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婷
(仙桃職業(yè)學院,湖北 仙桃 433000)
目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整體仍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堂的過程中教師仍然占主導地位,通過微課在大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微課應用傳統(tǒng)課堂的新型教學方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選取陳洪主編的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必修課,每隔一周在課堂上16個學時,微課教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該課程采取分專業(yè)安置的方式,經(jīng)過調查了解到,學生都是大一新生,高考錄取分數(shù)是由兩個基本執(zhí)行,具有良好的人力和信息素養(yǎng)。由于學習者的初始水平也算是相當普遍,確保順利實施這項研究。兩個類都采取同樣的課程內容,教學人力資源管理類實驗班,微輔助教學模式教學經(jīng)驗,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類控制類,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證研究從兩個一致進度過程和結果,測試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
根據(jù)對微課理論的研究及微課的設計研究和微課的應用實施,同時考慮到大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及課程內容主要是理論課為主,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任務長期而艱巨?,F(xiàn)階段大學語文微課由五大要素組成,包括微課的教學設計、微視頻、導學案、微練習題、互動環(huán)節(jié)模式選擇研究選取兩個既定的自然教學班,盡管在選擇過程中經(jīng)過了學習成績、學習風格等因素的篩選,仍然無法做到兩個班級的初始因素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實驗屬于單因素隨機區(qū)組實驗設計(單因素實驗包括完全隨機化設計和隨機區(qū)組設計)。在實驗過程中,對照班級保持傳統(tǒng)課堂教學,實驗班級使用微課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實驗中,橫向比較是實驗組班級和對照組班級之間的比較,實驗進行兩次橫向比較,分別是對學生進行課堂觀察和知識水平測驗。
分析高校教師應用微課于課堂各教學階段的情況較好。在微課的課堂教學應用階段方面,被調查的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重點講解、難點突破以及實驗探究演示階段都嘗試應用過微課,但用于課堂的重點講解與難點突破的情況是最多(高達90%),這與大多數(shù)專家解讀微課的基本特征與應用環(huán)境具有很大的關系。學歷的高低及學科性質的不同也影響教師應用微課于課堂各教學階段。微課運用在課堂中深受學生喜愛為了解學生對微課教學的態(tài)度,在實驗紀實施完微課教學后,筆者及時對該組學生對微課的喜愛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由于學生難以理解微課,在問題中用動畫、語音、微視頻等詞語代替微課,微課在課堂中的應用提高了教學效果。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后,調查的教師都普遍反映教學效果很好,學生的智力、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教學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且90%的教師反映學生都愿意繼續(xù)應用目前的微課學習模式。由此說明微課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效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微課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將具有很大的前景,今后教師應積極提高自身設計與應用微課的能力,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進行教學,促進教學與微課的發(fā)展。此外,社會、學校等組織也應重視微課的教學應用,為教師的微課教學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教師主動、積極地應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的設定是實現(xiàn)大學語文功能的基礎,大學語文課程的設定也是為了提升當代大學生綜合文學素養(yǎng),教材的編訂同時也是考慮上述因素的?!拔幕仞B(yǎng)”應以哲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人文類學科為內容,強調更為廣闊的精神視野,精選了國內外以及古今的膾炙人口的名篇。教師應摒棄原有“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理念,綜合考慮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微信、QQ群、微博、MOOC,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切實把學生的思想引進課堂,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文學優(yōu)勢,引領他們走進文學的殿堂,汲取先哲的思想文化精髓;凸顯定位優(yōu)勢,把有限的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思考和互動,答疑解惑;教師在課堂上從主講者變?yōu)閰⑴c者,和學生在一起交流互動,總攬全局;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功能,加強同學科領域、不同體裁文章的賞讀,“漢語實用寫作能力”則應從日常生活學習方面來加強訓練,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揮而就的事,必須以對母語文化準確嫻熟地體悟為前提,再加以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掌握了漢語實用寫作能力,就可以較好地適應今后工作的漢語使用環(huán)境,滿足社會需求的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教學形式上,大學語文的學習要學生為主體,以提升文學素養(yǎng)為導向,注重"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用漢語表達能力"這兩個方面。有效調用多媒體設備,綜合運用圖片、聲音、音像輔助技術和手段,.使枯燥的知識的變得活躍和有趣;設定和搭建學習平臺,如大學語文微信平臺公眾號、網(wǎng)站、微博,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參與其中,課余還可以繼續(xù)同老師探討,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
對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一直都是以傳統(tǒng)的試卷考試為主,常常是課程學習結束通過一次考試、一張試卷來決定學習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偶然性,同時也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此,學習效果怎樣檢測?能否在結合平時課堂中的表現(xiàn),以及課后的互動情況?而不是一直試卷就決定了結果。
隨著人們對微課的重視,各種微課項目、微課比賽接踵而至,微課作品也鋪天蓋地而來。對于這些蕪雜的微課作品,微課平臺應在用戶自主管理的基礎上,再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管理和篩選;在保證平臺資源庫豐富性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微課資源的實用性、系統(tǒng)性與整合性等,以確保平臺資源的高質高量,讓用戶能快速檢索到所需資源,真正有效地促進用戶的學習使用。第一,確保平臺資源庫的豐富性與系統(tǒng)性。微課平臺是對外開放共享的網(wǎng)絡平臺,其用戶來自全國各地,所屬的行業(yè)也各式各樣,豐富的微課資源是滿足不同層次用戶需求的最基本保障。因此在建設微課平臺的資源庫時應考慮到不同學科化及不同應用情景的微課資源,并且每一個微課資源除了傳統(tǒng)的微課視頻外,還應包括教學設計、課件素材、教學反思、練習測評、學習反饋和用戶評論等,形成系統(tǒng)化的學習支持資源。最終使微課資源有效地融合到數(shù)字化學習體系,既可以支持現(xiàn)實課堂教學,又可以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自主化、網(wǎng)絡化及碎片化等教學模式,為自主學習及合式學習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第二,保證平臺資源庫的整合性與層次性。在微課資源庫豐富的基礎上,還應考慮到資源的有效整合,避免出現(xiàn)資源兀余的情況。冗余的資源不僅影響平臺的性能,而且還會給用戶造成信息干擾。干擾的信息影響用戶的知識獲取,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優(yōu)秀的微課平臺應對用戶所上傳的微課資源進行篩選處理,整合出優(yōu)秀的微課資源,可通過添加相關知識點標簽對微課資源進行明確、清晰的歸類,讓用戶能快速檢索到所需要的資源,促進用戶進行有效、有意義的學習。第四,講究平臺資源的實用性。微課平臺是供用戶學習、交流的場所,而不是進行畫面欣賞的地方,因此微課平臺資源應講究實效性,不要過分追求美觀而忽略了微課的真正意義。同時平臺的建設應充分考慮到實際用戶的需求,符合學生與教師的學習、講授、評教等需求,提高資源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