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雪
(通化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1)
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局限,將它劃為“非重點”,其發(fā)展不僅緩慢而且還很滯后。自素質教育實施以來,音樂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小學,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課一直被家長、教師甚至是學校領導認為是“副科”,一旦學校組織某些賽事活動或者是語文數學考試等情況,音樂課就會被占用。所以教學大綱中小學音樂課程安排的課時和實際使用的課時是不相符的,所以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相對滯后。
在師資隊伍上,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師都未必是正兒八經的音樂院校畢業(yè)的學生,在我國的偏遠山區(qū),有些音樂教師不過是有些天賦而已,沒有經過系統地理論學習,所以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在師資隊伍上呈現出一種良莠不齊的現象。
在音樂教育的投資上,由于音樂課處于“副科”地位,所以用于音樂方面的投資極少,小學音樂教師所用的音樂器具極其有限,既不能滿足小學生學習的需要,也無法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音樂教學方法上,由于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所以許多教學方法依然是以傳統的教學為主,即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占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雖然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引入小學教育中,但其利用率卻不是很高。
音樂教學質量是音樂教學活動的最終結果,不僅可以檢驗教師“教”的成果,而且也可以檢驗學生“學”的結果。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地對音樂教材進行深入地剖析和思考,發(fā)現音樂教材中深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美學,同時還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以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只有提高了教學質量,小學生才能從音樂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才能熱愛音樂藝術,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將音樂和故事結合起來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再運用趣味性的語言加以點綴,這樣不僅增加了小學生的音樂知識,而且還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授《小鴨小雞》這首歌曲時,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進行講解,其故事情節(jié)大體是這樣的:小鴨和小雞是天生的一對好朋友,一天,它們倆去樹林中玩耍,在草叢中發(fā)現了許多蟲子,由于小雞的嘴是尖尖的,所以是吃的津津有味,贊不絕口,而小鴨的嘴是扁扁的,不論自己多么努力,始終吃不到香甜可口的蟲子,急的是哇哇大叫。這時,小雞就用尖尖的嘴將蟲子銜起來放到小鴨的嘴里,這樣小鴨也吃到了美味可口的蟲子,它倆都高興地笑起來。不一會,蟲子就吃光了。然后它們來到河邊,小鴨對小雞說:“你在岸邊等我,我到河里抓魚給你吃?!毙‰u也想到河里抓魚,悄悄地跟在小鴨的后面,小鴨在河里抓魚正歡時,聽到小雞的救命,就趕緊將小雞救上岸。通過音樂故事的講解,小學生明確了音樂背后的故事,也能從故事中把握音樂藝術形象的特點和思想情感,這樣有利于小學生的情感表達。
小學生由于活潑好動,對具有趣味性的人或事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陌生的東西,更能觸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可以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觀察人或事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構建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境,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藝術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又高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音樂藝術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有助于小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小學生所演唱的歌曲大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依據這個特性,可以為學生營造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不僅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學以致用的理解。由于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同時結合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歡快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快樂地學習音樂知識,增強自身的音樂技能和音樂素養(yǎng)。
以往,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進行音樂知識的灌輸,教師在課上講得是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云。自素質教育實施以來,這種“填鴨式教學”逐漸退出了教學領域,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和指導作用的教學方式,它由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是學生較為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現已被廣泛使用。
合作式教學有助于學生之間的討論,由于小學生年齡尚淺,對困難的事情他們有些畏首畏尾,所以他們更希望和其他同學一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學習態(tài)度上也更加積極。在進行合作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學生合作性學習的進程,不能快的更快,慢的更慢,注意相互之間的搭配,絕不可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式教學還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在討論和解決問題時,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沒有哪個小學生不愛做游戲的,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將游戲融入音樂課堂教學,并讓小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則不僅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且也更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游戲進行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將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音樂作品轉化為游戲,這需要教師高超的創(chuàng)編藝術,不僅要將音樂知識轉化為游戲,還要考慮創(chuàng)編出的游戲是否符合小學生的需要,內容膚淺了,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內容深奧了,小學生又理解不了。教師在創(chuàng)編音樂游戲的時候一定要將教材內容、小學生的認知程度、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等因素一同考慮進去,這樣創(chuàng)編出的音樂游戲才會受到小學生的歡迎。不過,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用游戲進行音樂教學時,如果發(fā)現游戲不是很受小學生歡迎時,就需要向小學生征求意見,對游戲進行改進,這樣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事實證明,在小學進行音樂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不僅可以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而且還能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教師要想讓小學生喜歡上音樂,就需要不斷地激發(fā)他們的音樂興趣。在音樂課堂中的教育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支點,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而擁有高尚的情操和對生活積極的態(tài)度,這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出學生的興趣,而聆聽音樂、感知音樂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由于小學生通常對于新鮮未知的事物探索欲望會較為強烈,所以,教師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可以把音樂課的教學內容豐富化、多元化,讓學生欣賞到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文化內涵的音樂作品,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氣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于社會而言,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有利于我國對下一代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同時也有利于為建立一個完整的音樂體系儲備人才。長此以往,每個人都能具備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音樂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的精神需求,為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做好鋪墊。
總體來看,由于我國小學音樂教育長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其發(fā)展水平還很落后,不論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模式等,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升。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興趣,不僅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而且還能激發(fā)他們熱愛音樂藝術的激情。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通過各種渠道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而通過音樂教育,也能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