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道剛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在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以不斷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阻礙了課程教學的新發(fā)展,尤其是“雙減”政策的實施,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提出了新問題、新挑戰(zhàn)。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多種有效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實現學科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教學氛圍;雙減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我國教育發(fā)展中作用至關重要。新課標的深入發(fā)展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質,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本文就如何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淺析,希望在“雙減”背景下能夠更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呈現出的是與時俱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通過此課程可更好地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進行指導。但在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存在大量的問題,有些教師在思想觀念上較為落后,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教育觀念并未建立在新課改標準上,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此沒有興趣,對道德與法治課沒有積極性與主動學習性。沒能實現在小學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意義,教學有效性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改善。尤其是“雙減”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就給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規(guī)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措施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要求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開展本節(jié)課程之前,教師應做好教學計劃與相應準備工作,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進行導入教學,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本節(jié)課學習當中,并能夠積極思考本節(jié)內容,從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導入的方式不一而足,可以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是利用歌曲導入;可以是通過故事或發(fā)生在身邊的事導入等。
當然創(chuàng)設情景不只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才使用,在教學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也同樣重要和必須。例如在開展有關“購物”的學問探討時,教師可詢問學生在購物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共同探討,或組織本班學生對“超市購物”進行模擬,情景再現,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學到知識。讓學生切實體會到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間的緊密聯系。
2、結合小學生身心特征,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制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目標時,要考慮多方因素,尤其是學生自身特征。教師應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能夠自主、自愿的對自我進行約束,讓學生從內心認識到如何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的煩惱,結合教學內容實際進行精細加工,積極創(chuàng)設豐富的課堂內容,讓學生會做、會看、會聽、會聞、會說,從而綜合性的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有所啟迪。只有足夠了解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夠提高師生互動的效果,更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要時刻把學生放在課堂學習的第一位;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大膽地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練習,獨立去探索和研究,去積累經驗和發(fā)展能力,從而塑造他們符合時代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道德觀念。[2]
3、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建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體系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更適合鼓勵式教學,更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績,得到教師的贊揚。當今提出了“雙減”,要嚴格控制任何形式的考試,因此學科評價體系更應該靈活多樣,而不是老一套。評價更應注重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評價更應該也有利于教師采用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茖W的評價體系不僅要對課本知識進行摸底考查更應結合學生的課余生活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課程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小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通過此門課程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相應的文化知識,更能對學生高尚情操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從小樹立端正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并非可有可無的課程,學校應加大對此門課程的重視度,定期對師生進行測評,測驗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水平,測評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教師應從測評中進行反思與總結,采用更加新穎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融入課程,在課堂上完成品德的塑造,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改變以往落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從教學中發(fā)現目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多開展教學交流與總結活動,更好的服務于小學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將來成為一名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曹輝,思想品德課應如何落實教學實效[J].考試周刊.2011(27):4/
[2]趙志華.淺談提高小學《品德和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2(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