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李玲
(煙臺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山東 煙臺 264005)
阿奇霉素屬于廣譜抗生素,具有不錯的殺菌作用,抗菌效果也十分突出,該藥物的使用也從成人延伸到了兒童患者[1]。在兒科治療中,該藥物的使用不當也會引起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實驗選取兒科使用阿奇霉素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F(xiàn)對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通過隨機抽簽分為2 組。此外,從性別分類上看,觀察組有男性24人,女性21 人。可得患者的年齡介于5-11 歲之間,平均年齡(6.7±1.8)歲,對照組中,則有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2 例,患者的年齡介于4-10 歲,平均年齡(6.6±1.3)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尚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得到家屬同意后開展用藥治療。最后,實驗須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患兒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片的方案,每天1-2次,每次0.1-0.3g;觀察組則為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療,每天1-2 次,每次0.14-0.3mg,在具體治療劑量的選擇上結合患兒的實際病情進行應用。
本次實驗將對比患兒的治療療效以及使用后是否發(fā)生不良反應,分析原因,對藥學作用進行調研。在療效判斷上,以患者的體溫以及臨床癥狀是否消退、好轉作為依據(jù)。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19.0 專業(yè)計算軟件為基礎。針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治療療效上為計數(shù)統(tǒng)計,計量材料都要采用±標準差()表示,異性具備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阿奇霉素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代替的紅霉素治療。在兒科治療中,該藥物的使用較多,在兒童感染的控制上療效好,提升了臨床治療水平。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藥代動力學特性強,具有不錯的耐酸性、組織滲透性[2]。此外,該藥物在肺組織中的濃度保持較高,藥效持久。藥物在血漿的半衰期長,可超過48 小時,還具有抗生素后效應[3]。臨床也有不良反應。要重視這些問題所帶來的新的影響,患兒在用藥后則有皮疹、胃腸道反應、發(fā)熱等,下面我們進行具體分析。
胃腸道反應居于首位?;純簞t有惡心嘔吐表現(xiàn),由于患兒年紀小,無法準確表達,以哭鬧來反饋不適,也有拒食、面部潮紅的問題,嚴重則會表現(xiàn)出抽搐癥狀。過敏性皮疹,患兒在用藥后上肢出現(xiàn)對稱性皮疹,瘙癢,患兒會主動抓撓。此時,應當停止用藥,實施脫敏治療改善。在停藥后3 天基本可得到緩解,出現(xiàn)色素沉著,但未發(fā)生皮膚脫屑問題。發(fā)熱,在用藥后體溫急劇上升,患兒表現(xiàn)出明顯的煩躁情緒,繼續(xù)給藥,體溫會進一步升高,由此,也要停藥觀察。此外,也有患兒會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問題,即呼吸困難、抽搐昏迷,此時則需要開展急救治療。針對不良反應的臨床治療,對于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則采取針對性方案,注意改善患兒水電解質紊亂問題。對于胃腸道反應明顯的則可以口服治療藥物,緩解癥狀。對于發(fā)熱患者應當先降溫,如果無法改善則可以使用口服藥物控制。
從對原發(fā)疾病的治療療效上看,阿奇霉素對于多種病原菌感染的控制效果較好,給藥方式在治療結果上影響不大。兒童患者,自身機體發(fā)育尚未成熟,也缺乏抵抗力,身體各個器官容易受到藥物帶來的損傷,特別是在出現(xiàn)不良反應后,增強功能損傷增加[4],故而,必須控制好對兒童患者的治療用藥劑量、頻次,確保阿奇霉素使用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兒科疾病效果良好,但是面對高熱、腸胃不適、過敏性皮疹等不良反應要加以重視,注意給藥方式和劑量,為患兒的康復治療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