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流亭街道仙家寨小學 王曉菲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要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借力實踐活動賦能綜合教學、號召家庭參與實踐活動,從而構建趣味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搭建綜合實踐活動體系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良好家庭綜合實踐活動氛圍來拓展學生實踐空間,最終快速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習慣,提升自我認知與個人素養(yǎng)。
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綜合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重要素養(yǎng),也是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與個人素養(yǎng)的關鍵手段。小學是學生培育綜合能力的黃金階段,對小學生未來活動興趣、能力及偏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故而學校、教師及家庭都必須高度關注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綜合實踐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自主性、思想性,故而在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采取循循善誘的引導式教育,而非“填鴨式”“說教式”的灌輸式教育,要引導小學生感受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魅力,從活動中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鑒于此,我基于引導教學的思路,探究引導教學視野下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綜合能力的培育策略,以期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與小學生綜合能力養(yǎng)成有所裨益。
引導教學視野下,立足綜合實踐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性策略,其主要目標是通過構建趣味活動課堂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小學生知曉如何去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主要包括三大教學要點。
第一,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優(yōu)化綜合實踐課堂教學方式,在正式授課前要綜合利用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先自主確定課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獨立學習習慣。通常來說,小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有限,容易碰到諸多實際問題,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進行逐步的教學剖析,循循善誘,解答學生的疑惑,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獲得感,鞏固所學的知識要點。與此同時,要注重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中增加日常生活材料,內外結合,主動引導學生提出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高效地培育學生的綜合能力并拓展活動空間。
第二,對于綜合實踐課堂教學來說,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總結提煉基本的實踐方法與技巧,幫助小學生知道如何去實踐,這是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與前提。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法和技巧都應該給予詳細的教學與介紹,尤其是要注重探究與制作的教學與引導,這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兩個方法,也是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
第三,科學制定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在對自我、自然、社會生活進行科學分層、逐步推薦的基礎上倡導學生自主參與。初始階段,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限,在該階段要給小學生推薦簡單的活動主題進行實踐,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fā)活動興趣;基礎階段,遴選優(yōu)質的活動主題,嘗試以較低實踐難度的活動來進一步培育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對于活動主題,教師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要避免學生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fā)進行活動設計;成長階段,有針對性地選擇生活類活動主題,并且教師要布置實踐任務,組織學生開展“成果匯報會”,讓小學生有更強的活動參與感與獲得感;成熟階段,選擇更多的科技類活動主題給予學生實踐,并且要提高能力與實踐效率的要求。
引導教學視野下,借力實踐活動賦能綜合教學是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支撐性策略,其主要目標是通過搭建綜合實踐活動體系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社會實踐活動來彌補課堂綜合實踐教學的不足,這是我國小學生培育綜合能力的高效舉措與有益探索,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學校和教師要開展綜合實踐類評選競賽或者活動,對優(yōu)秀學生與進步突出學生進行表揚與肯定。例如:學校定期評選優(yōu)秀的實踐活動表,鼓勵小學生主動去參與課內外活動,邊實踐邊記錄,在提高活動能力與活動效率的基礎上形成較高的綜合能力。又如:可以開展小學生考察探究成果分享會,鼓勵小學生相互交流活動心得,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實踐的成就感,最終激勵學生主動去實踐,形成綜合能力培育的良性循環(huán)。
第二,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比較成熟的做法是建設“活動教室”,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組織形成班級活動庫,在教師、學生的配合下形成班級的“課題館”,各位學生可以將自己認為好的課題貢獻給班級“課題館”,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合作探究課題。同時,每天都設置一個固定時間段來引導小學生一起實踐,形成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
第三,充分發(fā)揮手抄報、黑板報等形式的綜合實踐機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輪流負責班級的黑板報、手抄報工作,并定期進行評比,納入學生的學年考核。這樣就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在綜合實踐方面的積極性,實踐能力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提振學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自信心。
引導教學視野下,號召家庭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是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補充策略,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形成良好家庭綜合實踐氛圍來拓展學生活動空間。這是由于小學階段小學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響,故而通過號召家庭成員給小學生塑造良好的綜合實踐環(huán)境,可以形成對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合力,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方面,家庭要積極響應學校及教師的號召,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準備活動課題,按照科學分級活動的要求,逐步引導小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家庭在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方面,首要作用就是監(jiān)督執(zhí)行,要有效地約束小學生的實踐工作,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
另一方面,要想真正地、更好地、更快地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家庭成員應該適度參與到小學生的實踐工作中來。例如:父母與小學生一同參加實踐,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答疑解惑,而且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也增加了父母與小學生的學習溝通。當然,現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家庭成員陪伴活動的頻率降低,但也不能完全拋棄陪伴活動,至少保持每月一次家庭成員的陪伴活動,從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活動氛圍,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與習慣。
總而言之,綜合能力是小學綜合實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小學生綜合實踐習慣是提升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綜合能力的基礎與前提,學校、教師及家庭都必須高度重視與關注。從引導教學的思路上來看,必須堅持多途徑、多形式、多頻次地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有機會、分層次、漸進式地推動小學生開展課內外綜合實踐活動,從而科學、高效、可持續(xù)地提升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素養(yǎng),最終提升小學生綜合實踐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