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實驗小學 黃斯瑜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具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班主任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同時也肩負著突出的教育責任。本文先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意義,接著探索了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現(xiàn)狀,最后從全方位實現(xiàn)心理教育常態(tài)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班級活動、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用、構建家校合作教育的新體系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策。
在新課標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學教育體系融入了較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時教學重點內容也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理念得到充分貫徹以后,小學教育活動也開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成長。除了學業(yè)傳授活動以外,小學教育者也應該充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強化心理教育工作,排解學生的負面情緒,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心理世界。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承擔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責任。下面立足于這一點,談一談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策。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本職工作之一,并且也是評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重要模塊。因此,班主任群體應該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平時積極開展這項工作。第二,當前我國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在小學生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后,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脆弱。因此小學生發(fā)生心理問題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很容易引發(fā)校園內部的安全事件。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群體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較好地解決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使得他們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加和諧,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我國的小學教育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jīng)開始受到重視,并且已納入班主任日常工作體系。對于班主任來說,其應該在平時積極觀察班上學生的心理狀況,甄別各個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及時介入,避免心理問題帶來更為嚴重的損傷。與此同時,班主任群體還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走出自己封閉的心理世界,跟其他同學進行和諧交流與互動。結合我國小學班主任工作現(xiàn)狀來看,有較多班主任雖然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最終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就是因為部分班主任沒有熟練掌握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也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情況都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在小學生群體中發(fā)揮作用。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常態(tài)化,使得學生可以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最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第一,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這要求班主任群體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幫助其認識到自身在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心理健康問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防止小學生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二,基于學生視角制定班規(guī)內容,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良好的班規(guī)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規(guī)則意識,同時對于學生的心理世界成長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班主任可以讓學生自行制定班規(guī),最終由教師進行把關與調整。在日常運作的時候,學生也可以對班規(guī)中不合理的內容提出質疑。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對于培養(yǎng)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世界有著極大的幫助。
第三,關注學生心理的動態(tài)變化,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當代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是比較復雜的,同時他們的心理世界也比較敏感,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在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常態(tài)化體系的時候,應該動態(tài)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甄別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并結合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應該深入實踐場景中設計一些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實踐場景中可以較好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綜合成效。
一方面,小學班主任可以立足于班級文化,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這要求班主任在構建班級文化的時候,引入一些優(yōu)秀教育家的理念,使得班級氛圍變得更加積極。在班級內部環(huán)境中,班主任也可以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使用競賽與合作討論等方式,開展一些班級活動,使得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形成較好的合作意識和集體精神,最終在班級環(huán)境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
另一方面,小學班主任要在平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正向影響。在具體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班主任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游戲輔導、專項心理訓練活動等方式,使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心理世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撐。特別是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理論內容教學的時候,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完善,對于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容易使教學活動變得枯燥,無法取得預期的成效。這個時候,班主任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使得枯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轉化成為生動的圖片、視頻等資源,降低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資源,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些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除此之外,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也應該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獲取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特別是在慕課等平臺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班主任群體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渠道獲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補充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不足。但在引入這些資源的時候,班主任群體還要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進行針對性的優(yōu)化與調整,保證這些教育資源可以發(fā)揮較好的作用。
在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單單依靠班主任工作是很難取得預期效果的,應該逐步構建家校合作教育的新體系。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平時跟家長群體加強溝通,并面向家長群體傳輸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使得家長可以在平時生活中感知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學會如何跟孩子正常溝通與交流。事實上,很多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都跟家庭環(huán)境有較大關系。家長與孩子之間不良的溝通方式,也會使得孩子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能夠掌握正確的溝通方式,并學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那么就可以較好地排除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使得孩子在一個相對輕松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開展一些家訪活動,進一步強化家校合育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考慮使用診斷式家訪模式,針對那些已經(jīng)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溝通的內容,不要直接說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應該多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活動,避免家訪活動帶來不必要的沖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考慮設計一些有利于家校合作教育的活動。比如班主任群體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家校互通卡,提高家校合作與互動的頻率,并優(yōu)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方式,使得家校合育可以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形成較為顯著的教育合力。
在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環(huán)境也變得更加復雜。特別是在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時代背景下,小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負面思想的影響,這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班主任應該充分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夠將這項教育活動納入日常教育模塊中,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態(tài)化。與此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班級活動,同時還要靈活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變得更加靈活,排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