儉節(jié)約作為人生信條,而把“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攀比消費”作為時尚,這也從中折射出整個社會消費觀的扭曲傾向。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是青年群體中知識水平較高、道德素質較好的群體,是經濟不能獨立而不是不愿獨立,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多數只學會了如何花錢而不是如何掙錢和怎樣節(jié)約。由此可見,高校對學生的消費教育和消費行為研究不足,教育指導不夠。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進行理財能力培養(yǎng)和正確消費觀的引導,教育大學生懂得“想要學會花錢,就要先會掙錢”,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教授給大學生一些具體的理財方法和消費竅門,以幫助大學生逐漸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和科學的理財觀。同時要聯合家長,對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學生進行財政約束,使其認識到“窮”的滋味,知道“富”的不易,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經濟獨立意識。
“思政”課是大學教育的必修課程和基礎課程,但是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據調查,許多大學生認為“思政”課很無聊枯燥,大多數應付了事,草草結課。所以從教師角度來看,許多教育工作者做得還不夠,不能引起學生興趣,讓其主動學習,就是失敗的教育,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必修學科,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為什么自身的意識還得不到完善呢?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本身也認為此類課程就是靠背,應付考試即可。然而,無論學生還是教師,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角度學習思政課,特別是面對當前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淡薄、經濟獨立能力差的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思政”課堂為主要陣地,以事實教育學生:生存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忘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把理性和勤儉作為一種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作為一個人原始積累的必由之路。不管時代怎樣發(fā)展,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以正當勞動取得財富,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才是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目標和自我價值實現所在。并且?guī)椭髮W生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人生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奮斗的過程,是通過自己勞動所得取得正當收入,長期積累,最后實現理想的過程。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薄跋冗M”“典型”“榜樣”是培養(yǎng)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的“活教材”,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加大力度深入挖掘我國各個時期和領域的先進典型。同時更要發(fā)掘身邊的“典型”,例如通過勤工儉學獲得獎學金解決家庭負擔的大學生、以課余時間創(chuàng)業(yè)有經濟頭腦的學生、用課余時間打工養(yǎng)育父母的學生等。用父輩和同輩的親身經歷,培養(yǎng)大學生們的經濟獨立意識。此外,高校也應通過各種渠道作多方面的宣傳,可以請一些各行各業(yè)中通過艱苦奮斗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典型人物來做報告,用親身經歷感染學生,使學生們感受到榜樣離自己不遠,而且就在身邊,從而樹立起危機意識,增強經濟獨立意識,進而以實際行動和智慧改變自身狀態(tài)和未來命運。
調查顯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這給我們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贍養(yǎng)父母甚至是更上輩老人的義務。因此應對老齡化危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培養(yǎng)起大學生的經濟獨立意識,而面對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淡薄的情況,高校教育工作者更要加速教育和幫助大學生形成經濟獨立的意識,這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思想意識的完善,更加關系到上一代人的幸福生活,關系到我們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能否安享晚年。所以高校應開設或在課程中加入國情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自身責任的重大,從自身成才角度、父母安享晚年的親情角度、社會發(fā)展的大局角度等多方面盡早地培養(yǎng)和建立起經濟獨立意識,從整個社會發(fā)展去思考自身經濟獨立意識建立的重要性[3]。
當前大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較差,理財意識不強,主要是學生沒有走向社會,體會不到賺錢的不易和辛苦,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明確表明,年滿18 周歲的就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概念就意味著已經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負擔自己費用,不再依賴父母的能力。但是傳統上,中國的父母們仍然認為,子女只要在上學,那就要好好讀書,生活上的事理應就是家長的責任。然而事實證明,大學里有足夠的課余時間任學生們自己支配,并且經濟獨立可以鍛煉學生自身的意志品質和工作能力,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大學的昂貴學費已經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經濟獨立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早地接觸社會,而且可以減輕家庭負擔。讓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存能力,這對社會的發(fā)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內實踐活動可以是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例如進行模擬創(chuàng)業(yè)實踐大賽,在比賽中學生充當企業(yè)的經營管理者,以書面形式提出企業(yè)的發(fā)展方案和規(guī)劃,在比賽中評委可提出企業(yè)面臨的某危機,學生現場提出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通過一系列的準備過程,學生會深入調查和了解真實的狀況,以便應對比賽,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會得到一定的提高,為步入社會和職場競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再如,開展校內義賣活動大賽,學生自己可以進貨或者拿出自己的閑置物品出來賣,因為每個學生都想提高自己的收入贏得比賽,所以正常情況下會學習現實生活中的商販,進行一些打折、促銷、叫賣等。通過這種真實場景的再現,使學生認識到經營和賺錢的不易,從而培養(yǎng)其經濟獨立意識,通過親身實踐提高經濟獨立能力,同時此種活動是在同齡人中開展,因此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安全,更可以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理財意識,讓學生在賺錢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在現實生活中大學校園的榜樣歸結起來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表現優(yōu)異贏得獎學金進而貼補家用承擔學費的。對于這種,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勵經濟獨立意識和能力差的學生向榜樣學生學習,這種學習不僅僅是書本上的,也包括生活態(tài)度、理財方式、消費方式等,通過改變經濟獨立意識和能力差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讓其認真學習以獲得相應的回報,用頭腦養(yǎng)活自己。第二種是在校期間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這種學生除了正常學習,課余時間還要掙錢養(yǎng)家或是生活,所以在校期間大多看起來是比較忙碌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感嘆這類學生確實很“厲害”,因為他們比常人更早進入社會,因此各方面的能力要優(yōu)于正常學生。作為這類榜樣學生,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其進行溝通,把一些平時經濟獨立意識和能力較差的學生安排到其“小單位”進行實踐學習,這樣既可以減輕其忙碌的生活狀態(tài),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也可以讓那些經濟獨立能力和意識差的同學的經濟獨立意識得到增強、經濟獨立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引導企業(yè)進學校,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是目前大多高校所采取的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佳途徑之一,但是我們要全面地認識到,社會上的企業(yè)大多是以盈利為主的,小企業(yè)對于臨時員工多數是不歡迎的態(tài)度,動手能力差的大學生在企業(yè)實習期間,企業(yè)的生產額度和效率勢必有所降低,所以這就需要校方的多方協商,例如在學生實習期間,校方對企業(yè)提供相應的補貼,或者校方挑選實踐能力強的少數學生進入企業(yè)實習,結束后再進行全面?zhèn)魇??;蛘呤菍W校自己開設校方工廠,不以營利為目的進行學生操作和實踐的培訓,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幫助學生增強經濟獨立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具實戰(zhàn)型和競爭力的人才。
對于大學生來說,只有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大學生的經濟獨立意識與經濟獨立能力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發(fā)展,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命運與前途,而當前來看,我國的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薄弱,經濟獨立能力不強,很多學生甚至出現經濟拮據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走向社會,更不知道賺錢的辛苦,要知道大學四年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應培養(yǎng)自己具備多種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大學生在走向社會邁向成功之前,尤其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獨立的靈魂,這就需要校方和教育工作者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合力,對學生進行消費引導和理財知識教育,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樹立典型、榜樣,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起強烈的經濟獨立意識和經濟獨立能力,增強大學生人才的經濟價值,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繼續(xù)向前發(fā)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